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荡漾,白鹭去而复返,永宁河上演着环境综合治理带来的生态之美;走进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党建文化墙上传递着清廉品牌“五廉+一网”……有青山绿水,更有清风正气。
今年以来,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打造“五廉+一网”清廉品牌,丰富“五心强基”党建品牌,铸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生态环保铁军,持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以绿促清、以清润绿,持续打造自然生态之美。
“蓝色循环”与“海洋蓝碳”
有机融合
海洋塑料污染是海洋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之一,海洋垃圾不仅数量多,而且存在回收成本高等诸多问题。浙江的海岛数量和岸线长度位居全国第一,台州是浙江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如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海洋塑料污染一直是横在当地生态环境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9年,椒江在全国首创“海洋云仓”智慧治污模式,在中心渔港、大陈渔港铺设智能硬件,可分类回收含油污染物、废铅酸电池这两类海域污染物服务,打通产废、收集、运转、处置、监管等各环节,实现船舶污染物全流程闭环治理。
之后,椒江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将“海洋云仓”与数字化平台“渔省心”相结合,做到渔船污染物存积、处置情况一目了然,并建立“三色码”生态保护信用评价机制,对每艘船舶进行智慧管理。
“这就是‘蓝色循环’项目,该项目将海洋污染物的整治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船舶污染物。”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党组成员洪燕说,升级后的“海洋云仓”还能进行污染物的收集、转移和处置,能够根据船舶污染物的不同属性,进行源头分类减量。
如今,渔民们在作业的同时,习惯性将污染物回收,这也得益于“海洋云仓”。
沿海村落的群众也被吸纳参与海滩垃圾清理和收集。通过回收海洋废弃物,享受补贴、增加收入,椒江形成了政府提效、企业增收、群众获利的海洋生态多元治理新格局。
只要扫描用海洋塑料垃圾再生的手机壳,就可看到该手机壳使用了多少海洋塑料,还能看到它的再生过程,是谁捡的、谁转运、谁制造等一目了然。通过“蓝色循环”项目,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业协同、公众参与的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新模式逐步形成。
今年10月30日,“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荣获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与此同时,10月27日,全省首笔海洋蓝碳(贝类)交易——大陈岛贻贝养殖固碳项目碳资产交易,也在椒江完成竞拍确认。
浙江水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10.05万元总价,拍得大陈岛2223吨贝类碳汇,折合人民币45.2元/吨。此次的交易,是椒江在海洋蓝碳相关探索和实践工作中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系统工程的第一步。
洪燕说,未来椒江会将“蓝色循环”与“海洋蓝碳”有机融合,实现蓝色经济双循环,形成从“海洋治理”到“海岛低碳”再到“蓝色经济”的迭代发展。
治海先治河
河流是一个流动的生态系统,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纽带,治海先治河。
椒江处于灵江水系下游,缺水,又难以治水。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椒江治水事业的独特性。
今年,椒江瞄准治水短板、紧盯重点断面,先后制定实施《椒江区水环境质量提升行动2023年度工作方案》、《椒江区水质提升“百日攻坚”行动方案》、《椒江区重点断面水质提升“一点一策”实施方案》等,共谋划部署了百余个治水重点工程项目。
截至11月底,椒江区省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1—10月县级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全省排名较去年提升18名。
在椒江葭沚老街,一个以人工水系重现江南风物的“水上葭沚”市场吸引游客驻足留影,这里的景观水,就是城市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
这些“恢复活性”的再生水,被用于河道生态补水、工业及景观用水等。这也是椒江破解污水处理难题及河湖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
目前,椒江区外沙岩头公共管廊工程正在抓紧施工,按照规划,公共管廊工程完工后,医化园区的医化企业工业污水将通过管廊运输,进入椒江医化工业污水处理厂实现净化处理。
医化工业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为椒江区每日河道生态补水新增10万吨打下坚实基础。据初步统计,今年前十个月椒江再生水用于河道生态补水约3818万吨,回用于工业企业约122万吨、景观用水约8.5万吨。
力破汛期污染防治难题,椒江还委托专业研究机构深入开展永宁河流域汛期、非汛期八大污染源强解析及汛期污染强度分析,引入走航式ADCP,以“它”山之石攻破环保领域污染物通量精准测算难题,着力突破面源污染防治“瓶颈”。
继与台州湾新区、路桥区建立跨界河湖联合河湖长制度之后,椒江也不断深化跨区域联防控制机制,针对永宁河流域、鲍浦河、椒北干渠、三才泾、岩头闸流域等河道交接断面水环境整治问题,分别与路桥区、黄岩区、临海市、台州湾新区等首次建立跨区域河流联防联控协议,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共治、协同高效推进跨区域河流污染治理。
执法与服务并重
今年椒江生态满意度得分为89.02,创历史最佳成绩。2017年至今,椒江生态满意度得分总体逐步提升。
椒江环保工作何以得到市民认可?椒江区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队长王平说,椒江始终坚持“生态为基民生为本”的绿色发展理念,逐步建成问题发现及时、预警溯源精准、分析研判科学、案件查办高效的全流程、闭环式、智能化问题发现和处置体系,实现环境污染问题及时、精准、科学、有效管控。
