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人物

王虹这一路

▲在“聚热血青春·担家国天下”2020台州欧美同学会迎新晚会上,王虹在讲述“爱不孤读”留学生公益支教故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虹,1984年出生,台州椒江人,英国雷丁大学传媒专业硕士。2010年起,她一直参与台州市统战团体工作,现为浙江省欧美同学会理事、浙江省欧美同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台州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台州市工商联执委、台州民革青委会副主任、浙江省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理事,2021年获评“浙江省基层侨联先进个人”。

本报记者任 健 诸葛晨晨/文 王依妮/摄

在王虹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张合影照。照片上,王虹笑得合不拢嘴。那是2021年8月的一天,她带着80多位台州欧美同学会学长,来到西湖大学参观学习,终于与她的偶像施一公(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浙江省欧美同学会会长)握手合影。

2017年3月,台州欧美同学会成立,王虹任副会长兼秘书长。经过5年发展,台州欧美同学会会员已超两万人,其中活跃会员2000多人。“80后”女子王虹身上,还有不少标签:新生代企业家、民革党员、椒江区政协委员等。

“台州欧美同学会在省内虽说不是最早成立,但活跃度一直很高,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这其中,王虹功不可没。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是她做好同学会工作的基础。”省欧美同学会石清峰如此评价王虹。

百年潮,中国梦。1913年10月,顾维钧、周诒春、詹天佑、蔡元培等知名海归发起创立欧美同学会。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留学人员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赋予其留学报国人才库、建言献策智囊团、民间外交生力军的责任与使命。

春日的一个下午,记者在台州市府大道一家西餐厅见到了王虹。这家西餐厅是王虹刚涉足的行业之一。餐厅的股东和负责人都是留学归国人员,亲切自然的接待方式,流畅的英语、法语,让老外们直接感受“宾至如归”。餐厅内,随处可见与台州欧美同学会相关的影像。这个西餐厅也被市侨联冠以“留联家园”称号。

弗吉尼亚·伍尔夫说: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一场义不容辞的奔赴。10多年来,留学、成家、生子、创业、做公益……王虹一路奔跑,伴随着创业失败的伤痛、深夜加班的疲倦,还有无法经常陪伴家人的歉疚。好在,工作和生活,正一步步朝着好的方向走。

人的觉醒点有早有晚。国漫大师蔡志忠说,他四岁时就想明白了这辈子要当画家。王虹说,她走过的路可概括为:大把时间迷茫,几个瞬间成长。出国前对学习没什么热情,生活得过且过。

2005年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中英文双语播音”专业,随后,赴英国雷丁大学攻读传媒专业硕士学位。这是王虹的教育背景。

刚到英国时,发现中国学生在英国总低人三分,甚至连办理汇丰银行卡,都会被歧视受阻。“遭遇不平等后,突然开悟,开始静心读书,埋头图书馆与论文之间,毕业时成绩名列前茅。”

王虹说,置身海外时才知道自己如此爱国,才明白自己可以这么努力——坐来回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去打工,经常深夜下班回宿舍继续写论文,实在困到不行就调3个闹钟让自己小憩片刻。打工时被冤枉受委屈,咬咬牙继续加油,中国人骨子里的吃苦耐劳精神被唤醒,短短3个月里她从一个打扫卫生间的清洁工升为店长,成为这家店有史以来晋升最快的员工。

“格局打开了,能力得到了释放。”王虹总结三年的英国之旅。

她认同陈十一院士的一句话:出国有千万个理由,回国不需要理由。2008年,王虹选择回国。

从此岸到彼岸再回此岸,王虹陷入新一轮迷茫——好像一棵树连根拔起后重新栽种,成活后,再次被连根拔起重归故土。“水土不服”的她在家“躺平”小半年。中小学时代的朋友、同学等潮水般退去,四顾无人——2009年结婚时,邀请的朋友连一桌都凑不齐。

隔着冗长岁月的光影回忆当年,孤独感再度袭来。

2010年,对王虹而言不同寻常,她加入了椒江区留学人员和家属联谊会(简称椒江区留联会)。这个被留学生们戏称为“不卖榴莲”的留联会,让王虹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彼此的能量和智慧在日常交往中涌流,这让她如鱼得水,“水土不服”的症状不治而愈。

2011年,王虹的父亲下海在镇江赚得第一桶金。看上雁荡山一个酒店项目的王虹瞄上了老王的那桶金。面对独生女的求助,爱女心切的老王拿出了“养老本”。想当初,老王同志不放心女儿独自出国,拉着满箱锅碗瓢盆,一路跟随到英伦,直到女儿安顿下来、确认不会饿死,才回国。

签下雁荡山那家酒店的租赁合同后,王虹与合伙人马不停蹄地设计、装修。30多间客房的会所,王虹先后投入接近400万元。老王那桶金没多久就见底了,徒留桶底碎金闪着微光。

