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葛星星
今年以来,各大银行信用卡业务持续发力,不少银行加码现金分期业务,面向优质客户推出各种优惠措施,不仅提供折扣利率,还大幅提升额度。业内分析指出,近年来信用卡新增量减少,深耕现有客户遇到阻力,银行越来越重视优化业务结构,从传统的大规模获客模式向精准化的现有客户运营模式转变。
现金分期优惠多
与消费分期不同,现金分期是指信用卡持卡人将一定信用额度的资金转入本人银行借记卡或活期账户内的分期业务,转出后,持卡人可通过取现、转账或消费等方式将分期资金用于约定的消费用途,并按照与银行的约定进行分期偿还。
当前,多家银行积极推出现金分期业务优惠促销活动。例如,工商银行官方公众号最新通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办理现金分期享分期利率6折优惠,最高可申请5万元,最快几秒钟完成审核。
上海银行发布短信提醒,信用卡额度内有一笔现金可以转入储蓄卡中供日常消费使用,每万元利息仅约36.00元/月,折算年化利率约7.88%,具体以审核结果为准。
银行发力现金分期业务,是信用卡拓展生息资产的一个途径。信用卡是一个消费金融工具,更多用于消费支付,尤其增量放缓重心转入存量用户运营后,银行信用卡仅靠交易规模的业务模式压力越来越大,更需要拓展生息资产业务。
银行通常会给予老客户、优质客户更多现金分期额度,这类客户现金分期利率更低。对于新客户,想要获得现金分期,银行通过给予较低额度、较高利率的方式来控制风险。此外,银行也会与第三方智能风控企业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实时监控客户异常交易,进行风险预警,从而控制风险。
去年信用卡总量减少3100万张
信用卡业务是银行零售战略重点,也是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今年3月,央行发布的《202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23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67亿张,同比下降3.89%。也就是说,过去一年,信用卡总量共减少了3100万张,而2022年信用卡总量的降幅为200万张。
信用卡发卡量的减少,除了整体进入存量时代外,另外一个重要的背景是,信用卡新规也对金融机构提出更多精细化管理要求。根据新规要求,长期睡眠卡率超过20%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新增发卡,同时强化睡眠信用卡动态监测管理,严格控制占比。
根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包括中行、招行、平安等将近30余家商业银行发布公告,表示积极开展信用卡相关业务规范管理工作。整体来看,管理方向主要集中在清理睡眠卡、限制单一持卡人持超量信用卡和优化分期业务等方面。
随着信用卡市场增量客户的减少,银行需要在现有存量客户的基础上拓展业务,因此发力现金分期业务。相比基于场景的消费分期业务,现金分期业务对持卡人来说更灵活自由,不仅利于增强客户黏性,更能扩大生息资产,提高信用卡收益。尤其在今年消费金融压力上升的环境下,银行对这一业务的关注度更高。
加强资金用途监管
当前环境下,银行现金分期业务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今年5月,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发布《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信用卡透支类资产占比显著提升,资产类型分布日益均衡,2023年信用卡透支类资产在批量个人业务未偿本息总额中占比由2022年的2.05%大幅提升至39.15%。
为此,金融机构纷纷加强了对现金分期业务的资金用途监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2022年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13号),在分期业务方面,银行应当严格规范信用卡分期业务管理,为客户办理分期业务需要独立申请和审批,并以简明易懂方式进行信息披露;应当与客户就每笔分期业务单独签订合同,不得与其他信用卡业务合同混同或者捆绑签订。
此后,各家银行纷纷发布公告,加强对现金分期、消费分期等业务资金用途的监控和加大对违规挪用的惩处力度。
今年2月,中国银行再度发布《关于调整我行信用卡现金分期、现金分期随借随还资金消费、转账等功能的公告》,明确现金分期、现金分期随借随还资金不支持购房、投资理财、生产经营、归还贷款和其他违规交易,如有违反意图,将导致交易失败。
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需要在信息化、数字化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在客户精准画像、个性化推荐、场景服务、风险管控、运营管理等方面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打通和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数字鸿沟”,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实现对客户的无缝服务。在风险控制方面,银行也积极引入数字化抓手,通过大数据风控、智能化识别、AI机器人等方式,提高风控精准度和作业效率,建立贯穿贷前、贷中、贷后风控全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