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看仙居如何谱写人文乡村的共富协奏曲

>>>杨丰山风景美如画

>>>雪天的高迁村古建筑

>>>感德村村貌

>>>山下村一角

>>>文化特派员牵头开展文化调研活动

台传媒记者 张妮婷 王依妮/文 仙居县委宣传部供图

核心阅读

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这是摆在仙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于是,一批批农村指导员、文化特派员带着资源奔赴乡村;一场场村民大会上诞生了许多发展金点子;奋斗在乡村发展一线的村干部在一次次实践中找到了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径。

他们汇成了常见常新的乡村,并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正见证着乡村的伟大巨变,见证着仙居经济社会的更高质量发展——人才与项目涌入乡村的旷野,广袤农田成为创业兴业的沃土,文化礼堂里唱响一台台好戏,一项项民俗活动带着村民嗨起来,更多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 “一池春水”被彻底激活……

如今的仙居,广大乡村既塑形,更铸魂,切实满足着农民群众更高精神文化需求,在村民的期盼与合力中,趟出了一条条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子,谱写出了一首首人文乡村的共富协奏曲。

焕新历史文脉

支起文化招牌

“真没想到神仙居旁还‘藏’着这样一座古香古色的村落。”7月8日,参观完高迁村内保留的古建筑,来自上海的游客张阿姨不禁发出一句感叹。

徽派庭院雕梁画栋,马头墙、彩绘、石雕等装饰艺术与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主体建筑巧妙融揉,河、塘、房屋建筑等各点位命名均有史实可依,牵系着人们对历史文脉的感知。近一公里的老街上,有100多处明、清的历史建筑,漫步其间,脚步叩响脚下的石阶——古与今,在这一刻交汇对照。

“2013年以前,这还是一座缺少特色的古村。”高迁村党委书记吴海涛向记者讲述起村庄的“前世今生”。

当时,农业是高迁最“拿得出手”的成绩,可仅限于自给自足。尽管坐拥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却未有保护、传承的意识。

“建筑大致都在,但文脉的挖掘很粗糙。许多东西只知道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却不了解意思。”吴海涛说,那时,许多比他年长一辈的老人也说不出所以然。

当务之急就是“抢救性”收集各类文化遗存。2013年,高迁村两委班子组织村里五六位有文化的老人,启动族谱修缮工作:在上世纪90年代找回的吴氏族谱的基础上,四处走访采集信息数据,将族谱、家风家训、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汇总成文字,补齐缺失的脉络,编写《吴氏宗谱》。

“这项工作做了一两年。仙居高度重视,还指派县文联作为帮扶团协助工作,一同挖掘了很多素材。”吴海涛说。

在整理完成50多本宗谱后,高迁群众找回了缺失的文化自信。重阳节活动时,吴海涛带头为村里的老人讲述高迁故事,大家都听得入迷。

而这也为高迁能主打“文化牌”奠定了基础。2014年起,高迁村属于“意思意思”性质的25元门票也索性取消了,完全免费对外开放。“不知道会有这么多人。”村里第一家民宿观景商务宾馆在2014年成立,女主人吴小云兼开面馆,门票取消后的一天,竟卖了500多碗浇头面。

2015年,神仙居成功创建5A级景区,扩容后的景区出口紧邻高迁村,旅行社带团上山前、下山后,被导游带到高迁古村逛一逛更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抓住全域旅游带来的机遇,高迁村投资380万元打造包括针刺无骨花灯非遗传承基地、记忆高迁展厅、捷报馆、契约馆等“高迁八景”,组建常态化的表演队伍,再现了高迁大鼓、古婚礼、折子戏、卷地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全村已有70多家民宿、农家乐集聚发展,带动200多人从事相关行业,年接待游客18万余人次。

“但古宅不能千篇一律都用来挂字画,还要植入与文化有关的、受年轻人欢迎的新东西。”吴海涛说。

如何从文化富矿中挖掘出最适宜现下的内容,创造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耕读传家”是整个高迁文化的灵魂,也由此展开了乡村发展新篇章——

引进名家工作室定期开展艺术美学赋能传统技艺培训,开发寻迹古村、无骨花灯制作等研学线路,开发捣年糕、磨豆腐、蓝印花布印染等与时俱进的旅游特色体验项目。

成立强村公司高迁实业有限公司,引领全村农家乐、民宿集聚发展,先后引进神仙居游客集散中心、生态停车场、院士之家、新吉奥芳草地房车营地、寻仙记演艺剧场等一系列文旅项目。