盲目地挥洒资本,得到的是“狂欢”之后的一地鸡毛。受宏观形势、经济大环境等影响,加上缺乏酒店管理经验,在经历停业、转包、重新接手等挣扎环节后,终于在2019年清盘关门,结束了“八年抗战”。

人们常说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但事实上,那些把人彻底打趴下的经历,不是财富,是浩劫。对经历的反思,才是财富。

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在于对自己的定位和判断。对于第一次创业的失败,王虹苦笑:简直是豪赌,真的是“坑爹”。她以高昂的学费为代价得出结论:不管是个人能力认知还是资本投入,一定要做到可控。

初次创业失败让王虹有过短暂的一蹶不振,却让她逐渐清晰接下来要走的路。即便在低迷期,她也从未停步,做公益、筹建台州欧美同学会、创办浙江吾指联心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2012年,在椒江区留联会组织的公益结对活动上,王虹见到河南籍“00后”女孩小丁(化名),这也是她参与公益的第一步。最初,王虹只对这个从小没见过妈妈的女孩定期给予资助,偶尔联络。一年后的一天,刚上初中的小丁哭着找到王虹,由于爷爷奶奶要去广东,想带她离开台州,这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她可能面临失学。

在经历了一场充满异议的家庭会议之后,王虹决定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女儿”。这一举动,持续了十年之久。

小丁大学毕业那年,王虹遵循孩子的兴趣,出资送她拜师学习西点制作。学成后,在王虹合股的西餐厅当了糕点师。直到上个月,小丁说要出去闯闯,才搬离王家。

十年,小丁已完全融入这个大家庭。她管老王夫妇叫外公、外婆。每年春节,她和弟弟多多(王虹的儿子)从长辈那里领压岁钱。姐弟俩同住一间卧室,高低床上,两床被子都在。外公说:欢迎小丁随时回来。

在王虹的微信朋友圈,记者看到,有一张小丁和多多的合影,姐弟拥抱着笑得很开心,他们穿着同款不同色的睡衣。那天,是小丁18岁生日。“姐弟俩亲着呢。”外婆说。

对一个人负责,可不是一件小事。用萨特的话来讲,需要毅力、慷慨、盲目性……开始时还得跳过一道深渊,要是深思熟虑,就不会这样做了。但王虹去做了,对小丁,她不是仅有“老母鸡式”的关心。在她看来,物资捐助只能暂时改变求助者一时的物质条件,只有在精神上扭转他们的弱者人格,才能帮助他们勇于追求有尊严的人生。王虹说:我做到了,小丁也做到了。

2017年3月,台州欧美同学会成立,国强建设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陈希任会长,王虹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当选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王虹符合大众对“事业型女性”的想象,热情洋溢、快人快语、行动果决,人称“虹姐”。

欧美同学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会员之间不管男女长幼,统称“学长”。为了同学会的发展壮大,2017年底,王虹和学长们开始“每月出击”。一年里,他们走遍台州各个县(市、区),举办主题联谊活动近20场。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不断有新学长加入。

“台州欧美同学会起步晚于杭州、宁波,我们得放活水进来,激活团队。”王虹说。2019年,台州欧美同学会走进宁波、杭州、南京等地,开展交流活动。在团队的努力下,一批批海归精英受邀来台州“论道”。同年,近40名来自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苏浙校友会的海归留学生来到台州,分享创业故事。举办的“新时代·新经济·新视野”海归人才发展论坛,现场荟萃省欧美同学会和杭州、宁波、嘉兴等欧美同学会共200多位学长代表,在人才、技术、项目引进等方面,对促进台州与各地留学归国人员的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台州欧美同学会多次协助市委统战部、市侨联开展“创业中华 智造台州”活动,参与引才引智工作。

2018年初,王虹联合曾经的秘书处骨干成员成立浙江吾指联心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协会管理和承接政府会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说到协会管理,王虹坦言自己应该是全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何管理运营好一个协会,没有前人经验可循,王虹和她的团队只能在不断试错中积累经验。目前,公司负责全市十余家协会的运营管理。

另一方面,在一些大型官方主题活动中,“吾指联心”不断刷屏,包括2018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台州国际人才大会,2021普惠金融国际论坛,还有不久前的义新欧班列“台州号”组货首发仪式等。王虹说,这么多场会务工作中她印象最深的是公司成立之初那一场“三天三夜的上门服务”。她带着两位设计师和两个电脑在市政府大楼里苦干三天,第一天凌晨五点收工,第二天凌晨三点,第三天凌晨一点,虽然疲惫不堪,但活动成功举办带来的成就感冲淡了所有的辛苦。

一次次圆满完成会务工作,让“吾指联心”的知名度、美誉度渐渐提升。她说她为自己的这份事业骄傲,因为可以有机会见证台州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重要时刻。而她的好搭档周小琰却说,“虹姐的辛苦让人心疼,她总是比员工更晚下班”。

