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庞晓栋文 临海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供图
不忘初心担使命,锐意进取再出征。2021年,临海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走过了春华秋实的一年。
1-12月份,水路周转量150.2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4.54%,增长率排名台州市第一;临海市水产品总产量为123698吨,同比增长2.7%;“浙渔好老大”示范创建工作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瓜头鲸救援行动得到农业农村部致信表扬……
沐浴着改革创新的东风,过去的一年,临海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系统肩负助力发展、保障安全、服务渔业的使命,提高站位、汇聚合力、坚持创新、提升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从“被动监管”向“主动要安全”转变
海上捕鱼,在风浪中讨生活,其危险性远远大于绝大多数的陆上生产作业。临海拥有海洋捕捞渔船808艘,如何确保渔船安全,保障渔民安全生产作业的生命线,是临海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干部职工一直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2021年5月,临海市被省政府列为“浙渔好老大”示范创建市。借此契机,临海市围绕如何让渔船安全生产从“被动监管”向“主动要安全”转变这一重点,制定出台了《临海市培育争当“浙渔好老大”实施办法(试行)》,按照“主体责任落实好”“本质安全建设好”“安全制度执行好”“海上网格管理好”“示范引领带动好”5大类22项指标为评判标准开展评选。
2021年7月,在全省率先评选出首批20名“浙渔好老大”;
2021年7月29日,召开临海市“浙渔好老大”表彰会,以点带面推动渔船安全生产从“被动监管”向“船老大主动要安全”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临海将任职满3年、符合创建要求的船老大统一纳入菜园、嵊山、石浦、洞港和红脚岩5大网格,并以海上渔船生产编组划分网格队伍71支,借鉴“枫桥经验”,发动有威信、有能力的船老大担任网格长,积极参与平安渔场治理,做好海上渔事纠纷矛盾防范、管控和化解等工作,形成“小事不出编组、大事不出村社、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格局。
去年以来,共成功调解海事渔事纠纷129起,有效维护了作业海区的和谐稳定。
“‘浙渔好老大’评选,是省委省政府交由我市试点探索的一大课题。我们在开展评选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奖励政策,目的就是从船长这一关键人员入手,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示范引领全体渔民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共同实现渔船安全、渔业平安、渔民幸福的目标。”临海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渔政渔监科科长林善利说。
长效贵在长久,功夫重在日常。为全力提升船员安全意识和技能,临海在推进“浙渔好老大”示范创建工作中建立起长效机制:
明确渔业公司推荐、渔业部门及涉渔镇联合审核、涉海涉渔安委会审定的评选机制;
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的方式,对获评的“浙渔好老大”给予奖励,并授予奖牌、优先推荐入党积极分子、优先享受国家规定的许可等相关政策;
由乡镇、渔业部门、市专委会组成评审小组,每年对已获评的“浙渔好老大”进行复评,实施动态管理,切实压紧压实船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基地以生态渔业促绿色发展
走进位于临海市桃渚镇下沙村的浙江宏野海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野”),1200多亩养殖池被一个个伞式钢索保温棚包围,里面是按照标准化、设施化、智能化、现代化建成的高位池,外面一条条水泥路井然有序,沉淀池、净化池等水处理设施应有尽有。公司负责人黄元明介绍,养殖企业要走渔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离不开“设施养殖”和“生态养殖”这两个法宝。
在黄元明的带领和讲解下,记者来到主体鱼塘东侧的“养殖尾水区”,约500亩的尾水处理区经过一道道过滤净化程序,水生植物郁郁葱葱,池水清澈见底。
“养殖过程中产生残饵、废水,要先后经过沉淀池、曝气池、过滤坝三级过滤,再通过跑道鱼、贝藻类、水生植物的三级生态净化,最后回到原池里,形成一个闭环,避免直排污染水域环境。”黄元明说,“同时也降低了养殖用水量,水质变得更好,使临海对虾品质也更好,产量随之提升,今年对虾亩产值同比增长了10%。”
据悉,实现生态养殖后,宏野不仅实现了水体循环利用,提升了产品质量,还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工活虾,线上销售;发展休闲垂钓,吸引人流量。
这也是临海市推广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临海市始终坚持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发展方向,以特色、设施、生态渔业为抓手,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全域推进规模养殖场尾水生态化治理和循环利用。
宏野主攻对虾养殖、虾贝育苗;鱼山洋水产专业合作社推进沙蚕(海蜈蚣)养殖,是全省主要的沙蚕养殖出口基地;玉龙养殖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唯一一家三文鱼养殖基地,专业养殖三文鱼、鳗鱼;润泽水产专业合作社是临海市目前规模最大的鲟鱼专业化养殖基地……
“水产养殖已全面呈现生态健康发展态势。”临海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渔业产业科科长孙敏说。
数据统计,在科学定位、规划引领下,临海完成了18家规模以上水产养殖场尾水“零直排”,治理面积11356亩,治理覆盖率100%;完成海水蟹配合饲料应用示范与推广3500亩,减少养殖水体污染;积极拓展浅海养殖和生态养殖,发展紫菜、贻贝等浅海贝藻养殖6000余亩;推广“蟹虾贝”立体混养10000亩,建成池塘循环水“跑道”15条,跑道养殖效益提升5倍。
