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做好有害垃圾的“守护者”

杨建国正在收运有害垃圾。图片由黄岩区垃圾分类办提供

本报通讯员项伊丽 本报记者牟新禹

5月5日早上6点,一辆有害垃圾收运车穿过黄岩的大街小巷,驶入皇家蓝庭小区,随后停在垃圾集中投放亭旁。司机杨建国从车厢里拎起专门装有害垃圾的箱子,熟练地收集起亭内的有害垃圾。

杨建国从事有害垃圾收运已有2年,负责黄岩107个小区、53所公办学校、78家党政机关单位以及5条街道沿街商户的有害垃圾收运工作。

“这么多的点位看上去很吓人,其实有害垃圾的产量并不多,它们在大多情况下不会变质,也没有异味。按照工作标准,一个月收运一次就可以了,我跑得紧一点,一天能跑20个点位,勉强还是忙得过来。”杨建国说。

收运过程中,杨建国也见证了黄岩市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变化,“刚开始时,有害垃圾箱里常有其他垃圾混投,比较常见的是餐巾纸、塑料袋之类的,我还得另外准备一个小桶,把这些东西另外捡出来。”

随着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广泛普及,黄岩的分类准确率也在迅速提升,杨建国的工作稍微轻松了些,“现在情况好了很多,基本上不用二次分拣了。”

在小区居民们眼中,总是在固定时间开着红色小货车来小区里转悠的杨师傅只是有些眼熟,但在物业工作人员眼里,杨建国就显得亲切很多。

皇家蓝庭物业经理季春芬常在投放点转悠,碰到杨师傅时都会热情地打招呼,“以前我们小区业主总是搞不清楚各种电池的分类方法,多亏杨师傅帮我们联系了宣教员上门宣传。”

位于黄岩埭东的全循环智能分类生态运营中心是黄岩有害垃圾的集置点,也是杨建国每天都要跑的地方。“每次收运的有害垃圾在登记入册之前,要按照药品类、灯具类、电池类等进一步细分,以不同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置。”他介绍。

不同于其他生活垃圾,有害垃圾的运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运输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就有可能导致有害物质泄漏,危害人体健康与环境。黄岩分类办工作人员说,从事这一行,最重要的是安全意识,“两年来,杨师傅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跑,但没有发生过哪怕一起小事故。有他在,我们都很放心。”

“一只普通节能灯含汞约0.5毫克,如果有1毫克汞渗入地下,就会有360吨水遭到污染。有害垃圾可能造成的危害超乎我们的想象,负责它们的运输工作,让我有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自然就会认真对待,我也有信心做好有害垃圾的‘守护者’。”杨建国说。

今年4月,黄岩区共收运有害垃圾1015公斤,同比增长171%。

2022-05-07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44298.html 1 3 杨建国:做好有害垃圾的“守护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