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通讯员陈艳红
1月24日,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斩获“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全市唯一。荣誉的背后,是椒江对改革创新的执着追求、对治污攻坚的高效推进和对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共进。
高效推进,治污攻坚狠下真功夫
入夜,登上椒江区闸口公园的望江台俯瞰,“超级碗”、酒罐驿站、观景廊桥、沙丘步道等景观尽收眼底,市民在公园里散步、跳舞,小孩子们玩沙、踩水嬉戏,呈现出水生态与人文艺术交相辉映的秀美景象。很难想象,被市民称作城市“最美一公里”的滨江公共空间,曾经煤场、砂场随处可见,附近还有众多“低散乱”企业。
由生态环境堪忧的“工业锈带”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秀带”,只是椒江治水成效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椒江始终把治水、护水、兴水摆在突出位置,在河湖治理、“污水零直排”建设、再生水循环利用等方面齐抓共管。建成全省首个企业端水质指纹溯源数据库,为精准溯源、高效执法提供依据。目前,椒江区国省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在全省90个县(市、区)排名并列第一。
为进一步打赢“蓝天保卫战”,椒江加大全域扬尘管控力度,实施重点工地、路段扬尘走航监测,让“椒江绿”常驻常新。针对医化园区等重点园区、重点行业企业,完成医化园区智能化监管主体工程建设,在医化园区重点区域设150个采样点、10个恶臭在线监测点位、4套异味敏感点在线监测系统、1套移动走航系统,有效防控环境风险发生。为进一步应对噪声污染,椒江生态环境分局搭建首个全国城区三维噪声地图,写入2023年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立体化、多方位、直观性呈现城市噪声,全面掌握辖区声环境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
加大执法力度,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3起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案例被列为典型,其中1起入选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2起入选省生态环境厅典型案例。“按照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向好、不能变差的刚性底线要求,我们严厉惩处恶意违法,切实发挥典型案例示范、警示、指导作用。”椒江生态环境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洪昌直说。
高位谋划,创新试点跑出加速度
椒江向海而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是椒江打好生态攻坚战的重中之重。
2019年,椒江在全国首创“海洋云仓”智慧治污模式,在中心渔港、大陈渔港铺设智能硬件,可分类回收含油污染物、废铅酸电池这两类海域污染物服务,打通产废、收集、运转、处置、监管等环节,实现船舶污染物全流程闭环治理。
之后,椒江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将“海洋云仓”与数字化平台“渔省心”相结合,做到海洋污染物存积、处置情况一目了然,并建立“三色码”生态保护信用评价机制,对每艘船进行智慧管理。
在船舶污染物得到有效治理的基础上,椒江进一步将海洋污染物的整治范围扩大,聚焦海洋塑料垃圾回收处理,探索“蓝色循环”模式,通过组织海上环卫、渔民渔船、沿海村落民众等,组建立体收集网,将收集来的海洋塑料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再分类运输至再生处置企业,用于生产新的塑料制品。同时,应用区块链技术,对海洋塑料全流程追溯认证。“蓝色循环”模式为全球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提供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台州实践、椒江经验,获得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就在“蓝色循环”获得“地球卫士奖”的同时,又一项生态首创在椒江发生。2023年10月27日,全省首笔海洋蓝碳(贝类)交易——大陈岛贻贝养殖固碳项目碳资产交易,在椒江完成竞拍确认。
此次的交易,是椒江在海洋蓝碳相关探索和实践工作中迈出的重要一步,但也只是系统工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