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垃圾分类,对广大市民来说,是日常生活中琐碎的小事,但对垃圾本身,却是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一步”。
2021年,为不断充实垃圾分类管理力量,进一步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热情,将垃圾分类做深做细,做好做实,市分类办依托实际,不断创新,在工作中借鉴市场化经验,探索出商业自驱、商圈自治、差异化收费等垃圾分类“商”模式,并计划在全市稳步铺开,为争创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市打下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牟新禹
>>>“四方联动”分类自驱新路径
近日,家住黄岩吾悦广场附近的蔡女士来到广场的“拉风驿站”取快递,并进行现场拆包,快递包装经过称重后现场回收,蔡女士入账了一笔积分。“积分可以用来兑换雨伞、食用油、洗手液等生活用品,但我们一般用来兑换周边商家的代金券。”
黄岩聚焦源头分类、源头减量,探索运用市场化方式,从商业街到商圈,再到所有乡镇(街道)“三步走”,开辟出了一条“政府指引、企业主导、商家协同、群众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自驱“新路径”。2021年,黄岩可回收物回收量共约420吨,与前两年同期平均相比增长14.2%。
占地72平方米的吾悦广场“拉风驿站”,是集快递代存、现场回收、积分兑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垃圾分类服务设施,主要面向周边居民与商圈商户。“商圈作为生活垃圾治理的难点和痛点,也是当前黄岩探索垃圾分类商业化自驱模式的关键节点。”黄岩分类办工作人员说。
作为当地人气最高商业综合体的吾悦商圈,有着近400家的入驻商户和日均2.5万人的客流量。“仅仅是商圈,平均每天就会有800多件快递收入,在‘拉风驿站’建立之前,拆卸后的快递包装无处可去,一直是困扰各方的难题。”该工作人员说,为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吾悦商圈“拉风驿站”应运而生,以“小投入”撬起了商圈垃圾综合治理的“大文章”。
该驿站根据“撤桶并点、定时定点”工作需要而诞生于商业合作,由民营企业出资,与商圈企业、生活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联合打造,不依赖政府财政,并通过联合中国邮政、中通快递、韵达快递等快递公司及快递代存商、通信服务商、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优化了服务功能。“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在市场的强力驱动下,驿站完全具备长期稳定运营的能力。”该工作人员介绍。
“居民参与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源头活水’,长期以来,受居民素质不一、传统习惯固化等因素影响,不少地区在源头分类上出现了‘卡脖子’现象,生活垃圾分类事业‘步履蹒跚’,如何更充分地调动居民的分类积极性,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重点课题。”黄岩分类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商业街设立“拉风吧”,是黄岩用商业化方式探索垃圾分类新路径的第一步。位于黄岩食品街,占地约90平方米的“拉风吧”是黄岩区首个商业街垃圾分类积分超市,周边居民们通过磁卡记录正确分类投放行为即可累积积分,可在“拉风吧”兑换丰富的生活用品。
“自开业一年来,食品街的‘拉风吧’在周边5个小区拥有了6500多位‘粉丝’,截至目前累计兑换21000人次。我们还以其为阵地举办宣教活动30余场,周边的桔海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已连续多月达90%以上。但我们同样注意到,‘拉风吧’虽然很受中老年人的喜爱,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强。”该负责人介绍。
为确保垃圾分类“全民普教”效果,继市场化探索第一步“商业街拉风吧”模式之后,探索第二步“商圈驿站”模式诞生。“我们注意到,在商圈活动的居民有很明显的年轻化特征,他们对洗衣粉、餐巾纸这类物品兴趣不大,紧凑的生活节奏,使得他们不易接受略显繁琐的传统积分模式。”该负责人介绍。
而在“商圈驿站”模式下,不仅奖品中有年轻人喜爱的“商家代金券”,分类驿站所搭载的大数据运维系统,除了能实现可回收物数据的实时汇总、监控、追溯外,还能凭借微信小程序实现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废旧家电预约上门回收,拥有商圈周边线上下单,20分钟内上门回收的高效率,能适应年轻群体的快节奏。
据悉,下阶段,黄岩将聚焦全域源头分类,探索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步,结合可回收物收运抢单模式,面向所有乡镇(街道),打造更多“商经济”型拉风驿站,打通垃圾分类上下游,连通便民服务各功能,实现民生与环保互利、经济与生态双赢。
>>>“商圈自治”分类管理再探索
“通过这次检查,发现你们店里的垃圾分类情况比起上次有了很大改善,已经达到脱离‘黑榜’的标准,我们会进一步征集对你们进行结对帮扶的‘红榜商户’等方面的意见,反馈给委员会进行集体讨论……”近日,在温岭新天地商圈,10名来自该商圈垃圾分类自治委员会的“红马甲”正在进行日常巡查,他们由物业与商户的工作人员组成。
针对垃圾分类这一“关键小事”,2021年,温岭以精准分类为导向,优化新天地商圈垃圾分类自治模式,引领温岭商圈垃圾分类自治风尚。“新天地商圈建筑面积约52000平方米,入驻商户200余家,日均客流量10000余人,日产生活垃圾200余桶,这样大体量的综合性商圈,曾经面临过垃圾分类管理难题,好在商圈自治委员会挂牌后,情况得到迅速改善。”温岭分类办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商圈内商户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商圈垃圾分类准确率达98.6%,行政处罚量较去年下降67.3%。
新天地商圈垃圾分类自治委员会由物业与商户共同组建,自创一套高效运作机制。“我们有一个100多人的‘红背心’垃圾分类志愿队伍,成员主要是商圈内店铺的店主和员工,除了为新入职员工开展分类知识培训外,每个月还会抽出10人组成垃圾分类巡逻队,在商圈内开展交叉检查与互评互助。”该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吕华介绍。
