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刚柔并济 优化营商环境

温岭:打造综合执法“协作共同体”

温岭市人民政府区块航拍图。 台传媒通讯员徐伟杰摄

智理城市,慧服民生。

牵头推动电力监管执法资源力量聚指成拳,打响“闪电”执法行动。

温岭“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业务提升班。

聚焦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联合温岭市人力社保局开展专项“护苗行动”。

◎台传媒记者郑 红 通讯员徐 帆 叶剑波 蔡永正/文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提供

【核心阅读】

今年以来,温岭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部门横向互动、市镇纵向互联,打造综合执法“协作共同体”,相向发力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构建部门间、区域间、层级间一体联动的新格局。以增值化改革理念为牵引,打好行政执法改革突破战、执法能力跨越战、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战“三大战役”,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执法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切实解决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边界不清、互相推诿的问题,不仅方便了老百姓办事,也减少了对企业的干扰。截至目前,共完成跨部门双随机企业抽查1152次、减少干扰596户次,企业满意率达95%,进一步实现法治化营商环境再提升再优化。

◆ 打好“突破”仗 争做“突击手”

执法事项划转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部门职责边界不清,协作配合不畅,导致管理真空、执法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温岭聚力执法事项划转,在台州市率先率先“破题”执法协作,于去年年底正式出台《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执法协作配合工作办法》,构建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行政执法体系,夯实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基础,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该办法明确厘清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边界,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落实“处罚事项划转、监管责任不减”的职责要求;完善举报投诉处理办法,对争议较大的举报、投诉、信访事项,明确由业务主管部门先行受理并履行行业监管责任;建立案件移送审查机制,明确业务主管部门移送条件,确保案件移送精准到位。

同时,制定多项执法协同的具体工作机制,明晰协作细则,厘清职责边界,有效解决协作配合中的堵点痛点。积极推动“警源治理”试点,深入推行“行刑衔接”等机制,有效补充行政执法缺乏侦查权、强制权、羁押权的短板;编制出台《教育领域擅自举办民办学校违法行为的执法指引》等32个执法指引,推动综合执法工作更趋规范化。

为了推进行政执法更加顺畅,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定期召开业务研讨会、工作推进会、座谈会等,加强交流学习,研究解决综合行政执法中涉及线索移交、举报信息以及证据收集等需要协作配合的相关事宜,重构移送抄告、资源互通、留痕可溯、业务培训、联络会商、优势互补等机制,打造全流程全链条案件处置机制。改革以来,通过证据共享应用平台,温岭市级部门移送案件270件,证据共享应用率100%,证据移送立案率97.92%。新划转领域实现执法数量、办案质量双提升,如劳动用工领域办理案件31件,数量居台州市第一。

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业务主管部门以大数据为支撑,在民政、电力、用工等领域建立“沉浸式”资料平台,提升执法协作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有力支撑执法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拓展,实现“传统执法”向“智慧执法”的迭代升级。截至目前,累计申请平台信息数据52批次,涉及监管对象信息7305条、审批资料258件、佐证图文201宗、统计数据2.29万余条,执法需求满足率达98%以上。

在用工领域,构建以“基础数据+信息资源+应用支撑”为体系的在温未成年人资料库,并建立网格跟踪排查机制,构建未成年工“一站式、无盲区、全覆盖”执法监管体系。聚焦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餐饮、美容美发等易发、频发侵犯未成年人权益行为的用工主体,推进“一件事”集成综合应用。

目前,已开展未成年人用工执法保障67起,列入“岭苗护”项目重点监管名单30余家,查处违法用工案件51起,执行罚款38余万元,查处台州首例拒不执行劳动保障监察询问通知书、台州首例拒不履行行政处理决定及台州首例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的案件。

◆ 打好“跨越”仗 变身“多面手”

温岭市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6座、110千伏变电站25座,电网密度居台州市前列。长期以来,临近带电设备违规施工、变电站周边隐患治理等问题屡禁不止。

今年上半年,借“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契机,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与国网温岭市供电公司加强政企联动,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扭转危害电网设施行为“零处罚”局面,有效解决电力设备设施外力破坏事件在行政执法方面长期以来的难点,为加强电力设施保护、保障电网安全平稳提供了保障。电力违法案件查处量位列台州各县(市、区)首位。

