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淼 /文
“十四五”时期,浙江要围绕打造五个高地,找准抓实文化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抓手,努力在十个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其中,第七个方面就是: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
对宋文化基因解码,要把握两个基点:一是省委提出,“从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等方面,全面立体研究阐述宋韵文化”;二是“跳出南宋看南宋,跳出浙江看南宋”。
省委提出打造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我们要博观约取,认真研判,对宋特别是南宋从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和今天的眼光去审视,从文旅的视角去解码。
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
赵构的故事可以讲,包括留下了十里红妆婚俗等一些美丽传说。但是对赵构这个人物,对这个投降派要批判。
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钦宗,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即位,建立南宋。他在位期间,一味求和;岳家军大败金兵,朝廷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重用主和派。
爱国主义始终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灵魂,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我们要弘扬传承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强我中华”的精神。而不能赞美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纸醉金迷的生活。
宋徽宗,宋史评价:他干什么都可以,就是做不得皇帝。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主事的不管事,江山丢了。有专家说,“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北宋有名相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但名将只有狄青;而南宋名将如云。笔者认为,无论北宋南宋,最关键的是缺少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的君王英杰。
以古鉴今,居安思危。我们要吸收宋代的历史文化营养,也要考证和研究宋代的历史教训。从今天与未来、国内与世界两个大局,审视和思考宋代历史文化,并打造宋韵。
二
有人概括得很好,把中国历史长河的各朝各代进行“解码”,概括为:烈商、礼周、暴秦、强汉、雄隋、盛唐、富宋、蛮元、刚明、奴清。
从现象来看,宋朝对中国历史是个分水岭;南宋不是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而是走向衰退没落。之前,也有昏庸的皇帝,有当道的奸臣,但有一点,每当有外族入侵时,朝人的表现还是勇于面对的,才有“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气势,如汉朝、隋朝、唐朝。
宋室南渡,宋朝的经济中心由北方的黄河流域转到了南方的长江流域;宋室偏安一隅,中华文明也从扩张转为内敛,大批的文人墨客随宋室南渡,也由此“开创”江南文化的繁荣。
宋朝及其后,多了吟风弄月的文人,少了“宁为百夫长”的武人;中国人开始失去血性,一碰到外敌,首先是想到求和,偶尔有能征善战的,也往往不得善终。岳飞、袁崇焕、林则徐……都不是被敌人打败的,都是败在自己人手中。
一个最可恶的现象是,大规模出现汉奸,著名的汉奸秦桧就出现在宋朝。
从南宋开始,虽然历史反复变化,但总体上看越来越差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三大发明在南宋。宋军中配备有指南鱼,后来发展为罗盘(水罗盘);最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南宋军队中又有火枪、突火枪、铁火炮、霹雳炮等。当时的霹雳炮和震天雷威力极大。但是到了清代,我们又向外国购买这些“专利”,这是国贫民弱的象征。
三
对宋朝的富裕和繁华,《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较北宋都城更加繁华。南宋经济水平较北宋发展更快更好,主要原因是注重工商发展以及海外贸易。
宋朝的疆域不如前朝的汉唐那么辽阔,尤其是南宋,江浙一带跃居为国家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的中心,土地肥沃,气候条件好,资源得天独厚,物产丰富,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谚语。
在这方土地,人们可以很容易获得温饱。但就是这样富裕的朝代,却伤痕累累。宋朝打败仗是经常事,花钱买“平安”,割地赔款也算“正常”。南宋差点灭亡金朝,却还签订下割地赔款的《绍兴和议》。如此这般,还能称好吗?
四
南宋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批判性地吸收。“宋韵”应该体现和展示的,是美,是优秀,是积极向上,是展现宋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气韵、神韵和韵味。
何为韵?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韵”在事物诸品中是最高境界的体现,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宋词是有韵的,宋代人的生活是有韵的。宋代词人总体有两派:婉约派、豪放派。婉约派,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豪放派,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更喜欢体现和反映军情国事这样的重大题材,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其中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宋韵与南宋有关,但高于南宋。它不仅是花前月下、才子佳人、楼台亭榭、卿卿我我、歌舞升平的“小韵”,更有以天下为己任,还我河山的“大韵”!打造宋韵,婉约派可以有,但更要提倡豪放派!