在“碧水”、“蓝天”、“净土”和“清废”保卫战中,椒江生态环境分局各科室因地制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党员的骨干作用以及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椒江区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以“执法大练兵”为主抓手,开展亚运平安护航、“绿剑2023”、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等各项重点工作,严格贯彻落实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职责,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9000人次,检查企业4000家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60件,行政拘留3起,查封扣押1起,限停产案件5起,轻微免于处罚案件6起。
今年6月,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在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椒江岩头分公司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进一步检验了该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响应机制和环境应急救援队伍的处置能力。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动期间,累计开展共计11轮次针对辖区政企协商企业和其他重点监管企业的全覆盖核查行动,共出动人次2000余人次,核查企业家数600余家次,对两家存在违法行为的重点监管企业立案查处。
不断创新环境执法模式的同时,椒江生态环境分局也持续优化环境监管与帮扶指导,充分调动企业的治污积极性,引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今年上半年,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环评审批并取得排污权。
该企业有个项目总废水排放量较大。对此,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分管副局长李展明多次到企业调研,提出工艺改良意见,召开专题总量调剂会议,帮助企业解决了遇到的环保难题。
他认为,对违法企业要“利剑高悬”,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帮助企业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对守法企业要“无事不扰”,当好“店小二”,靠前服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排忧解难。
该局打造“极简”审批服务,建立环保“一站式”专区,深化企业环保事项“一次性告知”,继续推行“代办员”代办制度,将企业环保事项办理由专业的代办员“跑腿”,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公众环境保护参与度
不断提升
自“蓝色循环”获环保最高荣誉——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以来,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来访,络绎不绝。
“蓝色循环”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原有接待能力略有不足,椒江专门对原先基地升级改造,扩大了展厅的面积,丰富了内容。
新基地运行以来共接待了 20余场来自各地政府及各级媒体的参观调研,彰显了椒江海洋生态治理的示范意义。
为了让民众深度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参与,椒江生态环境分局丰富主题活动,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全力构筑生态环保宣教新格局,营造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良好舆论氛围。
在今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该局又开展了“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宣传活动。活动通过发布宣传海报、微信公众号线上开设生物多样性科普小课堂、线下开展生物多样性科普讲座等方式,向群众介绍“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科普知识,呼吁全社会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
在世界环境日,该局又开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题宣传活动,举办绿色骑行打卡、环保设施开放、设摊宣传、线上有奖问答等系列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不仅如此,该局在浙里办企业环保助手发起“环保学习打榜精英赛”活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按学习积分评选季度、年度学习之星,兑换华为平板、扫地机器人等多重大奖。月均参加人数1万人次,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在全区各乡村文化礼堂,该局还开展了13场系列环保宣传活动,活动覆盖全区6个街道,13个行政村,现场发放《无废城市创建》、《生物多性保护》等生态环境宣传手册和生态满意度宣传折页8000余册,吸引群众观看环保公益宣传节目和生态满意度宣传视频人次约5000人。
随着生态环保宣教工作不断开展,椒江的公众环境保护参与度不断提升。台州市白云小学、台州市实验小学通过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认证,为全省仅有的两家。台州市学院路小学校长陈凌峰获得2023年“最美浙江人·最美环保人”荣誉称号。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际生态学校的成功创建在绿色创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可以推动学校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为绿色学校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展示空间。
台传媒记者谷尚辉/文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