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听

台州青瓷:只此青绿最动人

蔡一平 /讲述 陈伟华 记录/摄影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造和使用陶器。中国陶瓷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物质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上月18日,路桥青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蔡一平,做客路桥图书馆,以一场题为《浅谈台州青瓷之美》的讲座,让读者领略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这项伟大发明的魅力。以下为记者撷取并整理的这场讲座之精华。

今生问远古

为什么说陶瓷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呢?大家参观博物馆时,可以仔细留意一下,在我们出土的文物里,有百分之八十是与陶瓷有关的。

台州最早的陶瓷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4年,仙居县横溪下汤村民在村西北角,发现一批形状特别的鹅卵石和装饰有简陋花纹的陶器,以及陶器碎片。经鉴定,这里是新石器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村落遗址。从出土文物看,最多的是陶器和陶器碎片,种类有夹炭灰陶、夹砂红陶、细泥质灰陶和黑陶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夹炭灰陶。

从出土的文物形状、特征看,下汤人已脱离深山的穴居生活,迁向平原过定居生活。他们以农业经济为主,狩猎、采集为辅,并发展了纺织、制陶和捕捞业。而且农业和手工业,已经有比较明确的分工。

这里被称为台州文明的发祥地。下汤遗址年代距今大约一万年,比河姆渡遗址早了约三千年。台州陶瓷的故事,从远古就有,在唐、五代、宋时期达到鼎盛。所以,作为一个台州人,我们要有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曾经的繁盛

相传北宋年间,黄岩沙埠仙村岭西边脚下,有一座寺院叫万善堂,一户陈姓人家寄居在这里。陈氏子女九人,传承父辈青瓷窑业,他们做的青瓷产品为当时业中翘楚。由于青瓷质量上乘,一时客商云集。按照传统工艺流程,陈家九座青瓷窑在旺火封闷之时,天空九股烟柱随风旋转,恰似九条青龙长空曼舞,气势恢宏、久久不散,景象十分壮观。“九龙透天”虽然只是民间的一个传说,但可以想象到当年这里窑业的兴盛。

沙埠窑的窑址群面积约7万平方米之多,瓷器堆积层非常壮观,最厚的地方达6米。2019年,沙埠青瓷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同一时期,台州其他一些地方,也都先后挖掘出青瓷。众所周知,越窑青瓷代表了唐五代时期青瓷的最高水平。在叶喆民著的《中国陶瓷史》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唐代越窑制瓷作坊仍集中在上虞、余姚、宁波等地,随着瓷器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瓷厂迅速扩增,诸暨、绍兴、镇海、奉化、临海、黄岩等县相继建立瓷窑,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瓷器产量巨大。从这些方面看到,台州青瓷的兴旺,与当时社会繁荣和流行日用之物(代表了当时的审美),有密切关系。

美的传承与创新

台州青瓷既有继承前代的形式,也有按照社会生活需要而新创的器型。

碗和盘是古时人们的主要餐具,前期多为矮圈足和敞口浅腹平底碗等。到了晚唐,碗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有荷叶型碗、海棠碗、葵口碗等,花瓣丰满,通过轻巧雅致来凸显质感,再配上玻璃感的青釉,让人喜爱。

执壶是中唐时期出现的一种酒器,属于时代发展的产物,越窑青瓷的创新之器。据历史推断,它可能由鸡壶演变而来,在隋和唐初期仍在生产鸡壶,而不见执壶;到了唐代中期,则多产执壶,鸡壶少见。

鹦鹉纹是越窑系青瓷最具特色的纹饰之一,代表着当时的流行趋势。黄岩沙埠窑的大头鹦鹉纹,就非常著名。它的刻画手法多样,既有线条自然流畅的刻画手法,又有立体感强的浮雕。

据历史记载,唐朝开元年间,岭南人向唐玄宗献上一只羽毛洁白的鹦鹉,深受唐玄宗和杨贵妃喜爱。他们就将它养在宫中,赐名“雪衣娘”。自古以来,鹦鹉与凤凰、鸳鸯,同是“比翼齐飞”的象征,同时鹦鹉也是美丽勇敢、富贵长寿的象征,所以很多唐代器物上面有鹦鹉纹饰。不知不觉,它就成为越窑青瓷代表性的一种纹饰。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除了极少量的冥器,大部分台州青瓷都是日用器物,形式多样,风格突破巨大,比如将动物造型结合到青瓷里,像章安故城遗址出土的青釉瓷虎子,俏皮可爱。崭新的艺术风格,从宫廷到民间,逐渐融入百姓生活的日用之美里。它不仅反映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孕育着重大的转型。

优秀工艺的历史,也是优秀团体的历史,工艺之美就是社会之美。台州青瓷里的大部分器物,都是日用之物,它们反映了当时百姓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同时体现了当时的审美和与世界的密切联系。

如何让台州青瓷的美得到延续?我想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刻和复原,不允许粗陋品质和粗杂的劳作,恪守正直之德,以坚定信念,在创新中去传承,这是未来台州青瓷的复兴之路。或许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让台州青瓷从日常的生活中来,到未来的生活中去。当然,首先要从我们这一代做起。

2022-10-08 你说我听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56857.html 1 3 台州青瓷:只此青绿最动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