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港务:奋楫逐浪开新局

头门港区

集装箱堆场

班前十分钟学习

头门港支部“移动党课”

大麦屿港RCEP国家航线开通

大麦屿港区

台传媒记者柯 璐文 台州港务供图

【核心阅读】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港口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3年前的初春,新生的台州港港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州港务”)像一株饱含希望的枝芽破土而出、拔节生长。3年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下,台州港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向改革要动力,抓创新求发展,凝心聚力,披荆斩棘,步履坚定走向未来。

如今,这株枝芽已经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台州实践的新生力量。凤凰涅槃、脱胎换骨的变化在台州港务改革舞台上不断上演,绘就了一幅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不断跨越的精彩画卷。

以学促干 担当作为更加主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台州港务严格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区域港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这个重点任务,将主题教育同推动生产经营相结合,从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内涵中提炼出台港人“拓荒”奋斗的源动力,以实干实绩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理论学习的效果直接决定着主题教育的成效。如何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党员干部做到善思善用?

台州港务坚持“关键少数”领学促学,通过组织开展集中学、专题学、专题党课,示范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在感悟“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思想伟力中增强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凝聚起“南翼”生力军向海图强新合力。

同时,该公司坚持“追根溯源学”和“与时俱进学”相统一,组织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感悟真理伟力”主题党日活动,以大麦屿港区作为循迹“起点”,带领党员干部前往大麦屿港区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台州足迹,“沉浸式”感受思想伟力,汲取智慧力量;坚持“全方位学”与“分专题学”相结合,通过党总支会议、专题学习、集中学习等形式,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各级党组织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开列自学清单,定期邀请地方党校老师培训,进一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习有没有成效,关键要看是否真正用以更新理念、指导实践。台州港务坚持将主题教育成果落实在推进区域港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展现“南翼”生力军的责任与担当。

该公司进一步发挥台州港对宁波舟山港的喂给、承接、补充、分流功能,并利用台州港位于浙江沿海中间位置的地理优势,统筹空箱调度、储运,适时新增东南亚、日本等近洋航线,做大做强“陆改水”业务。同时,该公司持续优化区域全程物流,对业务开拓、生产调度、航线布局、港区服务、资源配置等进行了统筹管理、优化升级,令腹地企业切实体验到该公司标准且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现阶段,该公司正在加快推进数智化转型赋能,强化港口生产操作智能化、港口业务协同化、物流供应链信息数据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港区生产组织效率,增强码头综合竞争力。

握指成拳 生产经营创出新高

“以前都是要走区域外港口,近年来依托‘家门口’港口优势,我们享受到了更为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对于大麦屿港区拓展的再生金属特色业务,浙江巨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徐中华认为,这既为企业节约了物流成本,也进一步服务和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此前,大麦屿港区、海门港区、龙门港区、头门港区“各自为政”,不仅存在区域内竞争的同时,更难以统筹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台州港务的成立,打破区域内部竞争和资源统筹利用率的瓶颈,让“大海龙头”四港区有了同心同向迈步高质量发展的“主心骨”。

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体验到了台州港务标准又快捷的“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营,对台州区域港口发展的作用非常大。”台州港务下属大麦屿港务公司总经理陈淑卫说:“各港区的业务开拓、生产调度、航线布局、港区服务、资源配置等,都进行了统筹管理、统一运营。”

一系列“拓荒”举措和“零的突破”,掀开了台州依港而兴的崭新篇章——2023年,经历从手掌发力到握拳出击的蝶变,台州港务围绕年度关于吞吐量、营收、利润的“三大突破”目标,狠抓业务开拓和服务保障,公司港口生产实现快速增长。

今年1至10月,台州港务完成货物吞吐量2186.3万吨,同比增长28.5%,其中4至7月,单月货物吞吐量均实现两位数递增,10月更是完成货物吞吐量283.7万吨,创开港以来月度历史新高;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7.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2.0%。

值得一提的是,头门和大麦屿作为主力港区带动作用发挥明显:今年1至10月,头门港区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902.6万吨,同比增长22.5%,全年有望突破1000万吨,实现新跨越;大麦屿港区1至10月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1.9万标箱,同比增长21.3%,全年有望突破50万标箱。

此外,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州市综合保税区、RCEP高水平开放示范区等战略赋能下,台州港务上半年成功再添面向RCEP国家新航线暨“台州-日本”首条集装箱近洋航线,下半年顺利打通“台州大麦屿-广东虎门”内贸集装箱水上通道。

