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治污水 用好再生水

椒江:优化城市水环境

台传媒记者方晨晔

台传媒通讯员钱婧婧

近日,记者走进横河陈村,只见三三两两的村民围坐海滨书屋,喝茶对弈,静坐聊天,闲适安然。一条村中河蜿蜒流淌,阵阵清波正在诉说着这座有着近700年历史的古村“新貌”。

这是获评“美丽城镇”省级样板的椒江下陈街道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椒江聚焦治水新“三五七”目标任务,高质量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深化战、巩固提升战,满足当地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向往的现实需要。

“污水零直排”截污控源

白云街道康平小区建成已有23年,由于基础设施陈旧,雨、污混排频发,导致周边水体受到污染。而现在,得益于“污水零直排”建设,小区内呈现出“晴天无积水、雨污全分流”的新气象。

在椒江治水办人员帮助下,康平小区在建成雨、污排水管网的基础上,还将原有排水沟改为卵石沟,在草坪内增设“雨水花园”,不仅达到雨、污分流,还能对雨水进行循环利用,有力削减了面源污染物进入附近水体的风险。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提升全域水质的治本之策,为此,椒江拟投资金额5.58亿元,全面推进包括七条河拓浚工程(椒江段)、海门街道东部区块在内的13个重点项目,努力实现将治水从末端治理走向源头管控转变的新目标。

其次,椒江广泛运用数字手段赋能“五水智治”,通过“智慧排水”一体化管控平台,组建污水系统物联感知网络,促使“污水零直排”提质扩面,推进“源、网、厂、口、河”系统性治理,提升科学治水、管水的能力。

此外,椒江区还在洪家兆桥工业园东侧、枫南东路太和工业园南侧同步实施溢流水应急处理设施项目,确保污水经过工艺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有效避免“二次污染”,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

管网升级畅通“毛细血管”

在开元路段施工点,大型吊机林立,工作人员正在加快路段中的沉井建造,这是当地污水管网互联互通工程的建设现场。建成后,它将与原先东西走向的污水主管线联通,使整个城市管网体系更趋完善。

椒江污水管网互联互通工程投资近6000万元,涉及4条道路及1个大环线泵站,新建污水管网7.3公里,通过让污水管网实现四方互通,让污水有“去路”、治理有“来路”,同时减少金清水系所涉河道污水溢流入河的风险。

由于主城区发展日新月异,椒江结合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工作,加快开展城区老旧污水管网排查,解决主管网破损、坍塌等结构性缺陷和雨污管网混接、错接等问题,有效提升主管网的健康度。

此外,为规范化、制度化推进排水管网系统运维管理,椒江建立权责明晰的工作机制,大力实施治水新项目,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着力补齐体系“短板”,同时倡导文明施工,使治水项目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

在持续加大管网建设改造的基础上,椒江提档升级,通过实施污水管网互联互通工程、溢流水应急处理设施等多个治水项目,进一步提高污水治理水平,让城市生态环境更美、人居环境更优。

再生水成补水“第二水源”

在葭沚老街,水面上,一艘乌篷船静静地浅搁着;水岸边,大片芦苇轻轻摇曳着。这是一个以人工水系重现江南风物的“水上葭沚”,平均每天100吨的景观水,几乎都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

恢复“天然活性”后的再生水,不仅能促进河道水质提升,从经济角度看,它的成本也最低,为每吨1元至3元,而海水淡化和跨流域调水的成本都在每吨5元至7元,因此可大量用于河道生态补水、工业及景观用水等。

截至目前,椒江城区再生水管网总长46.98公里,沿途设有4处取水站、11个河道补水点、3个智能补水站以及31个道路补水点。日产量15万吨的再生水正在成为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一环。

同时,椒江医化工业污水处理厂将于年内建成,预计可为当地23家企业提供污水处理服务,再生水日产量也将增至25万吨,增幅超三分之一,这将为破解污水处理难题以及河湖环境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接下来,椒江将继续拓展再生水的利用空间,积极发挥其多维价值,今年计划新建5.8公里再生水管线,新增5个补水点,为水生态的良性循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积聚更多“绿色动能”。

2023-11-12 科学治污水 用好再生水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87402.html 1 3 椒江:优化城市水环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