本报讯(记者王恩兴 通讯员管志帆)“突突突……”连日来,路桥区金清镇联盟村田间一片忙碌,拖拉机在田里来回行驶翻耕土地。“今年又是一年丰收年。”种粮大户梁国平笑呵呵地说,“原来的土地零零散散,高低不平,利用率差。现在经过整治,新修了水泵、电力等设施,种植效率高了很多。”
金清镇水系纵贯全境,平原土地肥沃,排灌条件优越,是粮食、果蔬高产区。但由于土地区块零散,得不到有效流转,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2018年,为有效解决农业种植分散、种植效率低下、土地闲置荒废和零散土地等问题,路桥区启动金清镇八塘村等14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工程区域内主要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和垦造耕地项目。其中共完成1878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59亩建设用地复垦,314亩垦造耕地。”金清镇自然资源所负责人叶宋洁介绍。
经过整治,项目区规模田块新增8.36公顷,农田更加集中连片,耕地面积占比提高至54.38%,标准农田占永久基本农田比例提高至97.47%,并在近日获评浙江省2020年度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省级精品工程。
金清镇副镇长金华锋说:“在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中,我们对于无序的、废弃的、违章的建筑物进行有效拆除,并引导农户搬迁集聚至新社区,通过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耕地连片度的提高,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奠定空间基础。该工程项目还打造特色农业生产区、省级果蔬特色强镇创建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海耕文化产业园和金荔泉旅游度假区等五类功能分区。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在空间布局上优化,更是通过流转的方式把土地集约起来,让土地产值和产能‘活’起来,实现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共富目标。”金华锋说,像黄琅西瓜、东方蜜、莴苣等特色农产品,已成为对外销售“大户”。
此外,结合“五水共治”工程和“四边三化”工程,金清镇开展河道清淤来改善水质以及路边、水边、田边、村边复绿行动,打造美丽宜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