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乐瑛:舞台筑梦者

龚乐瑛近照。(采访对象供图)

龚乐瑛,1964年出生,绍兴新昌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家协会会员、台州市专业技术终身拔尖人才、台州市龚乐瑛名家工作室的领衔人,曾任台州市文化馆副馆长兼台州市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2019年被聘为台州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2020年任台州市文史馆馆员。她1979年进入台州越剧团主攻小生,1994开始从事戏剧导演、创作、策划等工作,创作的作品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达70多次,多部作品和理论文章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出版作品选集《南竹丝语》。2018年举办《追梦台州》——龚乐瑛从艺40年个人专场。

台传媒记者陶子骞 方申玺 李 扬

来到台州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剧场里,面对舞台方向直射而来的灯光,有些刺眼,龚乐瑛早已习惯。偌大的场馆,没有观众,显得有些空荡。说句话,回声隐隐,像是她艺术人生上半场的回响。

6月底,龚乐瑛退休了。但她的生活节奏没太大改变。一个筑梦于舞台的人,实际上没有退休一说。早在十四五岁的年纪,龚乐瑛就离开石城新昌来到鹿城临海,开始了她唱念做打的越剧生涯。此后,从台前到幕后、从表演到剧作,她绕着这块四方台上下求索,至今未曾离开。

生活里,龚乐瑛对物质要求很简单,但一面对舞台,她就完全变了一个人。在舞台上,她严苛、精准,对所有的细节一抠再抠,掌控全场,有条不紊。

龚乐瑛拥有两个世界——生活与舞台。隔着幕布的那条路,藏着她艺术生涯的一念缘起和不尽攀登。

有梦:咬定青山不放松

龚乐瑛是在新昌的地方戏曲高腔陪伴下长大的。

1977年,龚乐瑛读初二,浙江省艺校到新昌招生。面对前来挑人的考官,她唱了一首《洪湖水浪打浪》。老师一听,“小姑娘条件不错,可惜正值变声期”。无缘这次招生,龚乐瑛没什么执念,安心回到学校继续上学。

转折点在两年后,台州越剧团来到新昌,找上了她。

“你们怎么知道她?”“去了嵊州,艺校的老师们还记得她,推荐给了我们。”

接踵而至的招生面试,让父亲觉得在越剧一途,女儿或有可为,就带着龚乐瑛来到了临海。临走时,父亲留下句:“你学了,就一定要学好!”就此,龚乐瑛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

在东湖体育馆,龚乐瑛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基础训练。晨起练嗓,再练形体、刀枪把子、乐理等基本功,她不觉得苦,唯独每每因为思念亲人而流泪。

半年后,团里进行考核,她差点被退回了家。原来,龚乐瑛参加的剧目《叶香盗印》是花旦戏,她第一次穿上高靴,面对刺眼的灯光,不知所措。好在越剧团领导认为她条件不差,假以时日,应能成器。在老师尹瑞芳悉心指导下,一折《打金枝》通过了省里的考试。龚乐瑛留了下来。

戏训班结束,所有的学员全部归属到台州越剧团。上世纪70年代末,越剧兴起,随着团里的男老生演员慢慢退出,女小生逐步接班,龚乐瑛挑起了大梁。

1983年,剧团排练越剧《剑情》,龚乐瑛扮演了其中的唐太宗李世民。该剧的导演、编剧都来自上海越剧团,这给她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那阵子,台上台下,总能看到她穿着高十几厘米、重四五公斤的高靴排练。后来,这部合作的《剑情》还参加了浙江省戏剧节。

到1987年,一部探索性的现代戏剧《无词之歌》又找上了龚乐瑛。浙江省导演协会会长程维嘉认为,剧中的女教育局长这一角色龚乐瑛应该能胜任。当时的龚乐瑛不过23岁,却要出演一位50多岁的女干部,她不敢懈怠,天天观察身边的中年人,后来在当时地区文化局石宝花老师的指引下,索性跑去行署大院和台州师专,近距离观察女领导和女教师的言行举止,日日揣摩如何演好角色。《剑情》《无词的歌》分别在省第三届、第四届戏剧节会演中获表演奖。经过多年磨砺,龚乐瑛也逐渐成长为台州越剧团的当家小生。

