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陈胡南 梁 爽文/摄
117∶200000,这是一组悬殊的对比数据。
117代表着台州湾新区三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医务人员。200000代表着新区常住人员与暂住人口的数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战大考中,三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7名医务人员承担着台州湾新区20万人口的健康守护工作。
警报拉响,极速投入战斗
7月25日晚10时,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接到通知,新区某公司外省员工,返台后核酸检测检出初筛阳性。
从那一刻起,新区防疫的警报拉响,三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员立刻投入防疫实战。
当晚10时30分,中心全体医务人员陆续接到回医院的紧急通知。事发突然,有的刚洗完头,头发还在滴水;有的睡眼惺忪;中心公共卫生科妇保医生周英老公在外出差,家中两个小孩无人照顾……一声令下,他们迅速动身赶到医院。
正在杭州培训的中心主任胡士华收到消息连夜赶回,第一时间召开职工大会,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在最短的时间确定阳性病人密接和次密接人员的核酸检测结果,对于避免疫情快速扩散至关重要。
当晚11时,中心成立了20个“追阳小队”,每个小队由1名公安人员、1名采样人员、1名街道办事处人员组成。
“追阳小队”到达指定地点后,核实人员信息,立即采集口咽拭子和鼻咽拭子放入2个病毒采集管中,同时采集同住人员(同工人员)的核酸标本和抗原检测,1小时内分别送到台州市立医院和台州市疾控中心。
队员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4小时以上,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他们浑身湿透像刚从水里捞上来一样。一直到凌晨5时15分,“追阳”才结束。
完善流程,全员开启“超长待机”
确认有阳性病例后,全员开启“超长待机”模式,分成防疫物资保障组、核酸转运质控组、隔离点增援组等,全面投入战“疫”。
由中心副主任狄云康带领的防疫物资保障组,精简配备流程、精细配送物资,形成了独特的“流水线”作业模式,为疫情防控人员提前配备好“防疫携行包”。包内含防护服、隔离衣、试管、咽拭子、外科手套、手消、酒精等,确保医护及工作人员随取随用。截至8月2日共进行六轮核酸采样,共准备1100多份物资。
凌晨3时30分,他们就从家里出发进行物资分发,往往都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
在市里支援区域核酸采样人员后,中心组成的核酸转运质控组,每隔一小时进行转运,确保样本数量准确、转运流程操作规范。截至8月3日,他们共完成50多万份的标本转运工作。
在隔离点人员从个位数暴增至533人后,工作量也成倍增长。中心临时派驻11名医务人员进入台州梦想园区及健康驿站集中医学观察点。
健康驿站隔离点由于是室外的板房,采样人员只能穿着防护服顶着烈日工作,由于长时间的暴晒,体液的流失,潘苏萍、洪艳霞在采样过程中感到体力不支,强忍不适做完最后几个隔离人员的采样工作,相互搀扶着回到半污染区。
由于隔离点都是密切接触者,工作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医务人员既要为隔离人员测体温、进行核酸采样,对场所进行消毒,还要核对信息、统计数据。队员们的衣服每天都被汗水浸透,但仍然保持乐观和昂扬的斗志。
从7月25日晚至8月3日,中心全体医务人员闻令而动,以防疫为重,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抗疫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