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吴世渊
“乘马陟层阜,回首睇山川。攒峰衔宿雾,叠巘架寒烟。”1300多年前,诗人骆宾王出任临海县丞。在秋日赏游临海景致时,他写下这样的千古佳句。
有唐一代,浙东因其山水人文风情,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到此游历。临海为台州州治所在,是浙东水路枢纽,也成为旅行必经之地。
而今,游人循着诗路来到临海,在北固山怀古,在龙兴寺寻幽,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仿佛旧时模样。
“唐诗之路”形成了一种文化引力,而临海将这种“引力”,转化为打造文化高地的动力,为共同富裕插上一对“文旅”的翅膀。
在府城,古诗依然活着
临海被称为“千年台州府”,所谓千年,就是从唐代算起。唐武德四年(621),朝廷置台州,州治临海。临海城由此兴起,唐贞观到天宝年间,当地人口增长了13倍。
初唐时,骆宾王客居临海,度过仕途的最后一站,世称“骆临海”。至德二年(757),郑虔被贬台州,杜甫赠诗云“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诗人顾况任职新亭盐监时,留下《临海所居三首》。唐末任翻三游巾子山(即巾山),作诗感怀。孟浩然、王昌龄、李白、韦应物、温庭筠等诗人,亦作诗情寄临海。
巾山西麓有龙兴寺,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天宝三年(744),高僧鉴真第四次东渡日本时,曾驻锡于此。60年后,也就是贞元二十年(804),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也来到龙兴寺,学习佛法与茶道,并在寺中受菩萨戒。次年,最澄归国前,行满、陆淳、许兰等僧俗两界的名流为他饯行,并作赠别诗。
千年光阴易逝,山还是那座山,寺还是那座寺,城墙还是那座城墙。唐人所见与今人所见,没什么不同。
“昔日的台州府城,西联长安,东联日本,是唐诗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临海市博物馆馆长陈引奭说,“跟着唐诗游台州府城,你会发现,这些古诗在今天依然活着,而不仅仅是文学的标本。”
跟着唐诗去研学
游人想了解台州府城的诗路文化,不妨去巾山上的浙东唐诗之路文化长廊走一走。巾山本就是一座“诗山”,从唐代至民国,有相关题咏七百多首。文化长廊上,有雕塑,有碑刻,有书画,详细展示了台州府城关于诗路的文化记忆。
若想更直观地体验诗路文化,位于东湖公园的诗路文化体验馆是个好去处。该馆于去年9月底开馆,凭借新华智云文旅大数据平台,以临海历史文化和历代诗词为数据基础,应用了短视频实时生成、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数字人、AR、裸眼3D等数字技术。 人们漫步其中,可通过视听、互动、游戏等方式,感受临海独特的唐诗魅力。
其实,整个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就是个动态的诗路博物馆。城在景中,景在诗中,诸如台州府城墙、巾山塔群、郑广文纪念馆、若齐巷遗址等,都是可触摸的“唐诗”。
“弘扬、传承诗路文化,研学是一种好方式。”临海市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健说,“依托府城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我们推出了台州府城诗路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学生们可采风、写生、摄影、观展,近距离感受台州历史文化,自去年‘十一’以来,已经接待了2万多名学生。”
今年2月,该项目入选了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诗路+文旅”,还会衍生出更多可能性。“这个‘五一’,我们会在府城推出一档古装脱口秀节目,一人扮演骆宾王,一人扮演张伯端,用诗词问答的形式,与观众互动。”陈健说,这档节目,预计会带来“大流量”。
下一盘“全域游”的大棋
唐诗之路,不仅是一个点,一个面,而是要串珠成链,形成文化带,推进全域游。
为此,临海整合域内山海水城资源,确立“一体两翼多极点”发展格局,一体即台州府城,两翼即括苍山和桃渚镇,多极点即各镇街的特色旅游资源。
今年春节刚过,临海就上马了台州府城景区扩容提升项目。该项目包含了台州府城夜游、区域改造、浙东唐诗之路枢纽地建设等工程,项目总投资73亿元。通过扩容提升,未来台州府城景区将汇集更多特色餐饮、高端民宿和文化展示区,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牌。
大项目不光在府城,还在各个乡镇。如括苍山,这座唐代诗人心目中的道教名山,为“成德隐玄之天”所在,如今成了越野爱好者的胜地,去年的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吸引了全国1500名“跑友”参与。临海为此启动了括苍云径项目,总投资5.67亿元,打造世界级越野运动基地,并提升黄石坦3A级景区高端民宿集群和永安溪沿溪露营基地。
此外,如涌泉“恬蜜小镇”、尤溪“运动小镇”、河头羊岩山茶文化园、白水洋安基山滑翔伞基地等景区的提档升级,也不断助力临海全域旅游发展。
“将诗路文化古为今用,发展全域旅游,说到底,是为了推进共同富裕、老百姓能有更美好的生活。”临海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荣杰说,“文旅项目带动城乡就业,老百姓的钱袋子都鼓了起来,年轻人也乐于在临海定居、创业,城市充满活力,文化才会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