宋韵,让城市品质提升,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生活更有品,更有韵。让我们面向未来更有豪情,更有文化自信,踏歌而行。
五
一向被称为“礼仪之邦”的北宋,在宋徽宗的带领下,更注重休闲文化和娱乐。宋朝人民大多享受生活。青楼里的红粉红舞,酒庄里的诗人们的文采,无不反映出人们对精神消费的追求。
北宋将“娱乐至死”贯彻到底,痛失燕云十六州,沦为自秦朝之后版图最小的国家,风光不再。
宋朝重文轻武,大宋失去了尚武精神,每逢战事瞻前顾后,左顾右盼。赔款割地成为常见的“外交方式”。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农耕文明被游牧文明击败、政权更替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社会过度娱乐化。
北宋不是被打死的,而是病死的。英国作家赫胥黎说:“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有些地方打造宋韵文化,着重在琴棋书画、吃喝玩乐上欣赏体验,旨在恢复南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美学,这是宋韵的“小韵”,可以有,但不能理解为宋韵就是浅吟低唱、花前月下。对于宋代士大夫的追求和文化生活,也要批判性吸收。
六
一分为二看宋朝,特别是南宋,好的就是好的,差的就是差的,坏的就是坏的。
这里对南宋文化积极的方面给予发掘:
南宋人多地少,积极开发开垦各种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力提升,农业生产节节高,这点要肯定,在今天也很有现实意义。
宋代手工业发达,十里红妆百工竞巧,城市生活品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艺术审美相对有了高质量要求。宋代陶瓷工艺水平达到巅峰,杭州有南宋官窑等佐证。据说江南各种窑址遍布,水平都很高。
南宋大力发展造船业、航海业,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和对外文化产品贸易,对促进茶叶、青瓷、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浙东学派,真正发展是在南宋时期。浙东学派“尚事功”“重史学”的经世致用学术思想,是浙江地域商贸经济大面积活跃的深层次文化基因。
南宋时期,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诞生在温州。叶适反对当时道学和心学空谈义理和心性,提出重功利之学,认为义不可离利,“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他还认为只有“养利”,发展生产,“使天下无贫民”,才能保持忠厚的道德风尚。
“孔氏南迁”带来的儒家文化,不仅加快了南方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而且催生经济发展。儒家文化到了南方衢州以后有了重大发展与突破,并在与经济结合中展现出更为强大、更为恢弘的生命力。
南孔儒家文化到这里有了一个重大转折和推进。它仍以“仁”为核心,但从关注上层建筑转而关心经济基础;它仍以统治为出发点,但从“治民”安邦转而为“富民”安国。叶适对儒家文化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看,成了温州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浙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浙江历史上丰厚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浙江的文化基因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内在因素。
七
中国如何城市化,南宋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据说,中国历史上城市化最高的时代,在宋朝。《东京梦华录》上说,每一日从汴梁城郊赶进城内屠宰的生猪,即有万头之多;每日消费万头猪,少说也有一百万人!
南宋临安的人口规模更加惊人。《梦粱录》上说:“杭州人烟稠密,城内外不下数十万户,百十万口。”而当时的欧洲,超过十万人的城市都寥寥无几。
宋朝到处都是城市,房价水平也是最高。马可·波罗说,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
宋朝的城市化水平,对于我们今天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有哪些借鉴?有哪些经验教训?我们可以从《清明上河图》以及《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看出端倪:
其一,“城市化”并不等同于“工业化”。宋朝,无论是北宋南宋,都市里遍布商贾市肆、勾栏瓦舍、节日集会、百工竞巧、休闲服务等文化产业、服务业。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把文化塑造作为牵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是一条值得重视和推广的城镇化发展之路。
第二,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实现城镇化的主导性原则,引导城镇化建设走“美丽”之路,让一座城市成为宜居、宜业和宜游的“天城”。
第三,以旅游业为导向,“以人流带动物流、资金流”,促进外流、回流、对流、交互流、循环流,用创新的业态创造出比传统业态更好、更高、更有质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绩效。
第四,“城市大脑”建设高水平。宋朝城市化水平高,说明城市管理水平高,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现在讲“城市大脑”,通过“数字化”统领牵引;宋朝没有数字化,但有“信息化”,“长安十二时辰”有序管理,协调步骤,分工协作,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今天与长远,宋朝城市管理值得研究。
八
再次强调,要做好宋文化基因解码,要一分为二看宋代,要用历史的、辩证的、唯物的观点看宋代,要思考我们为什么打造宋韵?
吸取历史教训,是宋韵的根本。南宋表面繁华,骨子里懦弱、没落。南宋成为中国历史分水岭,我们要分析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思想、制度、理念等方面全面研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文化条件、道德滋养、精神支持。
浙东学派诸儒重视历史,希望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治国安邦的理念和方法,甚至提出了“六经皆史”的命题。打造宋韵,寻找历史演变的规律,又可将浙江宋代繁荣期之上下几千年文化历史进行系统梳理,更好弘扬浙江文化辉煌历史,激发浙江人文化自信心。
打造宋韵,并不是让我们像宋代人那样生活,而是要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传统文化新的表达,弘扬主旋律,提倡正能量,让人们更有文化灵魂,健康的优秀的文化灵魂!
打造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守护浙江文化根脉,构建文化浙江大平台,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文旅新贡献!
宋韵文化就是浙江的标识,就是浙江独具魅力的文化品牌,我们全省上下要齐心协力地去建设与打造,让浙江宋韵文化影响力,辐射全国,影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