回首早年演过的角色,追求高品质的龚乐瑛说都不太满意,但她感谢那15年的越剧生涯,为自身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基本功,助自己从此在舞台上生了根。

有思:转益多师是吾师

龚乐瑛称自己是个按部就班的人:“你看,小时候省艺校来招生,去不成我也没什么,后来台州来招生,父亲让我来,我也就来了。”

事实上,年轻时的龚乐瑛沉默寡言,与如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她回忆,刚进越剧团时,虽然听了家里人的话,走了这条路,但背井离乡、孤身在外,她也不免怯弱。平日里,藏在心里的情绪,总会在与家人的通信中纡解一二。

但这不意味着龚乐瑛缺乏主见,在她的人生旅程里,有过那么几次不循规蹈矩。

在团里一开始,龚乐瑛住团部集体宿舍,一些年月后,她拥有了一个独立寝室。随着年龄增长,单身的她最后搬到了剧院的仓库间。

正因为这次搬迁,她结识了后来成为爱人的杜先生。两人因为工作原因有过交集,加上杜父工作的影剧院就在仓库的对面,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中只隔着一个小池塘。

一来二去,两人恋爱了。这时,宛如戏剧里那样,好事总多磨,龚乐瑛的家人希望她能离家近点儿工作,便向她提出:回新昌或者往北一些。

龚乐瑛的兄长当时在上海工作,就通过组织关系将她借用到上海。但龚乐瑛一颗心早已拴在了杜先生那里,在上海待了半年,她还是听从自己的本心,不辞而别回了台州。兄长怎么也想不到,一向听话的妹妹,竟会如此“逆反”。

到上世纪90年代,越剧市场下行,戏团面临改制。1991年,龚乐瑛又有了孩子,出于多种因素考量,她选择了转岗。当时,她爱人更希望她去台州影剧院,因为工作稳定,可以照顾家庭,从一般的观念出发,龚乐瑛觉得也许这样才是正确的。

但她最终还是没同意。

“我还是希望我的专业技能能够有所延伸。”龚乐瑛说,她放不下艺术。

1994年元旦后,“一根筋”的龚乐瑛进了当时的台州地区群众艺术馆。虽然不唱越剧了,但她依旧努力,开始投身于更宽广的艺术海洋。

龚乐瑛是作为戏剧干部加入群艺馆的。从台前转到幕后,身份发生了变化,更多时候是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龚乐瑛到岗之前,戏剧干部已经缺岗两年,因为没有交接,龚乐瑛最初对基本的日常工作也一窍不通,她只能一边找上一任戏剧干部询问学习,一边跟紧同事的引导,同时还主动翻看以前的文件,一步步摸索。

省里的比赛,台州也出现缺席状态。龚乐瑛就尝试当导演,好在唱了15年的越剧,凭借舞台经验和前辈老师们的指导,她迅速上道。1994年,她导演的小品《心灵交响曲》获得“嘉北杯”戏剧小品大赛二等奖;次年,《厂里来了女秘书》获得省小品邀请赛的二等奖。

但更大的问题出现了——缺剧本。刚刚兴起的小品,创作人才并不多。

龚乐瑛去找局里的“一支笔”周云卿,提及这个烦恼,哪知对方回了一句:“你为什么不自己写?”这一问,把龚乐瑛问住了。周云卿随即又说:“据我所知,你是爱读书的人。”

龚乐瑛确实爱读书,但这只是她的爱好,从来没有将之与剧本创作关联起来。

龚乐瑛深知,写剧本不是件轻松事。作为戏剧干部,应该一专多能,加上周老师又那么鼓励,“那么,我就试试吧”。

很快,她的第一个小品剧本《大山里来的母亲》出炉了。这处女作竟然获得了省创作三等奖、演出二等奖。龚乐瑛渐渐生出自信,从此佳作不断。她写剧本,几乎殚精竭虑。1997年,她创作讲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故事《换星牌》,七易其稿,写完才发现自己头发白了一大片;参赛完毕,人也瘦了一大圈。这出戏后来如愿收获好评,更是让龚乐瑛坚定信心:争取每年都有作品!

除了创作,群艺馆的工作,还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龚乐瑛只有逼着自己去“打开”、去沟通。有一回,当年的业务副馆长忽然对33岁的她说:“龚乐瑛,你终于会说话了!”