目前,台州港务境外航线辐射至台湾、日本和东南亚,境内通达宁波、温州、营口、广州、泉州等沿海主要港口。随着区域航线网络的进一步织密完善,台州港务以码头开放升级为契机加强揽货体系建设,一方面积极拓展台州地方特色业务,围绕“全国最大再生金属集散中心”目标,多措并举、广揽货源,今年1至10月,已累计完成再生金属吞吐量47.5万吨,同比增长28.9%,稳定保持全国港口占比靠前;另一方面紧盯市场变化,在了解到区域矿建材料需求持续回升这一信息后,针对性实施“大客户”战略,大力开发黄沙等矿建业务,1至10月矿建(含水泥)吞吐量已累计完成1246.8万吨,同比增长58.7%。

“绿”“智”相融 港口竞争力显著提升

“45小时用电5278.56度。”近期,在台州港务大麦屿港区靠泊的散货轮“华浩57”,创下了台州港务船舶岸电使用新纪录。

这是台州港务积极贯彻落实《集团港口治理大提升行动方案》(该“集团”为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多措并举致力港口节能降耗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台州港务将绿色化、数字化程度作为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重要指标,促使码头作业朝着智能型、精准化、更节能的方向转型。

“岸电改造是‘绿色码头’建设的重要一环。”台州港务下属大麦屿港务公司工程部经理张寅解释,如果船舶靠泊不接岸电,继续使用自带的大功率柴油机,不仅噪音大、不经济,还会增加碳排放造成污染。

今年以来,台州港务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落实新建、扩建、改建码头同步建设或改造岸电设施,做好已建低压岸电设施接插件标准化改造,优化码头前沿岸电箱布局。目前,岸电设备建设已完成78%,预计今年年底将实现下属四个港区岸电设备全覆盖。截至10月底,台州港务已累计接驳使用岸电船舶526余艘次。

转变不止于此。除了靠泊的船舶外,港区装卸生产等过程中消耗的燃油是港口碳排放的另一主要来源。

“传统龙门吊配备的柴油机功率大、能耗多,特别是在等待作业的环节会造成能源浪费。”张寅说:“混动龙门吊可以实现电油高效互转,在保证相同作业效率的情况下可节省能源。”

为此,台州港务通过提升低能耗设备利用率及清洁能源设备比例来节能降耗,混动龙门吊的利用率已经由2021年初的31.3%,提升至目前的67.4%,相同作业效率的情况下,能节省约60%的能源。

智能化能促进“绿色码头”建设,绿色化也需要“智能体系”支撑。台州港务高度重视“智”“绿”相融,通过港口智慧化赋能“绿色生产”,开展“数智台港3+1”工程,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港区信息

化、智慧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大麦屿港区、头门港区智能卡口应用,港区自动化交互及无纸化作业稳定性和效率稳步提升,有效促进了港口生产操作智能化、港口业务协同化、物流供应链信息数据互联互通最优化。

特别是在大麦屿港区,集装箱智能闸口、n-TOS系统的常态化投入运行,使其成为浙南区域首个实现集装箱进出口业务无纸化的港口。在大麦屿港区,集卡司机可在15秒内就能顺利通过进港卡口。此外,已上线运行的头门港区散货智能闸口系统,具备完善的进出口管理、人脸识别、无人称重等功能,大幅提升了港区车辆通行效率。在头门港区,散杂货平均在泊效率同比提升近20%。

提能升级 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为给港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力支撑,自2021年以来台州港务抓住政策“黄金期”,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2022年,大麦屿港区多用途码头一期工程3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及后方陆域通过竣工验收;头门港区二期工程完成竣工预验收;下属港区口岸监管区按期通过预验收。

2023年,台州港务有序推进头门港三期码头项目,做好与地方政府移交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港区功能布置,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推进头门红狮水泥中转配制站项目,该项目于2022年2月开工建设,目前陆域库体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各项设备陆续安装,并已于今年9月初完成首船卸船调试作业。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由浙江大麦屿港务公司为建设主体的台州港大麦屿港务二期项目已经完成工可研究项目招标、水陆域测绘等部分前期工作。该项目将在台州港建设第一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其建成后将有力地支撑台州港大麦屿港区集装箱规模化发展,为台州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 RCEP 特色示范港提供重要支撑。

据统计,2021-2023年,台州港务实施百万以上投资项目20多个、投资总额超20亿元,项目已陆续投入运营并显现效益。

三年栉风沐雨,三年春华秋实,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面向未来,台州港务将进一步强化南北“双联”协同,服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形成建一流强港新合力,推动港口与城市融合发展,谱写港产城共荣新篇章。

2023-11-15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87614.html 1 3 台州港务:奋楫逐浪开新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