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千万工程”的“变”与“新”

叶征宇

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新中国的科学路径。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刻理解感悟其中所蕴含的理念之变、城乡之变、治理之变,总结好运用好“千万工程”好做法好经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干出新作为。

“发展理念之变”点燃创富增收“新业态”。千条万条,群众受益是第一条。现代农业的功能,不只是提供农产品,还有旅游功能、文化功能、体验功能等。从“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出随着主观认识的提高,经济发展理念产生了迭代升级。其一是旅游致富。例如天台塔后村立足独特农文旅资源,以“康养塔后”为品牌核心,建成精品民宿村,在价格和特色上错位发展,带动全村近一半村民就业。其二是生态创富。例如余杭径山镇小古城村现在是杭州近郊的一处“绿富美”,通过建设绿道、打造乐园、发展露营等方法,去年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其三是数字造富。例如路桥桐屿街道小稠村一改“靠天吃饭,等客上门”的单一卖枇杷模式,建立起集种植、加工、网销、仓储于一体的“共富工坊”,生产“稠记枇杷露”销往全国各地。在推进“千万工程”过程中,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农村建设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村民。

“城乡关系之变”探索融合发展“新机制”。在“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与县域美丽乡村建设齐头并进,城乡一体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城市建设治理到哪里,农村环境整治到哪里,这才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城市景观风貌相协调。农村建设的目标不是机械地变成城市,乡村振兴的推进没有标准答案,不搞整齐划一、“千村一面”,“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体现出浙江乡村因地制宜发展的智慧。因此,才有“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形成,诸如拯救老屋行动的发起地、被称为“最后江南秘境”的丽水松阳陈家铺村;杭州最具茶乡特色的自然村落、有“十里梅坞”之称的西湖梅家坞村;“风从海上来,旅游向东看”目的地之一、别具海洋石屋风情的温岭石塘海利村、金沙村等。

“治理格局之变”打开共建共享“新视野”。“千万工程”在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上,逐步健全乡村治理机制。一是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因地制宜出台以安吉乡村治理标准、余姚邵家丘“道德银行”、杭州小古城村“樟树下议事”等为代表的“村民说事”基层民主协商机制。二是创新升级“枫桥经验”,以村民自治制度为本,推广民主恳谈、“五议两公开”、村民票决制等民主自治形式。三是依法治理执政为民,抓前端、治未病,从2004年乔司街道全国首个乡镇综治中心到2016年湖州建成全国首家县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再到现如今的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全覆盖,20年来“千万工程”鼓励基层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提升善治善成的乡村治理水平,展示了乡村治理新气象。

2023-10-09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84850.html 1 3 感悟“千万工程”的“变”与“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