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柯 璐 本报通讯员江文辉
一个个城中村变身靓丽小区,一幢幢新厂房拔地而起,一幅幅创文明城市公益广告格外醒目……在温岭市箬横镇,目之所及,让人心潮澎湃。
通过全域土地整治,箬横激活了土地要素资源,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初显成效。地活了,如何做好全域土地整治工作的“后半篇文章”,箬横一直在行动。
全域整治破局,打开共富空间
“长山片地处偏远,我们这些剩余的安置户都已经签了约,等搬到了镇上,新生活指日可待。”近日,拿着一张签约协议书,箬横镇新繁荣村长山片村民老陈欣喜地说。
老陈口中的新房,是新繁荣村全域立改套二期,已于今年3月开工,是该镇第二个“飞地”模式下的建成区公寓式住宅群,其中一期已于2017年底交付使用。
近年来,根据偏远村、城郊村、城中村不同的发展规划,箬横镇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创新“飞地融合”“异地搬迁”“1+X”等拆建模式,新繁荣、陈塘洋、团结等3村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628亩,1600余户居民搬进新房。
走进新建成的浦头工业园区,22幢钢结构标准厂房一字排开,汽摩配零部件生产线高效运转。
“这里曾是箬横乃至温岭最大的汽摩配产业与产品产销区,鼎盛时有机械加工企业313家,配套加工点千余家。”箬横镇副镇长徐海君说,但由于厂房建设违规现象多,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该园区在2017年被列为全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区块、箬横入城口改造重要节点,并启动了拆后重建规划。
“如今,浦头工业园与同样重建的大路毛工业园区、东侧箬横汽配园区形成一体,未来将变成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千亩级现代化汽摩配产业与产品高新技术区。”徐海君说,目前,浦头工业园和大路毛工业园“饱和式”吸纳了160余家小微企业,预计年产值达8亿元以上。
产业升级提质,夯实共富基石
从全域土地整治通往共同富裕的探索之路,不仅在田野上、村庄里,也在产业间。
“近年来,一大批箬横镇企业外迁,存留出另一大批老旧厂房,为此我们积极盘活存量,引导外迁企业老厂房整体转让。”徐海君说,近年来,盘活了浙江申林、大鹏机械等7处老厂房,新培育了裕隆机械、爵力机械等7家规上企业。
在稳定农业生产“基本盘”的同时,箬横镇大力实施“强工兴镇”战略。
占地613亩、投资50亿元的泵与机电智造园,从谋划到落地仅用时两个月;占地266亩、投资14亿元的高端装备智造园,从红线划定到90户征迁户签约仅历时1个月,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30亿元……箬横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积极谋发展。
此外,箬横借力传统菇房连片集聚改造提升,发展现代农业兴乡村。在新基村蘑菇现代化产业基地,弧形种植车间、菌料培育、堆料场、管理房、污水池、锅炉房等功能区块统一由高新现代化农业技术予以加持。
得益于信息化的自动控制,拥有60多年蘑菇种植历史的新基村,如今可以一年四季产新鲜蘑菇。“预计年产值达1500万余元,村集体年增收100万余元,带动全村120余户菇农致富。”新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金华介绍。
创新赋能增效,优化共富环境
“现在销售情况怎么样?”“产能达到多少?”“推进过程中存在什么难题?”……在浙江奥利达气动工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厂区,箬横镇纪委副书记林霄洁仔细询问企业发展现状,现场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找准方向、扫清障碍。
清单化服务助企是箬横镇的一大特色。今年,箬横出台“强工兴镇”十张清单,实施代表委员帮扶、领导结对认亲、干部全程代跑等制度,持续“访千企、解难题、优环境”。“一季度共帮助企业解决边角地征用、技术工人招聘、产权证办理历史遗留问题等‘急难愁盼’事73件。”该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林振辉说。
聚焦乡镇科创指数和“一优两强”竞赛,箬横还全力搭起“校企联姻桥”,激活科创新动能,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29.1%。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企有所需,我有所为。箬横始终以干部服务的用心换取群众办事的省心、企业发展的信心。
——一体化改革强基。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形成协同高效的“一支队伍管执法”体系。梳理“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引导市场主体自觉守法、自我纠错。
——数字化服务便民。以数字赋能推动社会服务提质扩面,做深做实“网格塔群”建设。深化“一件事”集成办理,镇便民服务中心一季度办件量达1.1万余件,其中掌上办理34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