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则多荣

黄保才

101岁的离休老师朱锦勳,出门拿着拐杖,只有“象征意义”,为的是提醒过往路人多加注意,并非让自己走路更稳些,因为根本用不着。他“看上去80多岁的样子”,精神矍铄,足够稳健。

事实上,朱老师的人生步履,已稳健地走过百年,还将继续稳健地走下去。《庄子·外篇》中说“寿则多辱”。可在今天,对像朱老师这样的百岁老人来说,那是“寿则多荣”,一如其名,“锦勳”,有锦绣般功勋的人。他当了36年台州农校的教师,离休后“离岗不离业”,一直从事科研工作,迄今仍在为企业做技术指导,教学和科研成果斐然,足以傲人。

庄子说“寿则多辱”,是指年迈老人一般体能衰弱,行动不便,在积贫和离乱年代遭遇困苦、嫌弃。而“寿则多荣”,应该是如今物质繁华、盛世昌明的时代写照。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是否普遍幸福,是衡量社会文明、时代进步的一把标尺。一个人长寿而健康,是一桩值得庆贺的事情。但年老多病,是自然规律,只有健全社会保障,让尽可能多的老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颐养天年,不仅是老人福祉所归,也是社会文明标志。刚刚过去的重阳节,也是老年节,媒体纷纷聚焦老年人生活,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成为一时之盛。这表明,人们总是对“寿而康”的人生,持追慕态度,而逐步增多的百岁老人长寿“秘诀”,除了良好的个体基因、生活习惯,也包含了生活环境、条件不断向好的外部因素。

朱锦勳老人青少年时代历经战乱,颠沛流离,但不坠青云之志,不失崇学之心,将逃难历程变成一场求学的“长征”。上世纪40年代,他通过自身努力,考入浙江大学化工系,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被选调到中国政法大学学习,并有幸参加开国大典。学成后,身为宁波人的朱锦勳,先是被分配到台州从事司法工作,没两年作为司法干部充实到文教系统,当上当地农校的化学老师,直至1989年离休。从中可见,文理兼修为他多岗位从业打下良好基础,他后来专注于化学教学和科研,有当初志趣支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矢志不渝坚守三尺讲台,三十六载不改初心,一定是自己觉得适合当一名教师,同时热爱有加,才不辞其苦、不厌其烦。一个人做发自内心喜爱的工作,是有福的。对朱老师来说,育人无数,桃李满天下,就是他的一大人生至乐和荣耀。

朱老师教化学,这门课专业、难教,教得好与不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别提有多重要了。从他的学生当年记的日记中看,朱锦勳善于教学创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上的课引人入胜。“他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讲学程序,化难为易、生动透彻的讲课方法,简直把我们带入了化学迷宫”。化学课离不开做实验,朱老师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胆大细心”,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做别人不大敢做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一个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就是一笔人生的精神财富。他主编的全国中等农业学校教材《化学实验》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2年印行17次,印数达53万多册。这每一次的印行,都应该是朱锦勳教学生涯的高光时刻。

黄岩曾是化工产业重镇。机缘巧合,有企业找上门来,让朱锦勳抓住了当年产学研结合的时代“风口”,发挥聪明才智,撬动专业力量,在教学之余从事科研工作,为当地企业排忧解难,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开创性的贡献。他研发的产品,有全国首创的,也有替代进口的,对当地化工产业兴盛起到支撑作用。朱老师作为“幕后英雄”,可谓厥功至伟。

但他信奉“百念守中”,淡泊名利,生活简朴,简朴到什么程度?住近乎毛坯房的陋室;一件外套穿40年;从不用纸巾,只以棉手帕取而代之。他在专业领域孜孜以求,锐意穷搜,开拓创新,收获甚丰;他在精神世界不知老之已至,简直忘了年龄,期颐之年仍保持翻看报纸习惯,关心天下大事;他乐天知命,诚以待人,和蔼可亲,心怀家国。所有这些,都是老人“寿而康”“寿则多荣”的“密码”。

2023-10-26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86159.html 1 3 寿则多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