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郑 红
眼下正是血蚶上市旺季,在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养殖户们正忙着采收血蚶。血蚶具有壳坚鼓圆、肉脆微咸、汁多血红、味道鲜美等特点,年关将近,量价齐涨。
“这几年,随着数智赋能养殖模式向现代化、生态化转型升级,血蚶对标国际一流食品安全标准,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包装,血蚶成功出口美国、意大利,打入欧美市场。”村党总支书记林后宜爽朗地向众人谈起,血蚶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去年得到上海市场的认可。上海市场广阔,这意味着养殖户们的钱包又鼓了一些。
好品质打开好销路
涛头村作为中国唯一“海上畲乡”,万亩彩塘成方连片,塘里混养着青蟹、血蚶等小海鲜。涛头村共有5000余亩养殖塘,全村300多户养殖户,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血蚶养殖,全村70%以上的经济收入,都来自这些周身裹满泥、个头小小、不起眼的血蚶。
为了更好地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推动养殖户增收增销,涛头村严格开展标准化养殖,打造血蚶共富工坊,汇集鱼塘体验区、展示厅、人才助富驿站、直播基地、共富广场和加工车间等6个区块,集中血蛤的展示宣传、技术支持、加工销售、加工检测等功能于一体。引进强村公司三门大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共富工坊,共同构建血蚶产销全产业链。
近日,大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开展巡塘检测工作。通过检测试纸快检查,沾上水静置60秒钟,将测试纸和卡度表上的颜色进行对比,指标在20以下就是合格的。
“检测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养殖塘的水质情况,只有塘里的水环境好了,养殖出的海鲜品质才能更好。”林后宜说,好品质才能打开好销路,2020年,涛头村成功创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近几年,涛头村血蚶不断“走”出国门,走上美国、韩国等地的餐桌。
“我们的血蚶经过共富工坊标准化加工车间进行分拣、清洗、加工、包装和统一质量检测,然后进入国际市场,比起之前一上岸就被抢收走的价格及国内批发的价格,每斤还能再高上几元。”林后宜说。
该村连续三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实现小海鲜年产值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超10万元。血蚶共富工坊已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村500余户养殖户,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实现一村富带动村村富。
数字赋能“共富鱼塘”
眼下,涛头村部分血蚶养殖塘正在试点建设“共富鱼塘”数字化场景,实时监测养殖塘内的温度、湿度、溶氧等指标信息,数智赋能养殖模式向现代化、生态化转型升级。林后宜介绍,人才助富驿站是工坊的智囊团,通过与省农科院水生动物研究所、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结对,提供养殖技术支持,助力血蚶养殖提质增产。
三门县对经营主体实施动态管理,重点掌握生产基地面积、产量、用药习惯、上市等情况,加强对用药、用饵等养殖环节的监管。同时,聚焦水产品养殖、流通、销售等多个环节,通过自检、监督性抽检、送检开展食品安全各项检测,确保血蚶出塘质量。
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倒逼小海鲜经营主体诚信经营,对标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出口日韩、欧美等国。2023年,初级水产品药残抽样检查合格率均为100%。
记者从三门县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该局致力于打通浙食链、浙农码多场景数据共享技术壁垒,实现血蚶产品全链条可溯。
该局率先在血蚶产业开展GM2D落地应用,实现血蚶从养殖、捕捞、运输、销售到消费的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构建一码贯通、多跨互联、公平透明、高效便利的现代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也就是说,让消费者扫一扫便能明明白白地看到,血蚶是由哪个养殖塘、由谁养殖的,养殖过程中用了哪些饵料等信息,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快速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