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事关生态环境、社会文明和基层治理的系统性工程,是城市文明程度重要体现,契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道路。2023年,台州市分类办围绕“提质扩面”目标,全面实施“两定四分决胜年”和“管理体系优化年”行动,以完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体系为核心,联动教育系统深化分类宣教,促进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创新化,不断完善和提升垃圾分类工作运行体系。以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垃圾分类绿色文明理念为出发点,大力弘扬资源循环利用精神,强化垃圾分类服务队伍建设,促进垃圾分类进一步向基层一线延伸,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水平,推动社会文明程度进步。
>>> 系统施治实现分类成效新突破
2023年,全市生活垃圾总量连续三年负增长,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城镇分类收集覆盖率均达100%,居住小区、商业街基本实施“撤桶并点、两定四分”模式,垃圾分类运行体系初步建立、公众分类质效不断提升。在住建部的垃圾分类考评中,连续八个季度获评全国大城市组“第一档、成效显著”;全市“拉风”志愿者服务工作在全省住建系统垃圾分类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在省暗访中连续两次排名全省第一。
垃圾分类全链条能力提升,是我市优化体系建设的法宝。抓住前端分类提效,在全市居住小区持续推行“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模式,落实存量居住小区分类投放点清零攻坚行动,推动新建、新交付小区在验收交付前完成设点工作,开展点位设置不合理小区改造提升工作。截至目前,在1729个居住小区推行垃圾“撤桶并点、两定四分”模式,在526条商业街实行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清运模式,确保督导员桶边值守100%。关注中端收运提档,积极推进“两网融合”,依托支付宝等公司,打造线上交投、线下回收的全品类全覆盖智慧预约回收模式,新建、改造提升标准化分拣中心共计6个,回收利用率65.83%。持续开展环卫革命,建立“不分不收”倒逼机制,巩固“桶车对应、四定一线”分类收运成效,截至目前,新增运输车辆32辆,新增运力218吨,新改(扩)建中转站19个。加强末端攻坚提速,实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攻坚行动,完善垃圾焚烧项目、危废处置中心等终端设施,市有机物循环处置(二期)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市区易腐垃圾集中处置能力已达350吨/日。截至目前,新(改、扩)建垃圾焚烧和易腐垃圾处理项目17个,总处置能力达1.38万吨,其中全市易腐垃圾日处置能力达1400吨。2023年生活垃圾总量同比2022年减少1.36%,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分类覆盖面均达100%,分类处理率86.13%,易腐垃圾清运量占比26.8%,垃圾分类整体的质量成效不断提升。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是我市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重要抓手。开展“禁塑限塑”整治,落实《台州市塑料污染治理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1-2023年)》文件要求,聚焦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药店书店等重点场所,强化主体责任,督促经营户合规使用塑料袋,全面推广菜篮子、布袋子。弘扬绿色消费理念,倡导文明餐桌、光盘行动;推行“净菜进城”,推广农贸市场易腐垃圾就地处理;快递行业全面应用45毫米以下胶带,累计使用可循快递箱1000万个,不再二次包装率达90%;开展全市宾馆酒店、民宿专项培训和督查,基本落实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三是开展机关单位垃圾减量专项行动。高标准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强制分类,推行绿色办公,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使用频率。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在省暗访中连续两次排名全省第一。
多措并举,深化联动,充分释放各条块活力。“社区+小区”模式开启分类治理新篇章,示范社区建设进入民生实事项目,并统一组织健全、分类精准、设施齐全、收运规范、群众满意的五方面建设标准;印发《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评分细则》,完善示范社区建设标准和评分细则,明确星级“拉风亭”评定标准和精品“拉风吧”设置标准。目前,累计创建50个示范社区和514个省高标准小区。“行业+物业”实现大变革。与14个市级部门联合下发了行业规范,坚持“一月一行业,一督一提升”,每月联合1-2个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联合发文、联合评估、联合通报;公共机构、国企、教育等行业带头示范,先后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工业企业垃圾分类现场会,并将逐步拓展至各行业,确保行业“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推动各行业垃圾分类工作每年有动作、有提升、有典型。目前,全市共276家物业企业直接参与分类,覆盖小区近900个。
>>> “拉风”志愿服务体系助力生态文明
每年的春分日和秋分日是垃圾分类的主题活动日,2023年的秋分日恰逢杭州亚运会,以此为契机,临海市垃圾分类办联合林怡志愿服务队在多个小区开展以“敲门行动促分类 秋分时节迎亚运”为主题的志愿活动,同时组织全市各镇街、各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秋分日”垃圾分类专项志愿服务活动。
本次活动为期一周,主要以入户宣传、桶边督导、随手拍随手改文明监督、随手捡随手分、餐饮不浪费劝导、包装不过度宣传、限制一次性用品宣传、餐厨垃圾随手分劝导等八种形式开展。
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们挨家挨户为市民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页及《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手册,指导大家如何正确分类和投放生活垃圾,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并详细讲解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与好处,鼓励大家坚持做好垃圾分类这一“小事”。尤其在桶边督导环节,志愿者们对错误分类及投放的居民进行再宣传、再指导,还给他们解读了不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相关法律法规。此外,活动现场设置了有害垃圾临时收集点,居民可以将家中的有害垃圾拿过来兑换小礼品。
