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嘴搭“板板”样个

程和平 /文

台州方言椒江话有句俗语,“张嘴搭板板样个”,指人爱说话,常常叽叽呱呱,说个不停。你看到这句话时,肯定会说,这“板板”俩字写错了,应该是“八八”。你说得很对,“八八”是八哥的别称。

八哥,学名鸲鹆,也叫鹩哥,能模仿人说话,台州人通常称“八八”。宋人笔记《负暄杂录》中说,“南唐李主讳煜,改鸲鹆为‘八哥’,亦曰‘八八儿’。”这大概就是台州方言“八八”的出处。“八八儿”,北京话念儿化韵bā bar,“儿”字不单独念,跟儿歌里“花儿笑,鸟儿叫”的“儿”不同。

对应儿化韵,台州方言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就是变调。对于入声字来说,椒江话的变调有两种情形,一是,变调+鼻韵尾ng,如“小叔儿”,读音跟“小宋”相近。另一种是,变调+拉长音,如“八八儿”,说成“八板”。后来,有人发觉把“八板”第一个“八”字的音也拉长,说起来更方便,听上去更好听,于是很多人“黄岩斜”,都按着“板板”来说了。我把标题写作“板板”,就是想直接从读音入手。

是拉长音,还是加ng,当然不是由着你性子来的,必须要满足各自的条件。讲这些条件,会有些枯燥。实践出真知,我还是给你举个例子,你先自己琢磨着。

拿数字一到十做例子。我先把数字全部写出来,你按照小时候学数数时的架势,从头到尾用方言念一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当中,一、六、七、八、十,读音短促,是入声字。要是知道了怎样的调调算是入声,很多读音方面的问题也都可以轻松搞定。

读完数字后,现在来背诵一下从前父母亲教过你的十二生肖歌,我抄录在下面,你也可以照着念。如果你有不同版本,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版本。“老一(印)细,老二好力气,老三名头大,老四迫山哈,老五(只变调)爬上天,老六(笼)倒路边,老七(庆)吃皇粮,老八(板)本姓羊,老九(只变调)猢狲形,老十(绳)叫天明,十一吃弗饱,十二供神道。”看看括号里的注音或提示,你应该会发现,这些数字,跟你刚才一板一眼读的已经有所不同,大多都被变调了。

实践之后,我们再来找规律。台州方言入声字的变调方式,原本只有一种,就是添加鼻韵尾ng。比如“老一细”,“一”读作“一ng”,“老六倒路边”,“六”读作“六ng”。但有一类读音,加不了ng。比如,普通话“安an”“三san”“连lian”“圆yuan”等以an结尾的字,到椒江话里,尾音n都被掐掉了,因为方言的读音系统里不存在a+n这样的组合。同样,跟这类字读音相近的入声字,也不能加ng尾。以“安”字为例,“安”读得短促些,就成了“鸭(跟压同音)”。由于“安”不带鼻音,因此,“鸭”变调后也不可能有鼻音(除非元音也改了)。加不了鼻音,就拉长音,二者必居其一。如“老八本姓羊”,“老八”拉长音,变成“老板”。同样道理,你在喊你们办公室的同事“小叶”时,这“叶”字也不加ng。

但有一个注意事项不要忽略,这种变调是出现在词尾的。比如,“鸭蛋”的“鸭”不变调,“养鸡养鸭”的“鸭”可变调。古诗文里的“鸭”字通常也不变调,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哪怕在句尾也不变,如南宋台州人徐似道的诗,“夜泊红楼市,朝餐黑笠家。浅溪才泛鸭,疏树不藏鸦。”(《缙云道中》)

拉长音和加鼻音都是入声字的专利。非入声字,不需要加鼻音,也不需要再拉长音(本来就是长音),光变个调就行。如“三”和“小三”,“张”和“小张(自带的鼻音)”“蛮”和“蛮蛮(闹着玩)”。

利用变调的特点,可以为考本字作贡献。比如,我们通常说的“念佛诵经”。“念佛”指念诵佛的名号,如“南无阿弥陀佛”。“诵经”指念诵佛教经文,如《法华经》《金刚经》。“念佛”,椒江话叫“念八佛”,三门话叫“念板佛”。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八”和“板”是短音和长音的关系,“八”拖长了音就是“板”,“板”的读音缩短了就是“八”,两个读音很容易相互偏移。因此,我们可以初步认定,“八”和“板”是一回事,本字应该是同一个字。然后,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可知,佛教有“东方八佛”之说,而“板佛”不可解。因此“念八佛”是本字,“念板佛”属记音。确定了本字后,“八佛珠”“起八佛头”等写法也都可以得到落实。

话讲得有点多,不知道有没有给你整明白。纵然是“张嘴搭八八样个”,也要解决问题才行。你说呢?

2024-04-06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97971.html 1 3 张嘴搭“板板”样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