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朱玲巧 台传媒通讯员郑 莎/文 台传媒记者孙金标/摄
7月盛夏,走进温岭市滨海镇,连绵的大棚里,飘来葡萄、西瓜、梨等阵阵瓜果香,好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美景。
近年来,滨海镇紧抓政策机遇,大刀阔斧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出了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发展新蓝图。
目标已定势必达成:一年绘蓝图,三年夯基础,五年出形象,十年建新城。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滨海模式,创新性采用立足全镇,打破村界做规划的方式,围绕“一核三桥四路”推进建设,最终形成一个城镇核心区,多个整治样板区示范点,全镇向内集聚的空间发展格局,迈实城乡共同富裕新步伐。
向内聚集,打造城镇核心区
为何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对于滨海镇而言,上有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宏观要求,下有核心区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迫切需求。
2001年,滨海镇由原新街、横河、镇海三个乡镇和东片农场合并而成,但由于空间规划等原因,三个区域各自发展。“全镇下辖44个村1个居,布局零散,城镇建设水平相对滞后,缺少一个真正的城镇核心区,通过土地全域整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滨海发展的必由之路。”滨海镇党委书记王永健说。
于是,“一个滨海”成了民心所盼。
2021年10月,滨海镇党委在镇五届一次党代会上首次提出建设“一区三带五个滨海”的目标任务,即全力建设东至金山路、南至镇海路、西至锦湾路、北至横河路的城镇融合发展核心区,并在城镇核心区规划500亩左右用于全域土地整治集中安置。
在全域治理的视野下,滨海镇通过全域谋划、全域布局、全域整治,开辟城乡发展新空间。
破而后立,晓喻新生。《滨海镇全域整治(2022-2026)实施方案》发布,在新的蓝图上,原有的村居界限被打破,探索构建“1+X+Y”的乡村规划布局,科学划定地理轮廓较为清晰的生活居住区、工业生产区和农业作业区,以群众居住环境提升为出发点,逐年分批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如今,一个个项目为核心区块注入了“血与肉”。2022年,该镇共谋划城镇核心区3000万元以上城镇建设类项目1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1.88亿元。
目前,投资2.6亿元贯穿城镇核心区全域的滨海大道完成征迁工作;116亩安置地块相关报批手续全部完成,施工进场“三通一平”进行中,地堪已完成,拟安排15万多平方米公寓式住宅和220多间联排住宅;投资2300万元的滨海新桥、滨海二桥等桥梁工程建成通车;投资3200万元的学浦路、巨峰路、红提路三条市政道路施工进场;投资3700万元的镇靖村农贸市场主体结顶;投资1.25亿元的滨海中学投入使用,幼儿园完成征迁工作,派出所、交警中队、卫生院的迁建也提上日程,完成选址工作。
全镇向内集聚的空间发展格局雏形初现。
“今后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卫生、文化等配套资源,这里不比城里差。”村民高兴地说。
上下结合,开辟综合治理新路径
老百姓支不支持?愿不愿意搬?滨海镇把这个作为全域整治首要考虑的问题。
滨海镇全域整治一改以往针对单一区块、村居进行全域整治的做法,率先制定《滨海镇全域整治自愿搬迁集聚试行办法》,把村民逐步“滚动搬迁”到中心城区来。
这一变化,从当前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模式向群众自愿、政府引导的“上下结合”模式转变,以群众意愿为内在动力,以政府政策为外部引力,实现“上下结合”的综合治理路径。
全镇启动“一村一专班,一周一推进”和“联审联办”工作机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主体为村一级,由镇政府去组织引导、主导,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和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收益权,确保其参与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
“在自愿原则下,村民们报名热情高涨。”新西村党支部书记颜福来说。全域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得到滨海群众的广泛关注,预报名阶段共报名房屋647幢、2539间,其中100%预报名的有509幢、1913间。
与此同时,不少邻里之间的纠纷也因为拆迁迎刃而解。据了解,新西5区块共有5间房屋,其中一间为五保户居住,房屋属于村集体资产,按照全域整治规定,集体房屋不享受政策,但必须连幢拆除。考虑到不影响其他户参加全域整治项目,由村集体出面,协调该户到其他村集体房屋居住,妥善处理搬迁工作后整幢拆除工作。
“看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未来规划图,我愿意拆迁,希望这蓝图早日成为现实。”近日,常年在上海工作的新二塘庙村村民张先生回了趟老家滨海,看到乡村振兴大变化感慨万千。
