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援沪方舱医疗队:执此“信物”共续友谊

本报记者章 浩

4月24日和25日,上海临港方舱内,浙江医疗队十队暨台州医疗队接连收到3封感谢信。这些信都是由方舱患者手写而成,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台州队大白们高效、用心的工作,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们对战胜疾病更有信心。”

信中,还特别指名点赞了3位医护人员在救治和服务上的突出表现。收到信的瞬间,3位“大白”都表示,这一封封“信物”是对整个团队的肯定,也是台州医疗队和上海市民友谊的见证。

3封“信物”见证医患同心

“你们最诚挚的呵护和照顾,让我们能很快康复。特别感谢韩丹丹,是她把病人的一天三餐管理得井井有条,受到一致好评。”4月24日,台州医疗队的护士站意外收到了一份由5位患者联名手写的感谢信。

“这5位患者,其实也是方舱里的志愿者。”驻守在方舱的台州医院骨科手足外科护士长韩丹丹说,送餐管理其实是在实践中,和志愿者团队一起意外建立的一个新流程。

她说,4月21日是医疗队接手新病区的第一个早晨,整个病区共有500多个床位,“要把500多份早餐快速分发到每位患者手中,不是很容易的事。”

那天作为护理组长的韩丹丹当即召集了四五位志愿者,并给他们分配了“任务”,一人报数,两人分装,还有一人维持秩序。很快,各小组志愿者就领到了所在组患者的所有早餐。这个送餐流程后来就被沿用下来。

也是在24日那天,方舱内一位80岁的刘奶奶把感谢信交到医疗队队员蒋娇手中,并当面念了一遍,惹得蒋娇都要哭了。

蒋娇是台州医院综合骨科护士,她跟刘奶奶相识是在凌晨时分。“老人一家三口都在方舱治疗,她本人又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性疾病,所以晚上睡不着,有一定心理压力。”蒋娇就跟她聊了聊天,让老人放松心情,有困难及时说。

一番夜谈后,蒋娇等队员的一言一行都被刘奶奶看在眼里。她在信中说台州医疗队的每位队员,认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对患者总是那么耐心和细心,让病人觉得很踏实。

4月25日,上海市民傅先生又为医疗队送来新的一封感谢信,其中特别提到医疗队员徐成花和蔼可亲、有问必答。

在队友眼中,台州市立医院主管护师徐成花一直非常优秀,对患者遇到的困难尤其上心。“我在工作中与担任志愿者的傅先生相识,了解到傅先生家夫妻俩都在方舱医治。”当时因为妻子已经出舱,傅先生就问了回家后家中衣物如何处理,消杀要怎么做等等,徐成花都给予了耐心解答。

精细化管理,及时识别患者病情变化

目前,3封信的写作者们大部分已顺利出舱。

出舱前后,他们纷纷与医疗队员们互加了微信,或互留了联系方式,有好几位还表示“等疫情平复,要到台州来玩。”

“台州队能获得诸多肯定,与队员们的敬业,还有医疗队的管理流程都分不开。”台州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领队吴小脉说。

吴小脉介绍,4月6日开始,台州医疗队正式入舱开展救治工作,4月20日,整个医疗队“升舱”接手了一个新病区。“床位数从432张变成544张,患者的情况也相对复杂。”

最大的患者有80多岁,最小的5岁,并且部分患者还有各类基础性疾病。

“这对诊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吴小脉说,因此在入舱伊始,医疗队就在浙江总队的指导下,建立起分层化、网格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制定了预检、医疗、护理、院感、药事、综合保障等各条块的“工作规范细则”,每项工作做到定人、定岗、定责。

在具体执行中,医疗队医务领队、台州医院医务部主任助理吴燕君表示,队员们日常的工作除了测核酸、发药送餐、出入院外,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及早识别患者的病情变化,比如轻症患者是否有转重症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救治或转运。”

同时还要关注一些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的用药需求和病情变化,以及一些患者个性化需求。医疗队护理领队、恩泽医院护理部主任毛玲红说,尽管方舱内患者的周转率很高,但针对老人、儿童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队员们会给予特别关注和照顾。

2022-04-28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43709.html 1 3 台州援沪方舱医疗队:执此“信物”共续友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