截至目前,实现电力设施外破数量同比下降18.1%,直接挽回经济损失183.72万元,为温岭社会发展的能源命脉保驾护航。

这一政企联动、协同高效的处置案例,得益于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搭建起的“1+5+N”对接架构。“1+5+N”即机构设置上,在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增设5支直属执法中队,对接29个部门的划转事项,梳理掌握相关领域案件办理程序规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重大疑难案件查处分工标准等内容;工作机制上,推行“直属执法队+业务主管部门”协作方式,通过“专班式合署办公、联动式驻场执法、点单式会商会办”,确保执法力量科学调度、执法事项规范落地;内部组建“直属队+法制科+属地中队+驻队律师”的专题法律研究小组,完善询问方式,主动加强外围调查,闭环基本证据链,破解机械式办案、等待式办案和协商式办案。截至目前,已办理台州市首例案件59起,实现16个执法领域案件办理“零”的突破。

该局还通过一根“指挥棒”,激发起部门协作执法的动力。通过建立科学的综合执法考核评价机制,将部门间协作配合纳入考核内容。实行赛马晾晒,以“日提醒、周晾晒、月通报”等形式,上下结合、双向考评,压实双方责任,实现“进度随时公示、短板随时提醒、问题随时解决”。推行“三书一函”工作机制,联合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压紧压实办理责任。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执法报告书、执法建议书、执法督办书和风险提示函3份,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提高行政执法的规范化水平。

同时,编制镇(街道)特色领域“综合查一次”工作清单,强化多部门集成监管,推进全科式“综合查一次”,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变“专科执法”为“全科执法”。截至目前,共完成跨部门双随机企业抽查1152次、减少干扰596户次,跨部门专项检查176户次,减少企业干扰87户次。全市共办理“首违不罚”30106件、“轻微不罚”9807件,免处罚款301万元,制发涉企不罚事项告知承诺书798份。

◆ 打好“提升”仗 多当“主攻手”

“像现在这样一次性检查好了,我们一次性整改,大大减少了我们的麻烦,而且知道以后很多问题都可以找执法队解决,这是政府在管理上一个很好的举措。”马先生在温峤镇经营一家面馆,前不久,该镇综合执法队为他的店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

管理分片区、执法分专业,温峤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对全镇各领域的监管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也减轻了被管理对象的负担。以九小场所为例,执法人员带着“体检式”检查表,针对垃圾分类、燃气使用、污水牌坊、营业执照是否及时变更等方面进行一次性全面的检查,一次性告知整改要求,对商户的提问进行解答并协助帮忙其解决相关问题。

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搭建事项分类处置框架,将事项梳理为“三高”(高频率、高综合、高需求)事项和一般事项,对于部门“管得了看不见”而镇街“看得见管不了”的“三高”事项,先划转到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再赋权至镇(街道),实现部门间、层级间一体联动。截至目前,已划转首批赋权镇(街道)执法事项91项。

同时,深化“一支队伍”统筹协调功能。配齐配强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人员,推进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规范化建设,出台《关于完善部门派驻镇(街道)机构干部管理考核工作的若干意见》。赋予镇(街道)党委指挥协调权、管理考核权、推荐提名权、反向否决权,建立“管理分片区、执法分专业”模式,以“一支队伍管执法”统筹调度职能部门执法力量,不断增强镇(街道)统筹协调和统一指挥功能,有效破解“职责不清、推诿扯皮、重复执法”等问题,目前共梳理基层治理“一件事”15件。违法建筑监管“一件事”实施后,全市新建的村居和住宅小区违建率实现双下降。

此外,为提高镇(街道)一线执法人员依法执法、规范执法、精准执法的能力,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持续为镇街提供“四个支撑”,包括执法培训、执法办案、执法提效、执法协作。各部门加强对镇(街道)执法业务指导培训,协助开展执法办案和解决执法难题,制定办案业务指引和自由裁量基准,加强跨区域跨领域、社会影响重大和上级督办行政执法案件的协同办理。

2023-12-07 坚持刚柔并济 优化营商环境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89307.html 1 3 温岭:打造综合执法“协作共同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