今年上半年,滨海大道(山金线改线)征迁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张先生的老房子正是征迁的对象。
由于对家乡情况不太熟悉,张先生觉得拆迁补偿和预期存在差距,前期沟通并不顺利。于是滨海镇工作专班人员赶往上海与张先生面对面沟通,并盛情邀请他“常回家看看”。
这一看,就让张先生的心落了“肚”。工作人员细心向他介绍,滨海大道(山金线改线)是滨海镇打造“城镇融合发展核心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道路全长1.74千米,路基宽度36米,双向6车道。道路建成后,对于促进城镇集聚、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要把政策研究透,把市、镇、村三级优惠政策和奖补资金的政策红利真正让给村民,降低异地复建成本。只有帮村民把一进一出的明细账算清楚,才能以真心换‘征迁’。”滨海镇村镇建设办公室负责人林朋说。
如今,在滨海镇工作专班及相关村的共同努力下,滨海大道(山金线改线)沿线44户、54间房屋顺利签约,实现道路红线内100%签约率,进入腾空拆除阶段,在短时间内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打通堵头,聚力振兴谋发展
滨海是农业特色镇,全镇农业总种植面积6.7万亩。
但是从空中俯瞰,只见镇区内河网密布、村道密集,共有河道302条,长度320公里,大量以点状、条状布局的农房,割裂了农业作业区的连片格局,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滨海镇的村庄户均占用建设用地达到355平方米,高于温岭全市平均水平,也使农村的水、电、路、通讯等基本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大、维护成本高、建设水平滞后,农村群众无法享受较好的居住外环境。
在宁海村就有这样一个“堵头”:6米宽的道路,房屋建在路中间,小车胆颤心惊通过,门旁写着“大车此路不通”,极大地影响了村民的出行。房子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已经十分破旧,拆又拆不得,村民们曾经为此很发愁。
过去村民沿河建路、沿路建房的现象非常普遍。借着这次全域整治,房屋的主人看到优惠的安置政策后,自愿报名拆迁,这样的“堵头”问题迎刃而解。
通过全域整治,原先的“边角经济”转化为“集约化连片”,不仅放大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应,还将有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滨海镇以“三个优化”破解产业高质量发展难题:一是优化滨北金港工业园区、泥涂小微园区等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深化“亩均论英雄”,倒逼企业通过零地技改拆出发展空间、改出产出规模;二是优化滨西居住生活用地功能分区和结构,高标准建设以湾下、镇靖、二塘庙区块为中心的城镇核心区;三是优化滨南、滨东生态功能区布局,建成连片高效耕作良田,美化田园风貌,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分区明晰、结构合理、规模集聚。
全域整治后,田成方、渠成网、路成行的景象将不再是梦。
滨海新城,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近日,滨海镇15万平方米安置项目全过程代建招投标工作已完成,总投资6.4亿元。
“几十年来,滨海镇老房子修修补补,既不好看,也存在安全隐患。此次我们采用全过程代建模式,希望将高效率、高品质的安置房带到滨海,在建成区范围内为村民打开新的生活方式,‘告别葡萄大棚,建设滨海新城’。”滨海镇镇长郭寅说。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滨海镇农民对改善住房条件需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很多年轻一代更愿意在市区、镇区等配套较好的地方居住。2021年,位于滨海湾下村的豪成悦海湾项目一经开盘,房源销售率就达85%。
滨海镇以全域整治为抓手,形成全镇规划“一盘棋”,全面提升整体乡村生活品质。中心城镇区二塘庙区块今年将新建或建成公寓式住宅或商品房18.9万平方米、联排住宅约690间,并形成一个近万人的集聚社区,打造“人口集聚、消费集中、业态集约”的现代城镇社区。
随着全域整治一期签约的顺利推进,将不断释放“虹吸效应”。后期将启动滨海大道以西共400亩的第二区块全域整治工作,预计安置群众1500多户,基本解决群众零散建房问题,初步形成集中连片开发的新局面。
全域整治还将保障群众搬得出、住得好、能创业、有发展。围绕滨海在道路交通、公共配套、三产服务等方面的功能短板,结合美丽城镇和城镇有机更新的要求,全镇统筹开展新一轮城镇功能布局规划编制。
教育设施方面,投资1.25亿元的滨海中学和实验幼儿园已投入使用;商品住宅方面,投资2.78亿元的悦海湾和村民集聚安置小区都已完工交付;生活配套方面,投资2000万元的美丽城镇相关项目(邻里中心、综合指挥中心、公园改造、街区美化)已完成验收;养老机构方面,投资6500万元的五联新、联海、决心3个养老院(照料中心)有序施工中;文体设施方面,投资1000万元的文体中心已投入使用,温岭市青少年宫滨海分宫已启用。
土地整治还充分激活了“美丽经济”发展动力,通过增大农田、林地、绿化等生态用地空间占比,改善滨海人居环境,让居民“看得见蓝天,看得见碧水”,安居乐业。
下一步,滨海镇将继续积极塑造整治样板区,描绘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新蓝图,真正“整”出一条富民强村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