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无声求救 4年守护12万人次

仙居水域搜救队:激流中的“逆行者” 水面上的“守护者”

丽人谷救援

圳口防溺水义务值守

防汛演练

搜救队急流训练

新队员结训合影

丽人谷第一位被救群众

本报记者 张妮婷/文

7月30日,圳口中段,儿童在深水玩水枪时滑出救生圈掉入水中挣扎,队员及时下水全部安全处置。

8月11日,队员发现深水区有一小孩在水中挣扎后,立即扑向水中托起小孩,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

晚上九点,仙居县水域搜救队队长万军立打开值守日志,添上新一天的救援记录。

仙居水域搜救队自2016年成立至今,已有七年,值守日记打印出来,厚厚一叠。

字里行间是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救援,是一天天风吹日晒的守护。

他们用身躯博击急流,挽救一条条生命。

他们用目光在水面搜寻,“聆听”一次次无声的求救。

仙居第一支专业水域搜救队

永安溪是仙居的母亲河,穿城而过,滋养一方。

在永安溪畔长大的万军立,自小就会游泳,夏天一到,更是时常往水里跑。

2015年,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他接触到了仙居的救援组织,在一次次救援中,锻炼了专业本领,对“救人”这件事情,万军立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2016年,万军立带着一身本事,决定自己建一支队伍,一支专业的水域救援队伍。

于是,仙居第一支专业水域搜救队成立了。

十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己出资采购的器材,从此,不管在仙居的哪里,只要接到涉水险情,仙居水域搜救队就会火速前往。

2018年,对仙居水域搜救队来说,是特殊的一年。那年,他们为仙居带来了桨板救援技术。

“那年,我们两个队员去参加桨板救援的培训,回来后在队内进行了技术的推广教学。”万军立说。

为什么如此急切进行桨板救援技术推广?

万立军解释,因为水域救援黄金时间极短,且溺水者不会大声呼救,往往无声无息就沉下水面,在岸上难以察觉,如果队员们能利用桨板在水上巡逻,那将大大缩短救援时间、提升效率,在前期就阻止溺亡事件的发生。

其实,他说的就是利用桨板,将被动的事发后救援打捞转变为主动的事前预防溺水。

水上操纵桨板,说难也不难,但也绝非易事。

逆着水流风向前行,遇到阻力大,稍微控制不好,就要被外力裹挟着后退,这对队员们的平衡力、操控力、体力等多方面提出了要求。

那时候,队里只有两块桨板,队员却有四五十人,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快速、熟练掌握桨板救援技术,时常是一位队员训练好了,另一位队员接着上桨板练。

终于,他们在2018年的盛夏来临前,成功利用桨板进行水上巡逻,打造出一支独特的“水上护卫队”。

自从利用桨板技术进行救援后,成效显著。

2018年,仙居水域搜救队就通过桨板救援成功施救十二人,并且此后在他们驻扎的浮石园社区附近水域,再也没出现过溺亡事件。

万军立说,队员们锻炼出来的好眼力跟经验功不可没——常年锻炼的,身后带着“跟屁虫”的,一般没事;在岸边玩,不进深水区的,偶尔关注;有一点会游,技术不过硬,但偏就胆子大要进深水区的,必须时刻紧盯,必要时劝返。

如今,每年六月至九月,每天下午四点,在浮石园社区附近水域,四名值班的搜救队队员便带着桨板下水,划着桨,在水面上穿梭,形成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自从我们利用桨板救援取得了不错成果之后,很多救援队过来学习,我们都免费培训,想把这个技术推广出去,帮助更多的人。”万立军说。

在激流逆行中诠释救援意义

时至今日,提起救援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仙居水域搜救队的队员不约而同提到了2019年的丽人谷救援。

2019年,8月25日,来自江苏盐城、上海等地的49名驴友在仙居县丽人谷溯溪游玩时遭遇突发暴雨而引发的山洪,陷入险境。

仙居水域搜救队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赴丽人谷与当地干部群众、公安民警等一起开展紧急救援,在激流中架起一条条紧急生命通道。

“我们到达谷口的时候,看见的都是湍流的洪水,原来进谷的小径已被洪水淹没。”万军立回忆,在附近村民的带路下,他们徒步涉水沿着激流溯溪而上搜寻被困人员。“第一个遇到的是女性,穿着救生衣,抱着树枝,看到我们来了,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

将其安置好,他们又马不停蹄往更深处赶去。

随着行进路线的拉长,老人、孩子、青年等驴友被陆续找到,从他们口中,救援队得知被困人数也从原来推测的十几人变为了确切的49人,救援任务越来越艰巨。

“水太深了,我们就用绳索拉着,体力弱的,我们就背着。”队员吴桂伟说,七道绳索架进去,当天晚上就带回来46个人,剩余两名驴友被困山崖上,当时已是深夜,天色太黑,继续施救可能产生更大危险,“驴友所处环境相对安全,我们决定天亮再行施救。”

