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丁建华 本报记者盛鸥鸥
【核心阅读】
治水方面——
15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100%达标,其中Ⅰ类水质占6.7%,Ⅱ类水质占93.3%,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出境交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其中氨氮指标浓度同比下降55.6%,水质评价结果为优秀。
治气方面——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保持稳定,全年无重污染天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4天,优良率为99.7%。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21年的这两组数据,是仙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最直观的显现。
如何“好上加好”?今年以来,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以“四个面对面”为抓手,全面优化提升环保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
纠纷调解面对面
前不久,有市民举报,仙居县城南工业区某工艺品厂偶尔有油漆臭气产生,影响日常生活。
当天下午,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工作人员即前往现场调查,发现该厂建有喷漆房,但是由于业务增长,导致超负荷生产,临时增加一个老式的竹帘喷漆房。
与企业主面对面沟通后,工作人员了解到,企业自身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企业主表示,立即新增一条自动化流水线。一个月后,新流水线安装调试完成。
回访时,投诉人对环保部门的处理结果表示满意。近日,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工作人员再次到企业服务走访,企业管理人员表示,环保整改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环境,推动了企业的更好发展。
“对群众的环保投诉,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局长顾卫平说,“我们要求,每个信访件必须要到现场进行督察,了解企业的相关情况。同时,每个信访件都必须有回访,确保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
对于重复访的信访件,除了现场督察,必要时,执法人员会将投诉人和被投诉企业的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告知调查结果并解释清楚相关法律法规,协调投诉群众与企业的诉求,明确企业责任,解决企业的环保问题。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环境信访126件,其中重复信访仅5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
>>>
环保宣传面对面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联合仙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仙居市民广场开展了宣传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向市民及周边商户发放宣传折页,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呼吁大家共护绿色家园。同时,还向群众发放“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邀请市民为家乡生态环境点赞。
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党组成员、专职副队长朱辉说,这类活动,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浙江生态日等重要环保节日都有。
“一方面,在这些节点开展环保宣传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朱辉说,“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举办环保大讲堂,为企业宣传环保知识、环保法律和典型案例等,提高企业主的环保意识,预防企业发生环境违法行为。”
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既让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也赢得了群众对环保工作的理解与支持。2021年,仙居县公众环境满意度明显提升,省级排名较头年向前移位17名,全市排名向前移位4名。
>>>
设施开放面对面
2月26日,仙居县环境监测中心站迎来了一群小客人——该县安洲小学的35名小学生环保志愿者。这是一次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小志愿者们了解到了声音的计量单位是分贝、空气质量如何监测预报、如何使用pH试纸测量酸碱度等等。
通过设施开放,加深青少年对环境重要性的理解,并通过他们带动更多人关注和参与环保,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一直在努力。
目前,仙居共有两个全国环保设施开放单位——仙居县首创水务有限公司和仙居环境保护监测站,除了每两个月的定期开放外,在重大节日期间也开放。
具体方式是,邀请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参观环保设施,了解污水处理过程、环境监测主要指标等。通过亲身体验、实地了解、面对面的交流,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素养和意识。
环保设施开放,为公众提供一个了解环境信息、参与环境治理、监督环境管理的平台,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注入到公众的精神血液之中,有力地推动了共建共享的大环保格局建设。
>>>
服务企业面对面
“企业要发展,从原材料到成品,从生产到运营,整个生产过程都离不开环保。”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正在试点的“绿色保险+”整治模式,让仙居县源泉工艺品有限公司经理李川进对“环保”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工艺品是仙居的特色产业,在县域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业人数超10万人,是实打实的“富民”产业。做好工艺品行业的环保规范,也是解决10万多人就业问题、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县工艺品行业还存在环保设施陈旧、形同虚设,环保管理不到位、人员匮乏,企业主存在侥幸心理等问题。以往的整治,反弹现象严重,群众反映强烈。”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郑荣勤介绍。
为此,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在实地调研,多次与企业主“面对面”交流的基础上,了解企业诉求,掌握企业的环保问题痛点,并结合仙居实际,首次推出“绿色保险+”整治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引入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聘任第三方“环保管家”,开展环保问题自查自纠,如因“环保管家”履职不到位导致企业受环保部门处罚,由保险公司连带承担企业的经济损失。此外,银行对购买“绿色保险”服务的企业,在信贷门槛、授信额度、利率优惠上还将给予支持。
眼下,仙居县正在安创小微园区内试点推广“绿色保险+”服务,已经有16家企业投保。在环保检查中,这16家投保企业环保工作做得相对比较到位,暂未发生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