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谷尚辉/文 本版图片由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提供
【核心阅读】
华灯初上,温岭城市新区九龙湖,60多岁的黄新诚刚从外地回到温岭,他已经在外经商多年,回到老家,就想走走看看,感受下城市夜景。
环湖漫步,让黄新诚对这座城市有了全新认识。九龙廊桥上眺望,景观桥梁和沿湖步道连接水域岛屿,形成了以生态水系、植物群落为主的城市生态湿地景观。
久居外地的黄新诚的印象里,这里曾有一些黑河、臭河、垃圾河。如今这幅水乡美景让他惊喜不已。
近年来,温岭聚焦生态优环境,全力以赴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多措并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这座城市,水更清了、天更蓝了、环境更美了……正是如此,人们才能安心生活于此。
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一项民生民心工程
环境就是民生,一系列数据印证了温岭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去年,温岭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52,同比提升了4%;PM2.5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1微克/立方米;PM2.5和AQI优良天数为365天,优良率100%;湖漫、太湖、花芯、桐岭四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去年7月开始,温岭的河道出现了一艘“遥控船”,许多市民的目光被它吸引,有的还拿出手机拍照。
这可不是一艘普通的“遥控船”,是新一代河道监测管理的高科技产品,采用IMU融合GPS的惯导技术,高精度RTK定位技术,基于水面波动建模的底层控制技术和高精度监测仪器集成等世界先进的智能化技术。
近年来,温岭治水从建机立制、责任到人,到重拳治乱、改善河湖面貌,目前已进入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新技术和新设备也让河湖监管变得更智慧、更精准。
这两年,温岭还高标准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高质量推进精细化截污和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的新改扩建、提标改造,在完成各类验收的基础上,定期对已完成创建的区块开展“回头看”。
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为抓手,温岭还开展新一轮医药化工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促进医化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电镀企业一类污染物废水预处理规范化整治提升,确保重金属和高浓度难降解废水污染物预处理到位并设有规范采样口。
治水卓有成效,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也带给温岭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按照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温岭深入PM2.5 和臭氧协同控制、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减排。积极推进全市区域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破解大气污染“看得见却管不着”的难题。
坞根镇及松门镇松建村等七个镇村开展省级低碳镇村试点工作和温岭市东部园区减污降碳协同试点申请,温岭市东部园区和松建村等六个村列入试点全省第一批低(零)碳乡镇(街道)、村(社区)及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创建单位名单。
从去年开始,温岭分两批开展修造船行业涂料源头替代。《温岭市船舶修造行业涂料源头替代实施方案》出台后,利用禁渔期船舶集中维修的时机,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加大宣传,不定期走访企业了解涂料源头替代进度,指导船企开展替代,并建立每周源头替代调度机制,当年完成了600艘渔业船舶的涂料源头替代。
去年,温岭还首次对全市加油站开展油气回收检测全覆盖,主要针对加油站的油气回收系统密闭性、液阻、气液比开展检测,共计检测57家。
激活“无废城市细胞”,
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创建
近日,台州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命名2021年度市级“无废细胞”的通知》,温岭70家单位榜上有名,数量居台州首位。
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中,温岭以减量化为龙头,以资源化为核心,以无害化为保障,以“无废城市细胞”建设为基础,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创建。
构建绿色制造产业体系,也是温岭积极推动“无废化”改造系列举措之一。去年,温岭新增国家级绿色园区1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绿色设计产品1个、能效之星7家,省级绿色低碳工厂1家、节水型(标杆)企业4家。
“‘无废城市’并不是指没有废物的城市,也并非杜绝垃圾的产生,而是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有效利用固废、降低固废产生、解决历史堆存固废,保证良性循环。”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因此创建全域无废城市,固废处置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小微企业的危废处置难题,是固废处置“木桶”最短的那块板。为此,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以“区域管控、重点突出、安全高效、风险可控”为原则,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运体系。在原有2家已投运的集中收运项目基础上,以入围招标方式再设立两个收集点。
该局还制订《温岭市一般工业固废集中收运处置实施方案(试行)》,对一般工业固废收运实行分类管理,推进鞋帽服饰类固体废物进入绿能协同焚烧。同时,结合废旧资源分拣中心规划,积极探索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建设。
去年8月,台州宝岭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废旧资源(含一般工业固废)分拣中心建成投运,探索实现一般工业固废精准化源头分类、专业化二次分拣、智能化高效清运、最大化资源利用、集中化统一处置。
去年,该市2500多家小微产废单位已签订危险废物收集处置合同,有效解决了全市小微企业危废收集、转运、处置难等问题。
