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玲巧文 临海市上盘镇政府供图
【核心阅读】
年初,“百日破百难”攻坚行动吹响了临海项目建设集结号。上盘镇迅速部署落实,全面打响“作风建设年、项目攻坚年”第一枪,紧盯8个临海市级项目和46个镇级项目,跑出了加速度,干出了新力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目前,列入临海市级8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其中4个进度提前。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本。
年初,“百日破百难”攻坚行动吹响了临海项目建设集结号。上盘全镇上下闻令而动,擂鼓出战,紧盯8个临海市级项目和46个镇级项目,跑出了加速度,干出了新力度。其中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白沙保卫战革命烈士教育基地改造工程、白沙渔业码头及道路工程、短朱村断坝嘴和长沙头自然村搬迁、220千伏珊瑚变工程等项目均提前完成。
合力攻坚,跑出建设加速度
自1月5日临海市“百日破百难”攻坚行动动员大会后,上盘镇闻令而动,共梳理出8个市级项目,46个村级项目。
该镇主要领导任攻坚组组长,并抽调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退休老干部以及年轻干部52人组成12个攻坚小组,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迎难而上。3月4日,随着最后一户签约成功,上盘镇短朱北自然村整村搬迁102户全部完成签约,比任务表整整提前了一个月,跑出上盘项目建设“加速度”。
据了解,短朱北自然村共有102户414人,房屋191间。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于土地出租和山林补贴,村民收入来源以西蓝花种植、渔业生产为主。为配合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万亩千亿”新材料产业园,需要整村搬迁。
镇、村干部齐上阵,攻坚成员每人签订军令状,包干负责2-3户,采用“白+黑”“5+2”的工作模式,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逐户上门宣传发动,倾听群众呼声、疏导群众积怨。
党员干部示范带头签约。短朱自然村老书记金先富响应号召,其在得知拆迁消息后,主动联系攻坚团队,并成功发动4位村民第一时间完成签约。
广大新乡贤纷纷出动,带头当好征地、拆迁模范,在树立正面典型上主动作为。新乡贤项周春得知自家房屋被划入搬迁项目范围,项周春积极响应,在前期房屋丈量评估、核对确权时带头配合,并率先签订拆迁安置协议书。同时,他还发动家人、身边亲朋好友签约,短短几天就协助攻坚团队签约7户。
由于老百姓的需求各不相同,攻坚小组就对群众在就业、子女上学、养老等方面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制定需求清单并明确对应的解决措施。如鼓励家境困难户选择高层公寓,通过回购流通填补群众因资金不足而造成无法装修的缺口,共解答群众相关问题55个。
为了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生活账”和“发展账”,攻坚团队每周召开2次的专班会议,分析每户的关键人物、关系户以及每户的经济状况等。针对不同情况分类处置、精准施策,努力确保保障工作推进和保障群众利益“双赢”。
上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波表示:“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拆迁期间各小组咬定目标、盯住重点,争分夺秒,共开展入户宣讲414人次,实现全部102户拆迁户政策讲解全覆盖。”
村民李永福认为房屋评估标准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迟迟不愿意在拆迁协议书上签字。上盘镇北洋管理区书记卢奕汐就化身“政策通”,当好政策宣讲人。她通过“上门走访、入户宣传、定向讲解”等方式,一对一了解拆迁户的思想动态,经过多次评估和沟通后,李永福终于同意签订拆迁协议,为短朱北自然村拆迁前期政策处理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以老带新,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年初,上盘对机关干部的办公室进行了调整,让年轻干部搬到了管理区与老干部共同工作。
“一方面是想对年轻干部实行‘放养’,多向老干部学习驻村经验,‘偷师’工作上的技巧和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我们老干部打破原有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融入年轻干部的新鲜血液。通过两者的合作,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上盘镇党委书记金晓峰说。
干部队伍的素质不断提升。全镇召开“廉洁征地、阳光搬迁”部署会,镇纪委牵头组建督导组入住拆迁现场,明确提出不说情、不受礼、不请吃、不单独洽谈、不签违反规则协议的“五不”要求,对乱许诺、误导村民等容易造成矛盾点的言行严重批评,对借工作名义发福利发补贴的靠前监督,确保一个标准做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严防不良风气生成蔓延,实现顺利签约、和谐签约。截至目前,共发现可能存在矛盾14起,提前解决12起,正常解决2起,谨防征拆工作演变为群访闹访事件。
