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颜敏丹
近期,天气暑热渐消,一些人开始走到户外郊游,拥抱大自然。而一些致命“小虫”进入活跃期,蜱虫、恙螨幼虫咬人事件时有发生,大家别掉以轻心。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别忘了做好保护,谨防蜱虫恙虫叮咬。
当下是蜱虫出没活跃期
蜱虫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蛛形纲蜱螨亚纲蜱总科的节肢动物寄生物。不吸血时体型只有芝麻大小,吸饱后体型可以膨胀到黄豆大小。
4月到10月是蜱虫的活跃时间,植被茂盛的树林、牧场、草丛都有它的身影,被蜱虫咬后很多人并不是第一时间察觉,也不会立即出现严重不适。被蜱虫叮咬,轻者导致皮肤感染,严重的可致命。
据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蜱虫是媒介生物,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使人患病,可能经蜱虫传染的疾病有:莱姆病、斑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
如何预防被蜱虫叮咬?大家出游时要是接触草地、树林等环境时,要记得做好防护:在蜱虫密集的地区,最好做到全面武装;喷洒一些含有避蚊胺DEET的驱蚊水在衣服和暴露的皮肤上(两岁以下幼儿慎用避蚊胺),既驱蚊又防蜱。
如果不幸中招,不要慌张,切记尽快去除,勿使蛮力。
蜱虫刺入皮肤吸血的口器是锯齿状的,会牢牢嵌在肉里,靠强拉身体拉不出来,最终只会拉断蜱虫,将口器留在体内,这容易造成进一步感染。这时,需要一只尖头的镊子,用镊子夹住蜱虫头部尽量靠前端(包含口器)的部分,以垂直的状态将蜱虫身体完整拉出来。最后对蜱虫叮咬过的皮肤消毒,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
谨防恙螨幼虫叮咬
夏季是恙虫病发病高峰期。恙虫病又叫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给人。刚孵出的恙螨幼虫仅0.2mm,肉眼很难看到。
人对恙虫病普遍易感,通常从事野外劳动、较多接触丛林杂草的人员及青壮年、野外旅游者发病率较高。
鼠类是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可以寄生在鼠类的耳窝和会阴等部位,老鼠在活动中,可能会将恙螨幼虫散播在农田、草地等处,而人经过草丛时,被带有病原体的恙螨叮咬后,就可能会患恙虫病。
恙虫病潜伏期为4-21天,患者主要症状有叮咬部位形成焦痂或溃疡、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及周围血液白细胞数减少等。焦痂多见于腹股沟、肛周、会阴、腋窝、腰背、外生殖器等人体湿润、汗味较浓的隐蔽或受压部位。
除退热等一般治疗外,氯霉素、多西环素等抗生素对此病有特效。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老人、孕妇、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这些人群要特别注意防范。
如何预防恙虫病?
1.从事野外工作或参加户外运动的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建议不穿凉鞋,穿长袖长裤并扎紧裤脚,裸露皮肤处涂上驱避剂,避免直接在草地上坐卧,以免被恙虫叮咬。
2.户外活动或劳作后,回家要及时沐浴、换洗衣服,重点擦洗腋窝、会阴部等处皮肤,如出现发烧,检查身上是否存在溃疡性焦痂,不错漏身上每一处皮肤,并及时就医。
3.家中要做好防鼠灭鼠措施,消除传染源,居住环境要保持干净整洁,及时除去杂草,防止恙螨幼虫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