2023年浙江杭州亚运会,是我国体育界几十年一遇的盛事,为做好迎亚运工作,弘扬绿色文明环保新风尚,台州市分类办依托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求创新、促联合、抓重点、破难点,涌现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工作案例,如仙居充分发挥共、青、妇等群团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在垃圾分类中的主力作用,开展志愿者进小区、进商超、进市场等服务活动;温岭建立市—镇街—村(居)社区三级阵地网络,广泛发动志愿力量,以村晚、主题宣讲、趣味游戏、健步走、公益骑行等形式,让分类更加深入人心;黄岩组织志愿者安排拉风乒乓球、拉风排球、拉风羽毛球等“体能+知识”双重竞技比赛,体验运动与分类的双重快乐等。
垃圾分类,是党委政府牵头的垃圾治理革命,也是广大群众必须跟进的一场生活习惯变革。为破除百姓“不愿分、不会分、分不好”的固有思维,台州市始终紧扣宣传发动这一关键,通过多维度构建“拉风”志愿者体系,全覆盖实施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程,引导公众实现了从“普遍怀疑、普遍抵触”到“普遍参与、普遍认同”的时尚转身,为全市高水平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构建了含“1个市级拉风学院、10个县级拉风分院、103个镇街宣教中心、1400多个社区拉风吧”的志愿者培养服务矩阵;通过分级分行业招募、培训和管理,全市组建了由756名分类讲师、3万余名督导员、10万多名学生、近20万名工青妇等为主体的拉风志愿者队伍;在“志愿浙江”平台拥有43万名垃圾分类注册志愿者,数量居全省首位;累计组织“拉风置换集市、拉风夏令营、拉风说宣讲”等志愿者服务活动17万余场,直接影响超300万人次。
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开展以来,通过志愿者们用心用情的宣传引导,广大市民对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逐步从“破茧”走向“蝶变”,群众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持续上升;全市生活垃圾“三增两减”工作不断深入,垃圾分类工作的质量成效提升明显。
下阶段,市分类办将继续对标一流、久久为功,进一步丰富提升“拉风”志愿服务体系,不断放大垃圾分类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更大范围引领广大市民形成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贡献更多台州力量。
>>> 校园垃圾分类教育点亮绿色未来
为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实践积极性,2023年4月,玉环市坎门海都小学开展了“垃圾分类进校园 共建美丽和谐社区”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分为互动游戏与社会实践两个环节。在游戏环节,同学们分组参与垃圾分类小卡片归类、“红绿蓝灰”有关古诗词默写、垃圾分类飞行棋等游戏,并根据成绩进行排名。在社会实践环节,同学们在海都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进海都小区开展入户宣传。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依据表现情况得到了各类垃圾分类纪念品,大家的脸上都带着意犹未尽的笑容。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巩固孩子们的垃圾分类知识,把绿色环保理念播种在孩子们心中,以点带面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目标。”该校有关负责人介绍。
2023年,市分类办携手市教育局,整合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社会资源,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知识进教材、进课堂,全面开展以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为主题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完善学校教育为主、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富有特色且形式多样的师生环境科学教育体系,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目标。
教育系统开展了丰富的校园垃圾分类活动。将垃圾分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德育教学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制幼儿园、中小学分类知识读本。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班课、寒假暑期社会实践等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开展以海报设计、文艺表演、知识竞赛、“变废为宝”手工制作、小视频、演讲、作文等形式的主题赛事,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不断增强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在校园内建立玻璃、金属、纸张、塑料等可回物的常态回收机制,同时以班级为单位持续开展“快乐集‘盒’”牛奶盒回收活动,激发学生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和分类意识。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深入,各县(市、区)教育系统亮点不断,如椒江的“开学第一课”、黄岩的校园餐厨垃圾减量、临海的家校协同、仙居垃圾分类“小红萌”品牌等。温岭涌现出横湖小学、九龙学校、温峤三小、太平中心幼儿园等一大批特色学校。天台创建的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标杆学校数量居全市前列。
各所学校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也做出了特色。路桥中学在多次检查暗访中名列绿榜,螺洋小学也承办了全市教育系统牛奶盒回收活动的启动仪式。玉环城关中心小学的垃圾分类“创客社团”、玉环中心幼儿园的“一班一特色”、玉环市新城学校的“玉环首个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施”、三门林迪生小学的“废物利用手工艺竞赛”、台州湾新区文华小学的“撤桶并点”等模式,成为台州垃圾分类里程碑上的明珠。
垃圾分类,教育先行。我市将继续以“平衡协调、长效稳定”为原则,坚持高水平推进教育系统垃圾分类,继续总结推广教育系统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案例,推动各级机关和各类学校的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