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242毫升造血干细胞,为患儿点燃“生的希望”

陈令杰:兑付“生命银行储蓄”

陈令杰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台传媒记者颜 彤

12月6日下午1点50分,黄岩农商银行南城支行行长陈令杰刚见完客户回到办公室,接着又签了几份文件,接了几通电话,终于有时间给自己冲泡上一杯“中药配方颗粒”。

上周二,他成功捐献了24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974例捐献者。当天是他返岗的第一天。

“没什么问题,就是得再调理一下身体。”陈令杰笑道。

“捐干细胞就是抽骨髓!”“捐献造血干细胞会有后遗症!”诸如此类的话,在民间广为流传,陈令杰也听得不少。

然而,4年前在他第一次献血时被问到是否愿意入库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时,他不假思索地作了肯定答复。

“其实那个时候我对造血干细胞完全不了解,但我就没想太多,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一旦想太多,就做不下去了。”

这样一个“小插曲”在忙碌的生活中被逐渐淡忘,直到2个月前,陈令杰在一通来电中得知自己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

10月去血站抽血,通过了高分辨配型,11月体检合格,捐献计划最终定在了11月底。

11月24日上午8点,陈令杰告别家人与同事后动身前往杭州,如期入住采集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爱心工作室”,开始注射动员剂,加速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激活并释放到外周血中。

11月24日至28日,5天他打了9针动员剂。

“那几天身体尤其是脊椎部位会酸痛,因为注射了动员剂会导致体内白细胞含量大幅升高。第一天还行,第二天实在扛不住就开始吃止痛药了。”

入住的第一天,他得知与自己匹配的是一名10多岁的孩子,分外开心。

“Ta与我女儿的年龄相仿,让我觉得倍感亲切。如果可以成功救助Ta,我觉得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了升华。”

在“造血干细胞采集爱心工作室”,陪伴在陈令杰床边的除了家人、医生,还有许多志愿者。在采集医院,每一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都会被拉进一个名为“生命战士”的群。每一位志愿者都是“生命战士”。

“有的志愿者会自愿陪同、照顾捐献者,有的志愿者则承担起运输血袋的‘重任’。”陈令杰笑着分享几则听闻,说是一名负责送血的志愿者去哪儿都牢牢抱着血袋,即使是去洗手间也要不离视线;还有一个人“设局”让朋友给自己的伴侣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最终获得家人的理解并捐献成功……

“他们参与其中,所以更知道这袋血有多珍贵。”

11月28日上午,干细胞分离机经过4个多小时运行,成功分离出24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并在第一时间被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

2019年储存进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的10毫升血样,终于在4年后等到了它的“提取者”。与平时银行储蓄客户不同的是,陈令杰的这份“储蓄”,没有任何利息,令人期盼的“收益”是能再次熊熊燃烧的“生命之火”。

最近,陈令杰收到了来自各方的称赞与祝福,上小学的儿子和女儿称呼他为“英雄”。能成为孩子们的英雄,他倍感欣慰。

据悉,截至2023年10月31日,中华骨髓库库容总计3281659份,捐献造血干细胞例数总计16301例。陈令杰说:“现在的库容是300多万,如果是10亿呢?那么又有多少个人可以重获新生?”

2023-12-07 捐献242毫升造血干细胞,为患儿点燃“生的希望”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89323.html 1 3 陈令杰:兑付“生命银行储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