为了增强工作实效,商圈还设立了垃圾桶实名制度和红黑榜。商户中的每个垃圾桶都贴有商户名称,且在垃圾中转站设有专人检查,分类不达标的垃圾桶将不予进入,并通过微信群等方式进行通报。红黑榜在商圈醒目位置进行展示,同时组织黑榜商户工作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到红榜商户实地学习,并进行“红黑一对一”结对帮扶。
“以前单单靠物业去劝,效果不好,物业人少,店家又多,哪里劝得过来。不过自从有了自治委员会,让大部分商户能够深度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工作中来,大家的热情就被激发了,垃圾分类的水平提高得很快。”吕华介绍,目前在商圈内37家红榜商户帮助下,累计有54家商户脱离“黑榜”。
为在商圈内形成更加浓厚的分类氛围,自治委员会常邀请温岭分类办、行政执法局太平中队,结合分类讲师、志愿者等力量对商户进行分类知识培训,并通过宣传册、展板、显示屏、公众号等渠道铺垫氛围,宣传知识。内部还举办有垃圾分类分享会,使参与者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我们还与商户们共同打造了拉风侠打卡拍照区、垃圾分类小知识学习区、垃圾分类趣味小游戏区等网红分类景观,并依托这些景观开展垃圾分类趣味活动,吸引商圈工作人员与市民朋友参与,希望能通过一种容易接受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大家的观念。”吕华介绍,大大小小的活动累计吸引参与者15000余人次。
今年,温岭分类办以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为契机,借助“阳光厨房”数字化管理系统,接入商户厨房智能摄像头300余个,对商户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线上监管与远程指导,确保源头分类更加精准。
以新天地商圈垃圾分类自治示范区为模板,温岭市又先后打造了千禧垃圾分类自治示范区和锦江垃圾分类自治示范区。“千禧商圈垃圾分类自治示范区在商场开业前就提前成立,建立垃圾分类微信工作群,线上线下同步,及时给商户普及垃圾分类法律知识和分类要求,在后期的垃圾分类工作中有亮眼表现。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说明了分类商圈自治模式的可行性,我们计划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推广。”温岭分类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定档分级”分类收费更合理
“店长你好,上次检查发现你店里的易腐垃圾没有分到位,这次检查确认已经整改,店里的黄牌可以换成绿牌了。”近日,在仙居景凤路,仙居分类办工作人员正对沿街商户进行新一轮“三色挂牌”定级。
“‘三色挂牌’是我们生活垃圾分类差异化收费制度的组成部分,绿色代表商户分类情况优良,黄色、红色则是代表存在不同程度的错投、混投情况。”该工作人员介绍,对于黄牌、红牌商户,最高会额外加收30%的生活垃圾二次分拣费用。
近年,仙居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原则,制定出台《仙居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率先探索推行差异化收费制度,倒逼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促进垃圾分类治理精细化。
“所谓差异化收费,就是要做到按照行业、垃圾产量、分类准确率,甚至是信用程度等条件区别收费。”该工作人员说,比如对处理难度较大、存在混投错投情况的垃圾适当加收处理费,对一些弄虚作假、拖拖拉拉的企业进行惩罚性收费等。
“在收费标准制定过程中,我们组建了一支专业团队进行实地调研,经过多次修缮论证,明确城区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对象及范围,按照不同主体特性实行分类分档定价管理,并在工作中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该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分类主体被划分为“居民、行政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其他临时性经营主体”等4大类10小类。
仙居对10小类主体进行分别定价,各自组织代表召开听证会,综合考虑生活垃圾处理成本、长远发展要求及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确保价位合理。
除收费标准不同外,不同类别主体的计价单位也有不同。“通常来说是以人数为单位进行收费,但像医院、宾馆这类场所,是按床位数量统计,对企业则按照实际情况,将称重、建筑面积两种计算方式相结合等等。”仙居城发集团下属南峰环卫公司负责人张容铭介绍,对养老院、残疾人企业、特殊教育学校等公益性较强的单位,如垃圾分类达标的,则减免50%的生活垃圾处理费用,截至目前减免金额累计50余万元。
为确保收费过程透明,仙居依托执法一体化智能平台,通过每辆收运车上搭载的智能芯片,汇总垃圾称重、位置信息、收费发票等数据并进行实时监管。“我们还联合纪委、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定期对应收不收、应收少收、占用挪用生活垃圾处理费、违反票据管理规定、强制服务收费以及违规收取保证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巡查,目前已联合出动52次,未发现差异化收费违规操作现象。”仙居分类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对于整个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来说,其运行主要依靠财政补贴,向居民与企业收取的处理费用只占其中一小部分。“我们之所以推行差异化收费制度,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在一个奖优罚劣的氛围中,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做好源头减量,减少二次分拣成本,缓解末端处置压力,共享洁净环保美好生活。”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