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拉风故事》系列报道

潘军辉:让分类亭成为风景线

潘军辉正在巡查垃圾分类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台传媒记者章 浩

每天只要有空,潘军辉就会到各个点位的垃圾分类亭看看。这样的巡查,持续了一年半以上。

他是下陈街道环卫所的副所长。短短一年多时间,他眼里的风景发生着急速变化,分类亭从无到有,再到不断“秀”出多种款式,继而带动了越来越多村民一起走进垃圾分类“净”行时。

示范点摸出分类“道道”

2020年之前,潘军辉主要负责街道的消防工作。那年5月,他“跨界”成了环卫领域的新兵,刚熟悉工作一年,就接到下陈街道要在椒江区率先开展全域垃圾分类的通知。

“跟城区不同,下陈大部分都是村居,各村看着空地多,闲置用房多,但矛盾也大。”潘军辉说,接到通知后,他跟着测绘人员实地考察分类亭选址,很多老百姓不理解不支持,工作推进的阻力很大。

街道综合评判后,决定先在泾水岸合作小区开展垃圾分类亭示范点建设。

“该小区的住户起初也认为,分类亭就是脏乱臭的垃圾房。”潘军辉回忆,从分类亭选址阶段,他和社区工作人员就开始了前期宣传工作,挨家挨户发宣传册,赠送垃圾袋,还带着村民参观其他地方的分类亭,慢慢扭转了大家的认识。

经多方协商,并综合考虑村民生活、交通等各方面因素,分类亭的位置最终确定在小区中心的公园与变电房之间。

2021年10月29日,泾水岸合作小区正式实行垃圾分类。那天起,潘军辉就和街道同事、社区干部、党员、督导员等一起,开始桶边轮值。

“那些天的工作时间跟督导员是一样的,每天6点赶到分类亭劝导到早班结束,晚上下班后再赶过去站到8点多。”他说,刚开始有些人容易把纸巾等物混进厨余垃圾,但纠正了几次后,分类准确率很快提了上来,很快村民们就习惯了。

为进一步加深宣传氛围,潘军辉还跟街道同事商量,要把分类亭变得“更美”。于是,分类亭旁边的变电房墙壁都被画上了垃圾分类宣传壁画。

干净卫生的分类亭,色彩艳丽的壁画,很受当地村民喜欢。很多人会在扔垃圾时,聚集在分类亭边聊聊家常,交流分类经验。

分类亭也可以“凹造型”

泾水岸合作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推进,让潘军辉摸到了一些分类“道道”。2021年12月,下陈街道全域启动垃圾分类。

除了基本推广模式沿袭泾水岸合作小区,那份对“美”的追求也同样被搬到其他村居。在街道领导的重视下,街道专门聘请画师为各点位的分类亭量身打造宣传墙绘。

定制版、高配版、至尊版……一个个简单的垃圾分类亭,变成了一道道花式风景,吸引了大量村民前去打卡。潜移默化中,大家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曾经,下六份村河岸口总是垃圾成堆,自从有了垃圾分类亭后,原来的脏乱和臭味一去不返。

今年5月,街道里又迎来了分类亭家族新成员——下陈街道零碳生活驿站。驿站内有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终端、易腐垃圾处理设施和分类体验馆,潘军辉带着一拨又一拨中小学生到那里参观、体验。

现在,垃圾分类早已成为大部分村民的日常。在全市垃圾分类镇街考核中,下陈街道多次获得全市第一。

不过,日常巡查依然是潘军辉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前我们主要看的是分类准确率高不高,易腐垃圾量有多少,现在还要多看看分类亭的形象,比如分类桶洗得干不干净,垃圾满了桶盖是否盖好等等。巡查中一旦发现问题,会马上反馈给第三方运行公司。”

他说,希望分类亭的美好形象,能一直推动大家,把垃圾分类好习惯坚持下去。

2023-08-15 《我的拉风故事》系列报道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81036.html 1 3 潘军辉:让分类亭成为风景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