这里讲的“会说话”,是沉默寡言的她,如今变得开朗大方,爱与人沟通了。龚乐瑛这才发现,在一次次“打破常规”中,塑造了不一样的自己。

有志:少年功夫老始成

“艺术是个性的张扬。”龚乐瑛说。

通过戏剧创作这个途径,龚乐瑛逐步构建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艺术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她可以尽情讲述内心深处的故事,传递情感、理念、思考。龚乐瑛一发不可收。她陆续创作出了不同风格的小品《冬日的车站》《三碗不过冈》《父亲的唢呐》《弯弯的月亮》《今夜无眠》等作品,以及越剧小戏《换星牌》、台州乱弹《打瓜园》。

她喜欢选择接地气的主题,反映寻常百姓的悲欢,写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

此外,她还涉猎微电影和电视剧,创作的42集儿童剧《美丽的小梅花鹿》在浙江电视台播放,微电影《守》获得2016中国(台州)映山红微电影大赛单项奖——最佳编剧奖。

龚乐瑛坦言,写小品很难。小品的时长不能超过12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有人物、事件,又要有冲突转折。她坦承自己从未在专业院校获取系统性的学习,对人物的塑造、结构的串联,大多是凭着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和舞台表演经验所得。

“龚乐瑛小品创作的成功之路,可以通过她的创作足迹,从两方面去探究:一是对生活深刻的观察,二是对剧中人物独特的设计”“龚乐瑛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关心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一个热点、一个亮点都不会放过,善于于细微处见真切,于平实中见新奇,把小品小中见大、巧中见情的艺术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是原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浙江省著名剧作家钱法成,著名剧作家胡小孩为龚乐瑛个人作品选集写的序中所说。

为了写好故事,龚乐瑛深入街头巷尾观察,去往乡间向百姓讨教。她有随时记笔记的习惯,因为灵感稍纵即逝,想到就要记录。当她开始创作,前期构思往往花费时间颇多,可一旦落笔,几乎一气呵成。

上世纪90年代,龚乐瑛还没有电脑,剧本都是手写。每写完一稿,她都会去请教周云卿等老师,多方听取建议和指导,再重新改写。一个小品,通常剧本才五六张纸,但龚乐瑛的手稿,叠起来常常有上百页。

一开始,龚乐瑛也写外部矛盾,通过人物和事件的推进来营造戏剧矛盾,但近十年,她的创作风格有所改变,侧重于细腻的描述去刻画人物的内心,更多落笔于人物内心矛盾,而非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她的剧本上提示语比较多,写明人物的小动作,以此来帮助刻画人物内心。在剧情走向上,她也喜欢通过人物性格的延展、交织,来自然发展情节。

接受采访时,龚乐瑛忽然一句“稍等”就跑向电脑,修改起最近正在写作的一部话剧。打完那一句“人生有很多的选择,只要有梦想,就会有收获”,龚乐瑛解释说,刚刚脑子里忽然浮现出《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在访谈节目里聊到,人生不管有多大成就,其实每个人都逃不过那一个“终点”。

“人生只有一次,做决定的应该是你自己。”龚乐瑛说。

这是非常跳跃的思维模式,由一次视频访谈引发的触动,跃入了她自身的思考,最后落到纸面上,变成一行对白。

龚乐瑛的舞台作品大多也是如此,先感受而后表达,她更希望观众从戏剧中获得身临其境的共鸣感,而非枯燥乏味的讲理、说教。

“我是演员出身,相对更懂得人物塑造和剧情推进的描写,因而在表演时能够更好呈现。”她分析道。

转型这些年,一个新的龚乐瑛渐渐生长出来——在艺术上孜孜以求,追求“完美”,如同她笔下的人物,血肉丰盈。

自开始戏剧创作,龚乐瑛屡获大奖,其中包括了5次全国戏剧创作最高奖“曹禺奖”小品小戏奖、3次全国最高政府奖“群星奖”以及70多本省级以上的奖状。但她反复强调,创作绝不能只是为了拿奖,她有她的执着,“传播真善美,是当代艺术创作者的社会责任”。

近些年,肩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她,也引领和培养了更多年轻人取得创作上的成果。她一直希望,台州的舞台表演形式,能够百花齐放。