此外,临海在全省率先推行养殖水产品合格证制度,积极打造“临海对虾”品牌,开展初级水产品违禁药物和药残超标问题整治,严厉打击使用违禁兽药行为,全力保障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有志者,事竟成。2021年,临海市成功创建浙江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宏野公司入选首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截至目前,该市已成功创建部、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14家。
构建共治共享渔业治理新格局
“受风力影响,请24米以下渔船、蟹笼船、双桁杆拖虾渔船、老旧渔船、休闲渔船于3月25日11时前到港避风。”3月25日,临海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发布了如上消息后,在临海市渔业管理服务中心,四家渔船公司的值班人员实时紧盯大屏幕,监测自家渔船的航行轨迹,掌握回港动态。
“每艘渔船现在所处的位置、船东、航速、所属公司等信息都能在大屏幕上显示,哪艘渔船不听指令未及时返港的,通报给所在公司和定人联船责任人,由他们对接联系。”临海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卓明介绍。
记者了解到,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对渔业安全生产负监管责任,渔船所在乡镇承担属地责任,船东承担主体责任,渔业公司承担协管责任,然而此前各支队伍人手不足且分散办公,硬件和人力资源未能有效利用,管理效能也没有实现最优化。
2022年1月,临海市委编办新增49名编外用工,充实到市渔业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海洋与渔业执法队、渔港管理站和3个涉渔镇渔安办,加强一线执法监管力量,着力强化渔船动态管控、进出港安全检查和海上执法检查。
2022年2月,临海市渔业管理服务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整合了3个执法中队、4家渔业公司、红脚岩渔港管理站、扣船所、船检站、互保协会、渔业协会等管理、执法、服务一体化集成办公,并要求4家渔业公司配齐6-8名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受中心统一管理。
同时,设立渔船综合治理办公室和渔商船共治办公室,与涉渔镇、海事、海防等部门建立月会商机制,真正让管控力量在一线统筹,服务资源在一线整合,推动同向发力,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渔业治理新格局。
临海市渔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志勇说:“中心成立后,除了管理更加高效,在服务上也更加便捷。”
以往渔民办事要先去渔业公司,再去渔业部门,要跑多个地方,如今只需到渔业管理服务中心,即可享受“一条龙”服务;渔民培训也不需要分散成多地多场,而是在中心集中进行。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篇章,树立新形象,创造新辉煌。
“临海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将借渔业管理服务中心成立之东风,全力构建标准化安全管控体系、网格化责任落实体系、集成化应急指挥体系和数字化渔业服务体系等‘四化体系’,使我市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以更好地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临海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勇说。
生态保护观念深入百姓内心
2021年7月6日上午8时,12头瓜头鲸在临海市上盘镇头门港海域滩涂搁浅。
接到群众报警后,临海市渔政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梯队参与救助12头瓜头鲸行动;两艘渔政艇根据潮水情况适时开展海上援救;临海上盘、杜桥执法中队就近全员投入施救,众志成城,为瓜头鲸救援争取充分时间。
这一刻,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拯救生命,守护人类的朋友。这一刻,不分动物、人类、海洋、陆地,地球的栖居者之间结为“生死之交”。
持续了16多个小时的紧急救援后,9头重达约五六百斤的瓜头鲸被成功救起。
那么,幸存下来的瓜头鲸该如何安置?
临海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发挥沿海养殖优势,根据瓜头鲸安置场所要求,及时联系多家养殖场腾空养殖池优先为瓜头鲸提供安置地,最终选择浙江宏野海产品有限公司养殖池作为最佳地,该地也是这次瓜头鲸最大的临时安置场所。为了给瓜头鲸良好的养护环境,池子边的抽水机不间断地抽海水灌入池中,每隔半小时,还会往池中倒入一车冰块,养护人员24小时开展值班守望,不间断护理。
经过大家的悉心照料,瓜头鲸逐渐恢复体力,经过专家商议,符合放归条件。临海渔政和专业救护人员立即组织海上放归工作。在渔政船33316的护送下,其中6头瓜头鲸先后送至头门岛凉帽峙海域,成功放归大海。
为了防止瓜头鲸再次搁浅的情况发生,临海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与台州市渔业执法队一同组织近海区域巡查和守护工作,并发动沿海渔民众多看护力量,持续做好瓜头鲸守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临海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一直将海洋生态保护作为重点工作。临海与海的故事丰富着生态文明的案例,生态保护的观念已经深入百姓的内心,成为一种内在自觉,催生许多主动为之的保护行动。
2022年2月28日下午,浙临渔21901在临海海域捕获一条鲟鱼,重4.2斤,经专家团队鉴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渔民现场放生;3月22日,有村民意外捕获一条奇怪的“大鱼”,于是拨打“110”电话求助,执法人员赶往现场后,确认是一条体长0.62米、重1.4公斤的野生“娃娃鱼”,并无外伤,当场放生到附近水库……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临海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将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服务等工作,推进港航口岸和渔业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历史名城、制造强市、共富高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