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4月,浙江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这是浙江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千万工程”,助力“三支队伍”建设,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创新之举、生动实践。
文化特派员们带着各自的专业特长,进村入社区,为文化建设和精神富有想专门点子、造专门品牌、找专门资源。台传媒即日起推出《我是文化特派员》系列报道,带您了解文化特派员在山海水城写下的一个个助推精神更富裕、乡村更兴盛的生动故事。
徐 静口述 台传媒记者何 赛整理
如火的七月,临海大田人文乡村振兴学院挂牌仪式暨台州站诗教接力计划启动仪式即将在临海大田街道大田刘村举行。盛夏启,收获与播种并行——由我作为省级文化特派员引进的浙江省作协阅读品牌、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诗教计划”将与台州乡村相融相生,以文学+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我叫徐静,是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展陈外联部负责人。同时也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浙江省“新荷计划”人才之一,擅长诗歌、小说等文学创作。
今年5月,肩负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的身份,我和众多“蒲公英”们一起奔赴山海,扎根在浙江广袤的乡村田野里。背靠“娘家”浙江省作协、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的资源,我立志倾注未来两年的时光,做一位乡村文化的“播种者”。
为了留住乡愁,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带领团队,在富阳文村打造出了14幢新农居,让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在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选派启动仪式上,我听到了他的讲座——《我们向文村学习,让文村回到文村》,深以为然。之所以结对大田刘村,既是党员的职责使然,也因自己想回归乡村去学习传统文化,反哺传统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真正意义上把“文章”写在乡村大地上。
一入大田刘村,浓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村里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大田板龙、山歌《杜鹃鸟》、骨牌锣鼓、舞狮等,以及20多支活跃的文艺团队和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展现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乡村振兴的潜力。
为进一步擦亮这颗“明珠”文化光彩,我到村民家里走访,并邀请了村里的文艺骨干一起“唠唠嗑”。在多次实地调研和座谈后,我逐渐找到了“突破口”,致力于提升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的三个关键KPI:提升队伍文化专业水平、打造独特文化品牌、丰富乡村文化软景,助力乡村发展进一步转型升级。
此次派驻获得了临海宣传部、临海文联、大田街道及村里的鼎力支持,目前,我们共同制定的“临海大田刘村人文乡村振兴计划”项目书已经递交上级部门审核。按照规划,大田刘村主体将打造文化新空间、文化新见解、文化新传承、文化新展现、文化新表达、文化新窗口这六个全新板块,做足“从人到人”的文章,通过定期、定时、定点开展培训+活动,展示大田刘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艺术展示等,并组建提振专业的乡村文化艺术队伍,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回顾“沉浸式”文化驻村的两个月,“感动”二字不足以总结。6月5日,正逢芒种时节,“芒种”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当时,在我们省作协的牵头下,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文学名家大咖聚集在大田刘村,以文学之美、思想之光照亮乡村文化表达。至今,有些村民还提及当时的感想和触动。我想,文化的“种子”已经悄然进入了不少大田刘村人心田。
村况介绍:
大田地处临海“东大门”,大田刘村则是大田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文化明珠”,村里有62家企业,年产值超18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300余万元,外来人口3600多人。
与此同时,始建于宋朝的大田刘村,素有“崇文厚德,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22条家风祖训世代相传,大田板龙、骨牌锣鼓、山歌《杜鹃鸟》等多项非遗享誉中外。
目标:
项目完成后,将为大田刘村留下一个人文乡村振兴学院、一部戏剧、一个研学基地、一套IP系列文创产品或周边等。让这个村各个年龄层次、各个文化背景、各个身份归属的人,都能够在这里感受到认同到,扎下文化的根,从而感受到文化带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