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卢珍珍
一项非遗,没有传承人,便意味着消失的可能。传承之前,让更多的非遗“被看见”“被喜欢”,成了最为迫切的事。
近几年,台州非遗走上了一条破圈之旅。当传统舞蹈、音乐碰上了流量,当传统工艺成为了文创,关于非遗出圈,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非遗+流量
2019年10月,路桥非遗传承人张秀洁,在抖音号上传了一组关于汉服文化的布贴画。精致的工艺,打开了很多网友的好奇心。
“这个是什么材料?”
“真是美得让人惊叹呀,怎样才可以买得到?”
“有材料包卖吗?”
……
把路桥区级非遗项目布贴画曝光在流量前,前后的转变,张秀洁感触太深。“通过抖音号,一开始一整年的营业额只有几千元,每卖出一幅布贴画,我就会很开心。到了后来,一个单子可能就是十万多元。”
在流量红利面前,布贴画走出台州,走向了全国。
“我们和山东多所学校达成合作协议,在传统文化进课堂中,我们的布贴画被更多人知道了。我们也和天津的一家教育基地合作,他们每年会迎来不同的中小学生学习布贴画。”张秀洁教合作学校的老师制作布贴画,同时也为学校提供材料包。
通过网络平台,学校、研究基地或是老师主动找到张秀洁,也知道了“布贴画”这个非遗项目。为了赢得市场的喜爱,张秀洁在设计布贴画的图案时,偏年轻,也更时尚。
除了布贴画,近几年,台州市鼓励各地非遗中心和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设抖音账号,入驻小红书等新兴网络媒体,让更多的非遗项目被年轻人看见。
例如,仙居无骨花灯的保护单位今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抖音直播展示宣传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制作技艺,进行视频教学。椒江区章安剪纸传承人杨计兵,在个人抖音号上开设“章安剪纸”线上教学,短短几个月积累了上百粉丝,上千人次观看视频。
后疫情时代,大型文化活动线上线下同步传播,甚至以线上直播为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当非遗从线下走到线上,新的受众群体正在被打开。
2021年,玉环闯海节,打开了非遗年龄的次元壁,在年轻小伙伴中逐渐出圈。
闯海节活动当天,玉环的非遗项目如船模、鱼面小吃、剪纸、布袋木偶戏,和省内一群知名UP主相遇了。
互动现场,知名UP主成了青春体验官,在非遗互动体验区体验玉环当地的非遗项目,并通过他们的介绍,让更多人在线上沉浸式打卡当地的非遗文化。活动当天,线下和线上,还一同感受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坎门鳌龙鱼灯的魅力。
这场破次元的文化活动,获得了可观的流量数据——B站8场直播和无限玉环相关直播累计人气值达460万次,B站“玉环闯海节”相关专题页及动态浏览量累计达1887.7万次。
非遗+文创
“布贴画除了可以用于研学之外,还能走进家装市场。”张秀洁说,年轻消费者群体在她这里试过定制系列,比如乔迁系列、情侣系列。“如果还是传统图案,布贴画可能就无法吸引年轻人,它的图案,一定要符合当下市场。”
非遗工艺产品的主题,如果还在叙述过去,就很难和现在的年轻人和市场,产生消费共振。非遗文化之美,需要在充分理解当代民俗风情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才能迎来新的春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非遗的周边文创产品,让非遗和当代生活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
天台山明丰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专注于省级非遗“一根藤”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工作。
“一根藤”是一项传统木作技艺,以榫卯镶接,回环盘曲,不见首尾,形似山间野藤而得名。
利用一根藤流畅的线条和吉祥的寓意,如今,它的文创产品已经衍生到挂屏、插屏、屏风等数十项工艺品,逐步拓展到茶空间等家居用品,并申请了相关产品专利。
位于和合人间文化园的“一根藤”艺术馆,主要展示“一根藤”各种藏品,每年接待游客近十万人次。园区内的拾得坊,是个文创展示交流平台,这里有“一根藤”屏风、插屏等相关产品的展示销售。
以非遗项目为核心,进行的文创产品开发,已经被广泛运用。
黄岩区宁溪传统糟烧文创产品造型小巧精致,十二生肖图案生动有趣,酒瓶还可以用做分酒器、调料罐、花瓶。沈宝山中药香包文创产品从绣荷包状、缠线包发展到如今的各种吉祥包如十二生肖包、如意包以及各种装饰性摆饰。从单一的防蚊包到防流感包、解郁安神包等逐步发展创新。
这种再创新,还延伸到了影视行业。
近年来,台州市大力推进非遗项目的纪录片、宣传片和短视频拍摄,用数字化手段记录和展现非遗。
玉环市文广旅体局文化遗产科的工作人员介绍,玉环拍摄了《玉环非遗》系列记录短片12个,以传承人讲述非遗故事的形式,展现非遗多姿百态。
天台县还不断探索业态融合,将非遗项目、非遗元素融入影视、动漫等产业。
2021年7月,动画电影《济公之降龙降世》在全国隆重上映。电影根据国家级非遗项目“济公传说”进行创编,以少年济公的形象呈现,讲述了降龙罗汉为天下苍生以命相抵,又在转世之后历经苦难,再次悟道重获金身,让天下得以回归安宁的故事。《济公之降龙降世》这部动画还入围了第34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
无论是文创产品,还是动画电影,非遗项目的再创新,让它赢得了市场的关注,也因为“被看见”,让它得以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