第二天六点,天刚亮,他们又上山,这才带回了剩余两人。那次,遇险的49名驴友客除1人被洪水冲走遇难外,其余48名驴友成功获救。

救援过程中,他们没顾得上吃饭,水面上漂浮着的面包、游客扔掉的茶叶蛋都成了队员们的充饥物。

“我们把人救出来了,很有成就感,也特别庆幸我们有这样的专业技能,能去做成这件事情。”万军立说。

但是激流不讲理,即便有专业技能傍身,队员们也有心里没底的时候。

“老万,林坑这里发山洪,有三个人被困在对面了!”接到消息,万军立带着队员们火速前往淡竹。

那时候水流真急啊,放个物品进水,一秒钟就能被冲出五六米远,救援队开着冲锋舟两次渡河,救出两名老人,还有一名钓鱼者在对岸,可是万军立已经明显感觉到因流速太快冲锋舟动力不足了。

“每一次救援,我们都有两手准备,万一救援失败,如何把队员救回来,可是那一次,没有任何的退路。”情况危急,冲锋舟就算挂在绳索上也飘不过去,万军立当即决定,他自己一个人去。“万一救援失败,我只能自救。”

用马达冲了三次,万军立终于顺利到达对岸,将人救回。“心有余悸。”他说。

同样让人后怕的,还有在抗击利奇马台风时遇到的险况。

利奇马台风造成大面积积水,有些水位高达两层楼,仙居水域搜救队在王宅对被困老人进行转移时,刚将老人背出来,轰的一声,三间房子倒塌了,过了一会儿,家具浮了起来。

“那时候回头看到房子塌了,真的害怕,要是我们动作慢一点,后果不堪设想。”副队长应再兴说。

利奇马期间,搜救队转移了六百多人,像这样的险况,搜救队在平时遇到的也不少。光是重大险情救援就有数十次。

同时,救援队也有哭笑不得的经历。两次台风,队员倾巢出动,结果忙完回来,基地被冲毁了,万军立只得

苦笑“兄弟们,咱们家没了”,而后重建基地。

基地两次被毁,两次重建,冲不垮的,是搜救队的救人初心。

最难得的,是一颗热血的心

三年前,李淑芳加入水域搜救队的消息,让她的朋友们都吃了一惊。从小就怕水,完全不会游泳的人,怎么加入水域搜救队了?

原来,在2019年,李淑芳从朋友口中听到了水域搜救队在丽人谷救援的事迹,心中对搜救队产生了崇敬之情。“感觉他们很伟大,跟大英雄一样!”

“我不会游泳能不能加入?”李淑芳试探性的询问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于是,她便一头扎进了水域搜救队的工作。

在工艺品厂上班的她,每个月都要请假几天,来队里进行值班。原先不会游泳的她,也在一次次下水训练中掌握了游泳技能。

加入搜救队之后,看法有改变吗?面对提问,李淑芳笑着说,除了感受到大家的辛苦之外,更有救人的使命感了!每天看到队员们值班没有情况发生,就会觉得很开心。

对吴桂伟来说,加入搜救队对他最大的改变,则是多了许多小习惯。

后备箱永远放着一套救援装备。“每次有紧急救援通知的时候,大家都是立马放下手头事情就出发,装备放在车上最方便。”吴桂伟说,有一次,他正在公司主持会议,看到救援消息,他立即暂停会议,跑去救人了。

群消息的提示音比闹钟管用。“有时候半夜听到群消息,立马就清醒了,如果是手机来电铃声,那更不用说了,一边接电话,一边立马穿衣服,肯定是出事了。”

有事没事都习惯去岸边坐着。“大家都是水岸边长大的,现在加入搜救队,更是每天跟水打交道,大家都习惯坐在水岸边看着了。”

加入搜救队三年,吴桂伟的皮肤跟其他许多队员一样,已经被晒得黝黑,他笑称,如今都不敢穿白衬衫了。

在投身救援工作的同时,吴桂伟还带动了身边不少朋友加入搜救队。

随着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万军立对新队员有了更高的要求:专门组建新队员训练群,每年进行八个月的技能培训,最终进行技能考核、思想品德考核,两项通过才能入队。

用万军立的话来说,就是救援技能易学,但是坚持助人的心难寻。

如今,仙居水域搜救队已有70余名队员,其中一线队员36名,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职业各不相同、年龄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有着一颗热血的心。

今年,仙居水域搜救队除了基地门口水域的水上值守、巡逻,还每天赶往圳口和白塔工业园区水域防溺水值守。

事情越来越多,遇到的险情也越来越多,队员们却更有干劲了。“多去一个地方,就能多守护一片区域,就能多救一些人!”

本版图片由仙居县委宣传部提供

2022-08-26 “聆听”无声求救 4年守护12万人次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53567.html 1 3 仙居水域搜救队:激流中的“逆行者” 水面上的“守护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