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通讯员张鲜红文/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打金是个热门行业,几乎每条街都会有几家打金铺。而如今,曾经随处可见的打金铺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杨方君是为数不多坚守下来的打金匠人。
(一)
“现在来打金的人很少,有时几天也做不了一桩生意,做了半辈子打金匠,真的有点放不下。”在温岭市太平街道牛轭街,有一家挂着烫金牌匾的打金铺——杨记打金铺。杨方君是这家打金铺的店主,除非有要紧事,不然他每天都会守在店里,静候顾客上门。他说,这么多年,他已经习惯了。
杨方君今年68岁,泽国牧屿人,经营这家打金铺已有34年。年轻时的杨方君经历丰富,种过田,办过小厂,去外省务过工。25岁结婚后,杨方君的生活才稍安定下来,他和老婆一起,去上海做了9年眼镜生意。虽然做眼镜生意赚钱不错,但不安于现状的杨方君,仍想着换个行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佩戴金银首饰比较流行,订婚嫁娶,添丁生娃,都会到金铺打上几件金银饰品,那时的打金生意非常红火。鼎盛时,太平坊下街、牛轭街、贪吃街、西门头一带,至少开了三四十家打金铺。正是看到了打金赚钱,杨方君放弃了上海的眼镜生意,改行去学打金手艺。1989年,学成手艺的杨方君回到家乡温岭,用做眼镜生意赚的钱,在牛轭街买了一间街面屋,开了这家打金店。
(二)
杨方君脑子灵活,经常到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了解金银首饰流行款式,再加上他待人诚实、守信经营,打金店没开多久,就名声在外,生意日渐红火。生意最好的那几年,顾客想让杨方君打一件金器,可能要等上好几天。
聊起从事打金行业最高光的那十几年,老杨的话闸一下子打开了:“生意好时,一天能赚好几百块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一天赚的钱,抵得上人家一个月的工资了。”
这样的好日子持续了十几年,大概从2003年左右,万寿路、人民路相继开起了多家品牌珠宝店,售卖的黄金饰品种类多,款式新,给传统打金店生意带来不小的冲击。短短10年间,打金店关门的关门,改行的改行,而杨方君则一直在坚守。
开打金铺十几年,良好的口碑,为杨方君积累了不少忠实客户。虽然生意大不如前,但他手艺好,来打金的顾客还是经常有。除了老顾客,不少年轻顾客也会慕名找来。家住卖鱼桥社区的凌女士就是其中一个,她是杨记打金铺十几年的老顾客,首饰需要换款式,项链或手链断了要维修,她都会来找老杨。她说,比起拿旧首饰去珠宝店换新首饰,她更喜欢叫老杨重新加工,而且在老杨这儿打首饰加工费不贵,打出来的首饰款式并不比珠宝店里买的差。
(三)
这间不到20平方米的店面,既是杨记打金铺的柜台,又是杨方君的工作台。每天早上七八点钟,金店就开门,老杨从保险柜里拿出金银首饰,整齐地摆进柜台,然后坐等顾客上门。
在这张爬满岁月痕迹的操作台上,杨方君敲打出无数精美的饰品。做一件金器,需要经过熔化、敲打、定型、抛光等二十几道工序,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七八个小时,极考验一个人的耐性。三十几年的打金生涯,早已磨平了杨方君的性格。在老店里守候,成了他生活的必须。“我现在还兼带卖点成品首饰、玉器之类的,也推出了旧首饰换新首饰、选款定制等业务,不然单靠传统打金,维持不下去啊。”老杨说。
今年,牛轭街区块被列入太平街道“城村两改”征迁区块,杨记打金铺也在征迁范围内。“前段时间工作组已经来评估了,月底就要签约。”老杨说,虽然老房子被征迁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一想到守了几十年的老店就要拆除,还真的有点舍不得。当问到打金店是否会重新开时,老杨说他正在寻找合适的店面,还是希望把这份老手艺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