有情:壮心未与年俱老

龚乐瑛醉心创作,彻夜“织梦”,乐此不疲。

1997年,正值龚乐瑛确定目标之际,此时儿子尚不到7岁,无暇顾及的她直接把儿子送到学校读书。但是,她太忙了,不是忘记去学校接儿子放学,就是让儿子孤身在小区的凉亭里等待母亲回家。好多次,好心的保安帮忙照看儿子,把姗姗来迟的她痛斥了一顿。后来,好在有朋友、同事和邻居的关照,儿子也健康地成长了。

对此,龚乐瑛十分内疚,提及时忍不住眼眶湿润。好在,儿子成年后安慰她:“你看,我这还不是好好长大了吗。”更为幸运的是,儿子也喜欢艺术。一家三口在一起,探讨得最多的还是艺术。她也从儿子的观点中了解到年轻人的喜好,她会和儿子一起跑去各地,观看各种各样的剧种表演。每当看到其他地方的舞台设计有值得借鉴之处,她就会默默记下,希望在下一次编导时能够提供新意。

她还会时不时看一看《台州日报》等报刊,保持对社会的关注,寻觅灵感来源。在她看来,作为当下的创作者,当然应该关注社会时事。

她也会看一些电视剧,比如说《觉醒年代》《潜伏》《大明皇朝》……像前阵子播放的《庆余年》第二季,她也很欣赏,除了人随剧火的编剧王倦,她能准确说出小说原作者猫腻的名字。一部电视剧,她会抱着学习、研究的心态,翻来覆去看上四五遍,揣摩编剧的手法、结构、台词。

“我喜欢看剧。”龚乐瑛谦虚地说,“我才初中毕业,高中仅念了一年,这是我获取养分的捷径。”

今年,即便临近退休,龚乐瑛也丝毫没有停下的迹象。

4月,她受邀编导的原创民族交响情景音乐会《宋韵台州》,获得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入场券,在上海音乐学院歌剧院上演。这是她退休前的最后一部舞台作品,却破天荒挑战起“民乐”。她打破传统民乐的单一表现形式,融入情景剧元素,串联整场,增强观众的视听体验。除了设置丰富的舞台场景,她借力于台州书画院,将包含台州元素的书画制作成背景视频,进一步加强舞台的沉浸感。对此,观众反响热烈,业界好评如潮。

6月末,她首次尝试创作的一部青春类话剧也已出初稿。当被问及对于台州戏剧的未来有何想法,龚乐瑛又提到了自己钦佩的女性导演王潮歌,欣赏对方的“印象”系列,希望有机会将台州的文旅元素与戏剧结合起来,在台州也做一个“沉浸式”舞台;也提到她最为敬佩的田沁鑫制作的《典籍里的中国》,是她最念念不忘的节目。

“我在台州待了45年,远超自己的故乡,我感恩山海台州对我的包容,也热爱这片土地,今时今日,依然有着书写台州的冲动。”龚乐瑛说,“退休只是职业生涯的终止,但对艺术的追求,我永远在路上。”

如果说,从前的龚乐瑛,在生活之外,寻获了舞台这片小天地,今天,台上的“藤蔓”,已从幕布下方,渗透进现实,两个世界互通养分,交织融合。于她而言,舞台已成生活。

正似她的笔名“南竹”,她像一根扎根“舞台”快半个世纪的竹子,节节生长,向上、坚韧、自由舒展。

熟悉龚乐瑛的人都知道,她不大喜欢工业化的事物,而更偏好自然、传统、古老的年轮。如今,她把家安在了有“台州文化之根”之称的章安。

她喜欢闻周边乡野的气息,徜徉在乡间小路上,融入稼穑的快意之中。“和周边的老百姓打交道,左邻右舍也当我是朋友了,自己推开你家的门就进来‘卖白搭’,隔三岔五还会送些吃的过来。”她笑着跟记者介绍。

这一切为她的创作,营造了绝佳氛围。

也许是岁月冲刷了她的心性,相较于老照片上,龚乐瑛的面容柔和了许多。她告诉记者,近两年她一直在反思,从前的自己,在艺术创作上过于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已慢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应该多些包容,打破“我执”。这是另一个境界的龚乐瑛了。

送走我们,龚乐瑛转身回了小院,继续书写。她又要在艺术世界里驰骋了。

2024-07-08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05095.html 1 3 龚乐瑛:舞台筑梦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