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古树,有故事”系列报道之七

三门重阳木:老英雄树焕发新生机

本报记者周子凝 本报实习生卢 昕

人间四月,芳菲满天。在三门亭旁镇亭旁起义纪念馆门口,重阳木枝头上又冒出了嫩绿的新芽,阳光下,树影婆娑。树下,临街居民房的几位老人坐在板凳上,拉起了家常,时不时,他们抬头看一眼这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像是与故友对话。

眼前这棵重阳木,树龄约800年,树干粗壮,亭亭如盖,大约需要四五位成年人才能完全环抱。

它默默伫立在杨家村中心街区,如一位长者,守护着这方土地。

老树长新芽

“走遍天下,不如亭旁大树脚下”,这是杨家村的一句老话。

“农历每月逢三、八都是我们村的集市日。早年,亭旁镇是宁海往来台州府的必经之地,商业繁荣。各地商人会在古树下聚集摆摊,吆喝买卖,场面可谓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亭旁杨家女子打更队队长杨莲春说,重阳木不仅是集市的中心,也是杨家村的中心。

“如今的亭旁纪念馆原来是亭山小学,也是我的母校。那时,街道并没有现在那么宽敞干净,周边的老房子都很低矮,古树就长在一户人家的墙根边,树床蔓延到周边的石子路上。”杨莲春说,儿时,因为调皮,还经常爬到古树上去玩。大约十年前,因村里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周边街区进行统一改造,古树也被垫高了七八十厘米。

“以前,没有空调、电风扇,夏天最热的时候,我们经常在大树下乘凉。一把蒲扇、几张凉席,就能度过一个夏天。”94岁老人杨道义是杨家村村民,他对古树的印象颇为深刻,“在亭山小学念书时,古树的树根就十分粗壮,我们还经常在树下读书。后来师范毕业,又回到了学校当老师。可以说,古树见证了我的成长。”

“不知从何时起,古树的树干上又长出了樟树的枝丫。老树长新芽,说明我们杨家村后继有人,繁衍不断,是个吉祥的好兆头。”杨道义笑着说道。

保护“英雄木”

几经岁月沉淀,重阳木身上还拥有浓烈的红色印记,这是杨家村人乃至整个三门县人都知道的历史故事。

1928年,亭旁起义失败后,国民党政府反扑时,红军交通员王孝足、战士胡老邓不幸被捕。他俩被杀害后,头颅被砍了下来。王孝足的头颅被挂在了古树上,示众三天,鲜血染红了树干,惨状触目惊心。

然而,革命的火种并没熄灭,鲜血唤醒了民众,也成就了三门亭旁镇“浙江红旗第一飘”的美誉。此后,重阳木便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树。

前几年,三门县考虑到重阳木虫害多、生长环境复杂等问题,专门为它定制了保护方案,具体包括生长环境改良、修枝整形、病虫防治、景观美化等。

“古树被称为‘植物活化石’,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科研、经济价值,保护古树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目前,全县共有古树686株,分24科32属35种,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一级保护古树81株,杨家村的英雄树——重阳木,就是其中之一。”三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森林资源与自然保护地管理科负责人任典挺说,接下来,他们一方面将继续开展古树保护工作,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建立古树档案和动态监测体系,不定期对古树名木进行普查登记与汇总,并留存档案;另一方面将扩大保护渠道,巧借多方力量,探索古树认养和保险制度,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古树主题公园建设,达到保护古树与美化环境相统一目的。

2022-04-18 “台州古树,有故事”系列报道之七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42883.html 1 3 三门重阳木:老英雄树焕发新生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