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许灵敏 本报实习生徐雅妮
化身“溪小匠”,搭建没有一颗钉的木建筑构件;在古建筑群游戏中,体验传统建筑的奥秘……7月5日,记者在临海市汇溪镇农耕文化博物馆看到一群小孩子玩得十分开心,这是该镇暑假第一期“溪小匠”造房子课程。
被授予“中国古建筑之乡”的汇溪镇,拥有不少古建大匠。近年来,在他们的带领下,依托古建产业把一大批农民培养成工匠,着力打造“古韵汇溪”,聚焦古建筑产业一体化发展和人才开发培养,着力打造集古建装配、工匠培训、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古建产业文化新高地,实现“新三农”共同富裕。
古建新韵,产业带富
提及汇溪的古建筑业,不得不提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今年74岁的黄大树。
作为汇溪古建领路人,古建专家黄大树是从该镇浚头村走出去的第一批古建匠人,经过数十年锤炼,他已经成了汇溪的一张“金名片”。
“我创造了古建筑行业的中国十个第一。”当天上午,黄大树刚从广东韶关风尘仆仆赶回,他名下公司承建的南华禅寺万佛塔,投资2亿元,高达108米,被称为中国第一塔,刚刚结顶。
“称我教授也好,专家也罢,我是农民出身。”说起汇溪古建业的兴起,以及他的创业历程,黄大树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故事——从上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接手宁波天童寺维修、跨入古建行业,到承建中国在国外第一个古寺建筑,即尼泊尔的“中华寺”(称为“中尼宗教文化交流的标志”),再到修缮宁波阿育王寺西塔、苏州灵岩塔、湖州飞英塔、马来西亚槟城张弼士府邸等,黄大树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世界各地,已主持修复了400多座古建筑。
据介绍,2017年住建部公布的中国古建名匠名单里,浙江省有20名,汇溪镇占了13名。该镇已有17名古建筑工匠被国家文物局誉为“中国传统建筑名匠”,35名被评定为古建筑高级营造师。据不完全统计,汇溪古建人所参与、主持修建的古建筑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00余处、各地市标志性建筑50余处、国外标志性文化建筑10余处,去年年产值近10亿元。
2020年5月,汇溪镇被授予“中国古建筑工匠之乡”。
记者了解到,单单浚头村,从事古建的项目经理、包工头有十五六个,五六支古建工程队,这些“古建总”和工程队背后都跟着一大批古建工匠。黄大树说,从事古建行业日均收入多的可达800元,少一点也有400多元,月均在万元以上。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汇溪镇从事古建筑行业的人数从最初的几十人,现已达到3000多人,占全镇劳动力总人数的30%,实现山民和农民的角色转换,成为了古建筑的能工巧匠。“最重要的,古建筑产业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如在属地的餐饮、种植养殖和交通运输等,这就是汇溪的共富之路。”
产教融合,聚才致富
产业兴旺的核心在于人才。虽然汇溪镇古建工匠比比皆是,但他们大多上了年纪,随着古建产业发展,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难题,成为这些古建企业发展的一道坎。
为纾解古建筑产业发展之困,解决古建人才后继乏人问题,同时让更多年轻人掌握一门手艺,通过高技能来实现高收入,今年5月底,由汇溪镇牵头在临海海商学院成立古建筑行业产教融合联盟,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创新推动古建特色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实现人才赋能、产业带富、共育共享、合作共赢。临海当地10家古建公司签约参与。
联盟成立后,一方面,学校将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为企业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的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古建人才。另一方面,学校也将成为古建企业员工深造培训基地,帮助提高企业员工技能,促进收入增长。
采访中,黄大树也说,过去传统的“师带徒”已经不再适应时代要求,需要走向学校教育,实行产教融合。
于是,2020年,全省第一个古建学校即临海海商职业学校诞生,在校内还成立黄大树古建工作室。今年,经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批准,台州学院首次设立古建与文物学院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采取这样的方式,扩大人才面,集中师资优势,提高实操技能,培养真正的古建人才。”黄大树说。
最吸引人的,辖区内还专门设立六七个古建工坊,招募附近村民集中制作一些古建“伴手礼”产品,既增加农民收入,又扩大古建产业链。
同时,邀请有关专家编写古建乡土建材,进入中小学劳技课,培养孩子实操技能,灌输古建文化理念。寓教于乐,眼下正在火热进行的“溪小匠”研学活动也出于这样的初衷,即通过学习和实践,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撒播古建筑的种子。
寻真溯本,文化润富
古建筑作为传统行业,蕴含着深邃的建筑文化。为此,在发展古建产业上,汇溪镇以党建为引领,以联盟聚合力,将8个古建资源丰富的行政村与临海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组建成“美丽古建+”党建联盟,建立联盟阵地,实行发展要事共谋、重点项目共推、难题难点共商等,将古建文化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变文化符号为生活所需、发展所要,具体分两条腿走路:
一是建设汇溪古建文化广场,现已建好一座集展陈、交流、教学为一体的古建博物馆,古建精品一条街也接近完工,记者漫步其中,看到诸多出神入化的雕刻精品,它们风华绝代、底蕴深厚、变化无穷,向世人述说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二是建好古建“寻真溯本”旅游线路,从镇区的浚头村至仙人桥片区的孔丘村,眼下正在开展孔丘村古村落保护工程建设,建成推动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古建融合发展圈,丰富汇溪旅游资源。村落深藏山中,整体古风犹存,有章氏宗祠、助经堂、半耕堂等清代至民国的山地院落和廊屋民居,极具古建特色,有望成为临海又一乡村游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