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吴世渊 /文 杨 辉 /摄
8月21日晚,上海爱乐乐团交响音乐会在椒江区文化艺术中心举行。现场,磅礴的交响乐声,犹如一条奔腾的河流,令观众陶醉其中。
随着压轴曲目——电影《开国大典》主题曲《人民万岁》的乐声落下最后一个音符,“和合城 迎亚运”2023台州市民艺术节,主体活动宣告结束。
这是一场高规格、形式多样、全民参与的文艺盛会。回顾两个月的艺术之旅,一批正能量、高品位、接地气、有特色的优秀文艺节目和活动,来到市民身边。
60多天,21场精品大剧、28场名家展演、29场名家沙龙、560场露天电影、642场草地音乐会,7万人次走进剧场,60万人次参与到了文艺活动中。这期间,望潮客户端增粉10万+,艺术节专栏浏览量突破300万。
这个夏天,因为有市民艺术节的存在,台州这座城市变得愈发活力、热情。人与人之间,也多了一种情感上的连结。
16月13日,音诗舞剧《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开演,为2023台州市民艺术节拉开了帷幕。该剧由浙江歌舞剧院出品,演员们通过不同的诗句、不同风格的舞蹈,来展现江南女子的柔、男子的刚。
作为艺术节的开场节目,该剧甫一上演,就受到了市民的追捧。留着一头飘逸长发、颇有文艺范的市民徐荣,带着妻子和孩子来观看演出,他表示,很难得在“家门口”看到这样优质的演出,“其实大家对艺术类演出的热情度很高,观看演出,既开阔眼界,又陶冶情操”。
艺术节没有辜负市民的期盼,一幕幕优质的国内外精品剧目,走进剧院,让观众更近距离地与艺术相遇。
6月24日,在黄岩区文体中心上演的话剧《夏洛特烦恼》,本就有同名电影“打底”,因而吸引了大批年轻粉丝捧场。其“不按常理出牌”的幽默、笑中带泪的剧情,让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同样是喜剧,由上海滑稽戏剧团出品的《哎哟爸爸》,直指当下社会中的养老问题。现场观剧的有许多中老年市民,尽管舞台上用上海方言对话,但不影响观众们领会包袱与笑点。故事的冲突,带来了欢笑声,也带来了对现实的思考。
宋思衡多媒体钢琴音乐会《咪咪噜外滩迷失记》,则把演出地点放在了和合公园。这场演出的独特之处在于,音乐会与动画电影的结合。舞台上除了摆放着一架三角钢琴,还竖立着一块大屏幕,小猫咪咪噜的故事伴随着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糖果仙子的欢快音符,被慢慢讲述,整场演出充满了温馨与童趣。
7月14日上演的儿童剧《国王的秘密》,是全外国演员阵容,在童话故事的基础上,叠加杂技、歌舞剧等演绎手法。该剧主打互动性,演员与小观众们没有国界、语言的隔阂,完全融入在天马行空的童话世界中。带着孩子来看演出的王女士表示:“剧情很精彩,大人和小孩能收获不一样的感受。”
7月19日,“古韵琴声”古琴音乐会在市非遗展示馆开演。浙派徐氏古琴第三代传承人、台州籍演奏家徐君跃带领西湖琴社倾情演奏,为广大古琴爱好者带来一场清雅的听觉盛宴。这些年,徐君跃一直在探索古琴新的表演形式,比如重奏曲、协奏曲,他还尝试过跨界与合唱团、乐队合作。大雅的古琴,甚至可以和大俗的绛州鼓乐合作。
2既然是台州的市民艺术节,自然少不了台州题材、台州本地艺术家们登台亮相。“台产”大戏也在本届艺术节唱起了“主角”。
由我市和浙江歌舞剧院出品的舞剧《风起大陈》成为本次艺术节流量担当,被观众们称为本次艺术节最大惊喜。该剧在杭州首演后,回到其故事的发生地——台州演出。许多观众甚至专程从杭州跑来“二刷”,并在微信朋友圈、小红书上发布看剧感言。《风起大陈》立足真实的人物与事迹,用“风”这个意象,展现两代垦荒人的动人故事。正如总导演郭海峰所说:“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大陈岛垦荒精神从未变老,正如岛上常年劲吹的海风。”