上盘“铁军”牢记“肩上有担、心中有责”,为民生谋福祉。为了确保征迁过程阳光透明,上盘通过“三方评估+按时公示+反馈复核”的方式,全方位对拆迁户家中的房屋面积、结构、装修、楼层高度等情况进行记录、公示。在公示期间,对有问题反馈的群众安排专人复核、
逐项比对,对未反馈的群众由攻坚成员逐户上门询问,避免因不知情而造成遗漏。目前,共对102户群众房屋情况建档,复核群众反馈28项。
“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行动,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增强能力本领,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在临海市每月公布的项目攻坚“红黑榜”中,上盘屡屡成为“干在前头”奔跑的骏马。
主动服务,融入湾区大发展
随着“四区一开放”的全面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台州综合保税区两个“国字号”招牌的创成,我市加快了沿海大开发、湾区大开放的步伐。作为湾区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上盘主动融入开发区发展“大棋盘”,为开发区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4月9日,在上盘220千伏珊瑚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基铁塔政策处理已经提前一个月处理完成,工程进入无障碍施工。
近两年,头门港区域工业用电量占比达到临海市的30%,工业负荷和售电量呈现迅猛增长趋势。据统计,目前,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入园企业200余家,投产企业153家,拥有吉利汽车、华海药业、九洲药业、海翔药业、仙琚药业、永太科技、联化科技、万盛股份等14家上市企业。根据该区域已明确的新增报装容量,预计会新增负荷10万千瓦以上,整个东部沿海区域负荷接近40万千瓦左右,供电十分紧张。
220千伏珊瑚变工程项目相关负责人袁强介绍,临海市东部电网220千伏变电总容量为48万千伏安,最高负荷为29.77万千瓦,容载比为1.61。目前,整个东部区块仅有1座220千伏童燎变供电。为满足临海经济发展及负荷增长的需要,服务头门港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在上盘落点一座220千伏变电站。
新建220千伏珊瑚变工程总投资将近3.6亿元,预计明年6月投入使用。此次涉及基铁塔建设的村民有19户,征迁时间紧、任务重。上盘镇副镇长李恭刚告诉记者,班子成员向下带头深入企业、攻坚一线指导工作,做到为企服务“零距离”,项目落实“零时差”。攻坚小组明确“定期通报、动态管理、督促检查、跟踪问效”的总体思路,通过每周一次总结会、每日一次碰头会、每组任务进度情况上墙通报等方式,激发“揭榜挂帅”乘数效应。最终该项目的政策处理提前了一个月完成。
李刚恭介绍,220千伏珊瑚变工程投产后,结合“十四五”期间500千伏滨海输变电工程及其送出工程的建设,可进一步完善该区域的220千伏网架结构,提高区域供电可靠性,同时为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接入提供可靠的接入点,为头门港发展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
全盘整治,建设美好新家园
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新通道。上盘土地整治项目涉及下畔村、新塘岸村、如宝村、市头村、下尤村、上岙里村、老塘岸村、新岙村,共171.21亩,其中土地整治地类又细分成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在全市召开‘百日破百难’大会后,我们多次对接相关部门、相关行政村、设计单位走村入户,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确保项目按时开工。”上盘镇常务副镇长胡建国说。
面对土地整治攻坚战,上盘镇系统谋划、全盘整治,高质量编制完成了下畔村建设用地复垦、新塘岸土地整治实施方案……将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一盘棋考虑,针对全空间、全要素实施的彻底综合性改革,为上盘的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腾出未来!
“零散的土地综合开发,今后能引进新产业”“农村人居环境一并治理,这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好事”……面对这场必打必胜的硬仗,攻坚团队走村入户为村民答疑解难,披星戴月成为了常态。
他们走到田间地头,用“热血沸腾”的激情,干出了“热火朝天”的场面。农村旱地经常有石头多、农田阻挡等问题,攻坚团队放弃假期将石头铲除,并安排施工队协助规划,形成了攻坚破难、比拼争先的干事氛围。
1月11日,定于1月20日完成的154.21亩新塘岸在建土地整治项目,以及原定2月底完成的17亩下畔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均提前一个多月完工。
上盘镇在“百日攻坚”的助推下,动员全镇干部群众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努力打造活力开放新港城,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镇而不懈奋斗,为新的一年勇当新一轮发展领跑者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