强大的执行力与拼劲,让“吾指联心”赢得众多甲方的信任。4月4日,台州市人民政府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战略合作协议的“云签约”活动,由“吾指联心”负责会务工作。从接到任务到落地只用了一天不到的时间。“急难险重抢险队”这个称呼,也成为这个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最好体现。

每当累到无力时,王虹靠看《名侦探柯南》提神。只是柯南仍未长大,而“吾指联心”羽翼渐丰。“成绩离不开当年一起创业的小伙伴。3000元底薪加一点奖金,他们不离不弃。”王虹说,“如今,初创人员都有了公司的干股,收入也提升了。”未来,她希望这个她一手打造的团队能越走越远,不断有出色的作品呈现,公司产值在第五年能翻番……

台州欧美同学会的会旨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思故乡情,筑家国梦。同学会成立以来,王虹和学长们的身影不时出现在助学助困、捐赠救济、公益支教等慈善行动路上,出现在防台抗疫一线……“你们大胆去干,我来兜底”,是陈希学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目前,台州欧美同学会和椒江区留联会,已与台州市椒江区东山武术育英学校、临海市白水洋镇上宅村黄坦小学等6所民工子弟学校结对。

每一个人都是大地的异乡者,而学长们作为曾经的异乡者,把自己用脚丈量过的土地呈现在孩子们纯黑的眼睛里。2021年,王虹与学长们开展“爱不孤读”留学生公益支教活动。两个月时间,30多位学长陆续加入其中,剥离了外在身份,不再是捐赠者、给予者,他们是燃灯者。

多年来,王虹和学长们坚持对民工子弟学生的帮扶,陆续资助了近400名贫困生。同时,开展“9.9元生日宴”活动,陪结对的民工子弟过一次生日;开展“我们不再孤单”公益活动,让单身海归留学生当单亲贫困孩子一天的爸爸妈妈,共度周末……

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袭击台州,台州欧美同学会联合椒江区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简称椒江新企联)立即反应。由王虹负责的秘书处迅速筹集物资,将物资运至最需要的临海、仙居等受灾地区。

学长们和志愿者们自掏腰包,清空了“麦德龙”好几个货架,给灵江两岸1000多名断水断粮的村民送上600多箱的矿泉水、食物以及充电宝等;解救临海一家企业的300多名受困工人;上括苍镇方溪村帮助40多户独居老人;学长李祖刚开着路虎负责探路,结果车子半路进水,悬挂出故障,后来修车花了7万元……

所有大灾,都是世态人情的试金石,那些彰显人性光辉凸显责任担当的场景,值得被记录。“从8月10日至13日,我们分5批次奔赴临海、仙居、椒江大陈岛等受灾严重地区,送去急需物资。”王虹记得受灾地区的满目疮痍,也记得学长们每一次的出发和归来。

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打响。王虹和学长们又利用海外资源开启“24小时无时差工作模式”。

2020年1月31日凌晨,王虹与阿联酋台州商会会长李选,从台州驱车前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当天上午,由阿联酋运抵国内的7万只医用外科口罩将运达国内。通过多方协调,杭州海关开通绿色通道,两小时办妥清关手续。这也成就了疫情暴发以来浙江省首批境外医疗物资成功入境。那一天,他们每人只吃了一包没有泡水的方便面。

“王虹是统战对象成为统战力量的典型,发挥了一根头发带动一把头发的作用。”台州市侨联朱云法副主席说。

“我们走过千山万水,如今仍需跋山涉水。”

今年,适逢台州欧美同学会成立五周年,王虹将五周年主题定为“GIVE ME FIVE”,这句英文是最普通不过的激励语言,却承载着对五周岁的台州欧美同学会深深的祝福。这五年是成长的见证,更是情感的接力——就像他们通过“何处不为家”活动去号召更多沪杭两地台州籍海归加入大家庭,以此团结长三角地区台州籍留学生;就像他们通过一次次联络联谊发现更多“民间外交生力军”,从而为2022年“台州文化出海”积蓄力量;就像他们通过与异地兄弟团体交流共建,讲好台州故事,从而吸引更多人才来台州发展……

这是王虹和她的学长们的足迹。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人类群星闪耀。王虹也追星,施一公就是她仰望的星。施一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激励着王虹。“学长们一直保持着‘恰同学少年’的意气风发,传承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激发台州籍留学归国人员的爱国热情。”王虹说。

“你给王虹指个方向,她就能给你走出一条路来。”这是省侨联挂职副主席、台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联主席姚君明对她的评价。王虹这一路,也是千千万万个奋斗中的“80后”的经历缩影。

不久前,王虹出差途中发了个朋友圈:怕在动车上睡过站。结果好多朋友和领导留言,纷纷表示要提供叫醒服务。可见,这个“没有高跟鞋的女人”早已不再是结婚时凑不齐一桌的小女子。

2022-04-06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41803.html 1 3 王虹这一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