6月16日晚,话剧《西望的田野》首次公演。该剧以台州数万外出瓜农“追着阳光种西瓜”的事迹为原型,讲述了一对瓜农父子在四川种植西瓜的酸甜苦辣,他们还带动周边亲朋及当地村民实现种瓜致富的梦想。该剧的出品方——台州市人艺话剧团的团长茹福胜说:“剧中的每一个人,普通而不平凡,相信能给观众带来感动与启迪。”
8月12日、15日,台州乱弹的两场原创大戏在市民艺术节先后登场,家国情怀《戚继光》方唱罢,时代新声《我的芳林村》又登场,两部戏充分展现了我市文艺创作成果。
前来看戏的人中,有的是老戏迷,如路桥市民王京。他对路桥故事《我的芳林村》感同身受,“这些年,路桥变化很大,正因为有像‘芳华’书记一样的优秀基层干部,带领大家一步一个脚印,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也有年轻的面孔,如温岭小伙陈信宇。他觉得用台州话唱台州故事,别有一番魅力,应该被更多台州人听到。
台州市民艺术节也与台州市文艺名家(名团)展演工程联动,如作曲家罗河笙、歌手陶梦、0576街舞团等本地的名家、名团等,纷纷助阵市民艺术节,在舞台上演绎艺术成果。朵云书院、大隐书局、钟书阁等民营书店,定期举办名人名家沙龙,六小龄童、陈丹燕等文化名人做客台州,讲述艺术人生。“松庭杯”第五届全国竹笛邀请赛、第四届台州市原创流行音乐大赛的举办,丰富了艺术节的内容,也为文艺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创意表达和展示的平台。年轻人的乐队,如北师大附中NOW乐队、小红院、青舒乐队等,则在草地音乐会上,挥洒着青春与才华。他们的存在,让艺术节显得时尚而接地气。
3曾几何时,台州予人的印象,是一座沿海工商业之都,工业底子厚、民营经济发达、民富程度高,隐隐有种“理工男”“土豪金”气质,似乎与文艺不搭边。
事实上,文艺始终与这座城市相伴。台州人爱看戏,全市注册民营剧团超200家,戏剧市场广泛。
2019年,台州创成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市县两级每年集中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000余场,带动基层开展活动3万余场。
2021年、2022年,央视跨年晚会连续两年在台州举办,国内最顶尖的文艺晚会,办到了家门口。
以上种种,令市民艺术节的举办,变得水到渠成。文化土壤已然形成,看高端演出就不必跑大城市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
今年的市民艺术节暂告一段落,但市民们对来年又抱有极大的热情与期盼。本届艺术节组委会向市民发放了一组调查问卷,其中一个多选项问题是:如果明年继续举办市民艺术节,您希望看到哪些演出。根据问卷的反馈,演唱会、音乐节、话剧占了前三甲,分别有63.98%、58.6%、58.06%。音乐剧与脱口秀也占到了相当高的比例。许多市民还在问卷里留言,称希望引进舞剧《红楼梦》、话剧《暗恋桃花源》以及更多“开心麻花”的喜剧。
“从问卷来看,其实有很多台州市民有着不错的艺术素养,对高质量文艺活动都有着强烈的向往,也有市民建议,艺术节可以与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合作,做云上展演,方便没抢到票的观众观看。”组委会工作人员表示。
其实,艺术节不光是演员在台上演、观众在底下看,还可以形成一种互动与转换。如上海市民文化节,已举办了10年,节日的主角是普通市民,大家各自拿出压箱底的才艺,在舞台上展示、比拼。这过程中,城市公共文化资源,转化成了社会美育资源。
市委宣传部文艺处负责同志表示,“本次市民艺术节已作为台州市民连接城市的重要方式,市民对文艺活动的参与,就是对‘美的城市’的追求、对‘美好生活方式’的探索。希望文艺能让城市的历史长河流动起来,让人感受到城市文化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希望市民艺术节播下的种子,伴随着城市文化的拔节声,发芽、生长。”
台州的市民艺术节,方兴未艾。城市的美育,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