不仅如此,温岭还开展高耗低效企业整治,出台《温岭市低效企业整治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铸造、热处理、造纸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持续压减、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全面完成列入省高耗低效整治名单的82家企业销号工作。
此外,该市积极培育无废细胞单元,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创建。以工厂、园区、乡村、学校、医院、工地、景区等为单元,全面开展无废细胞创建工作,按照示范一批、带动一批的创建方式,2021年共完成81个无废细胞单元的创建,努力营造“无废城市”共创共建共享氛围。
环保监管和助力企业发展
“同频共振”
去年年底,台州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在方远大溪潘岙创业园二期试点实施小微园区环评模块化管理。该试点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区域监测数据共享、环评中介机构打包办理环评手续,实现工业企业环评报告编制时间缩短一半,环评编制费用成本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小微企业是温岭经济的基本细胞,在稳增长、促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小微企业办理环评手续没有专人负责,往往造成环评编制时间长、未批先建等问题。
“实施小微园区环评模块化管理后,我们将对小微园开展点单式个性化的咨询审批指导服务,提前介入,全程跟踪指导,主动送政策、送服务上门,对入园项目实施环评容缺受理,并对园区内同类行业企业实施环评模块化管理。”台州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实施小微园区环评模块化管理正是该局破解小微企业环评问题的创新做法。目前,已对横峰街道、大溪镇2个镇(街道)的水泵制造、制鞋等行业开展“模块化”审批服务。
对于园区内同一类型的小微企业项目,该局还探索打捆开展环评审批,统一提出污染防治要求,单个项目不再重复开展环评。目前已对箬横镇浦头工业区7家企业开展了打捆审批。
为了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温岭还制定了《2022年百强企业环保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对全市百强企业、上市企业及重点培育拟上市企业开展结对服务。全面推行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同步审批,实现一次领两证。
与此同时,该局还开展环评审批事前事中事后服务,建立环评审批定期分析制度,还推进“规划环评+环境标准”扩面改革。
服务企业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因为打击环境违法卓有成效,去年该局获评2020年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活动突出集体。
针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今年温岭组织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通过集中攻坚、集中整治,解决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在废气整治方面,印发《温岭市制鞋行业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整治企业,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恶臭整治方案,加强修造船行业整治现场巡查。
在固废及拆解行业整治方面,对50多家重点产废单位现场帮扶检查,健全小微企业收运管理,形成小微产废单位摸排清单,签订小微企业危废合同2000余家,全面开展固废拆解回头看,清理取缔固废拆解点25个。
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去年,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开展“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为基层减负担”活动,通过召开培训会议、上门走访、设摊宣传等形式,为群众办实事2264件,为企业解难题个数3255个,还率先在台州实现环保志愿服务镇(街道)全覆盖。
“党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该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实行“党建+”模式,党建“软实力”有效转化成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该局还建立全体人员的廉政档案和岗位风险点。积极推动干部轮岗交流机制,在焕发整个干部队伍新活力的同时,从源头上降低和防治岗位风险,实现干部安全、事业有为的“双赢”成效。
在党建工作引领推动下,温岭生态环境工作也得到了公众认可,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三年提升,公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去年,温岭市也被评为2020年度美丽浙江建设工作优秀县(市、区)、第五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在疫情防控期间,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两山先锋队党员也是闻令而动,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党员干部主动请缨,组成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先后分批进驻医学观察集中隔离点;派出党员志愿者下沉社区、村居一线,就近、有序地参加防疫志愿服务,积极参与政策宣传、信息登记、秩序维护等各项工作。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宣传主线,该局精心策划组织“世界环境日”“浙江生态日”等重大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坚持线上线下结合传播环保声音,努力搭建平台推动公众参与,全力构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新格局。
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温岭市民足不出户即可全方位了解、各类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台州市生态环境温岭分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也是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引导公众理解、支持并参与环保工作。
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各类宣教活动300多场次,发放宣传品2万余份,宣传资料5万余份,影响人群约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