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郑 红
近日,台州举行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快检人员技能大比武活动。这次比武是“浙里食安”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试点建设活动之一,旨在以比促学、以赛促练,推进食用农产品快检专业队伍建设。
目前,以“浙里食安”检验机构能力建设技术支撑体系试点为契机,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下简称市食药检院)着力探索创新市统县管的“1+N“协同机制、整体检研能力提升的有效做法及支撑监管服务发展的有效举措,以改变7家食品检测机构各自为政的现状,提升服务监管、服务发展的本领,形成防险提质管用实用的试点经验。
强基固本,支撑食安监管
“抓好检验检测质量提升,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永恒课题。”市食药检院院长曾茂法介绍,该院积极探索支撑监管服务发展的示范点建设,在两个农贸市场分别设立了快检比对示范点和风险检测哨点,提升食品安全快检质量。
同时,该院与市公安局食安支队建立联络点,开通非法添加快速检测通道,截至目前检出非法添加样品16批。在2个机关单位设立示范监测点,检测饮用水、蔬菜26批次,发现由于滤器失效5批次饮用水个别项目超标。
前不久,该院副院长夏慧丽带领“浙里食安”技术支撑团队,到中国农港城进行食品安全快检技术指导。大家现场观摩了快检人员实验操作,在样品采集、样品制备、结果质量控制等方面给予指导和优化建议。
打铁还得自身硬,市食药检院依托实验室和尖端设备优势,瞄准监管热点和技术难点,组织科研创新,形成了分子生物学、物质结构鉴定、核磁检测等在同行中领先的能力。
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已完成课题申报21个,其中省部级4个。同时,参加制订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各1个,申报市厅级重点实验室1个,获得国际发明专利1个。
市市场监管局将抓好检测资质、检测工作量等基础能力建设,列入对县局年度考核。目前,该院检测资质项目扩至152项,各县(市)检测资质项目数从原来的平均564项,提升至745项。资质达标机构数,在原有3家基础上新增2家,检测工作量指标达标从原来的2个增加到6个。
此外,市食药检院牵头,建成贯通市县的疑难实验诊断和远程视频会商服务系统,开展检验操作规范点评、“一月一讲”和科技活动月等活动11次,推动检测技能提升。
特色帮扶,服务产业发展
台州地处沿海,有不少虾类干制品的生产企业。近几年,浙江省在检测虾类干制品时,发现其存在风险。2022年,台州市开展专项监测,发现风险主要为二氧化硫残留值较高。
“今年2月,我们在了解产业状况和需求后,与温岭松门兴隆虾米专业合作社达成了合作协议。”曾茂法说,2月至7月,市食药检院的专家团队先后4次到相关企业,经过各环节样品采集、测试,摸清风险来源,并形成初步研判方案。
8月6日,东海结束为期三个月的休渔期,迎来了“小开渔”。8月9日,夏慧丽带领专家团队再次来到松门兴隆虾米专业合作社开展帮扶服务。
“虾类干制品生产企业在加工过程中,不会使用二氧化硫和焦亚硫酸钠。虾干中残留的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原料海捕虾带入。”夏慧丽说,接下来,专家团队将在原料把控和生产工艺方面入手,助力改进保鲜工艺和加工工艺,尽可能降低虾干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
11月至12月上旬,市食药检院将编制《虾类干制品原料控制规范》《虾类干制品风险防控指南》《虾类干制品生产加工规范》等,推动虾类干制品生产企业规范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排除食品安全风险。
“围绕特色产业,推进食品检测机构与企业结对示范点建设,为食品生产企业解决疑难杂症提供技术支持。”曾茂法介绍,目前市县两级食品检测机构选取了5个企业设立服务示范点,开展相关帮扶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为满足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需要,市食药检院还组织开展各县(市、区)中心特色检测能力培育,如温岭海捕虾、临海5A景区紫阳街餐饮食品、仙居杨梅酒、玉环文旦、三门贝类水产品、天台乌药黄精等,先后带动天台、仙居等中心申报立项“天台小作坊白酒质量提升”“仙居杨梅保鲜技术研究”“天台黄精功效成分差异性研究”等科研项目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