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更凝聚起乡贤力量,高迁乡贤、浙江妙禾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天星投资6000万元打造书院及康养中心,承诺要在文旅项目中延续耕读文化,将“全世界最好的书”免费带给年轻人,并且不定期为老人开展保健活动,目前已完成土地性质规划并签订协议,流转了100多间民居……

浸润清廉文化

汇聚发展动能

位于白塔镇中南部的感德村是仙居推进“人文乡村”建设的另一作品。

傍晚,沿着村道一路向里,感德村支部书记王明奇不时弯腰捡一捡,将路面发现的垃圾收拾干净。经过感德堰,有孩童和老人正戏水纳凉,见到王明奇,都不约而同的与他打招呼。

呼应村口那道别致景观凸现的“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16个字,可以真切感受到当地村民浸润清廉文化,对王奇明敞开心扉的认同。

1984年,退伍回村的王明奇当选为村主任,第二年,老书记主动让贤,将发展的“接力棒”交到了他手上。

带领一个穷山村发展,担子不轻,上任之初,村集体账户上只有8.23元的家底。年轻时,王明奇烟瘾很大,但有一次,村里有位困难群众来办事,按照“惯例”分香烟给村干部们。他的家境王明奇十分清楚,平时抽不起那样的香烟,这分明是为了来办事特地买的。这件事对王明奇触动很大,为了从源头上阻断他人送烟贿赂之路,干干净净地为老百姓办实事,他就此戒了烟。

在他的影响下,其他村干部也都把烟戒了,并严格遵守“六不守则”,即:不赌博、不饮酒、公共场所不抽烟、不到娱乐场所消费、不到老百姓家白吃饭、不搞宗族派性。村内老百姓受村干部影响,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简办红白喜事。

“改革开放后,外出经商的村民多了,闲置的农田、土地多了起来,我们充分征求了村民意见,为每个村民保留了4分口粮田,对剩余的土地统一流转,增加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王明奇坚持,村务大事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群策群力、投票表决,“因为这是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需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哪怕有一户人家不同意,这个事情都办不得。”

于是,土地流转、林权改革、建造大桥、架设有线电视、硬化水泥路面、建设电话村、开发“农家乐”、培育“神仙居”早餐品牌,村里每一步的重大发展,都在村民的积极参与和见证中稳步进行着。40多年间,每笔钱都第一时间入账、每笔钱都事无巨细公开,群众对村里的家底了然于心。

也正因如此,感德村经历过二次撤并、调整,村两委班子多次重组,但几个自然村的党员和村民都充分信任王明奇。

“村民一点点尝到了发展的甜头,集体经济也一点点积累起来了,对村干部的信任度自然也更高了。”王明奇说。

2008年,感德村从外地引入白茶、黄金茶等珍稀茶叶品种,按照绿色生态生产标准进行管理,每年炒制的新茶在市场上可是抢手货,每斤可以卖到1000多元。近几年,神仙居景区火起来了,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为避免盲目无序开发,感德村将村子划定为开发区域和保护区域,在村班子的牵头下对村庄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另一方面,动员村民发展民宿产业,承接神仙居的溢出客流。

而感德村风清气正的乡风也吸引众多项目慕名而来。2016年,上海客商在实地考察了20多个村庄后,被感德“没有村干部谋私利”的清廉文化打动,选择将项目落在此地,一口气签下了4年的合作协议。

几年间,艾绿芳香度假小镇项目、悦榕庄(悦柳)、融悦等高端品牌酒店也相继落地,这些租金收益用于壮大相关村集体经济,惠及感德村1567名、472户村民。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到210万元,村集体存款从1984年的8.23元增加到1000余万元,年底村民分红人均1200元。

传承农耕文明

延伸产业链条

沿着公路蜿蜒而上,杨丰山的秀美风光逐渐呈现在眼前。层层叠叠的梯田里,水稻秧苗正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

杨丰山村,坐落于朱溪西北面,海拔400多米,有着两千多亩古越梯田。据《康熙仙居县志》记载:“在县南四十里,一名阳峰。上多沃田,登之万山皆伏。每晨起四望,云气澹沱弥漫上下,拟之云海。日出则露数峰,如翠螺,隐隐闻鸡犬声,盖仙界也。”

杨丰山梯田水稻传承着古越梯田稻作文化的智慧,与下汤遗址的“万年稻”一脉相承。

基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特色的人文基因,杨丰山村大力发展以大米为主导的特色农业,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各方力量源源不断地“上山”,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2014年,杨丰山村号召村民绿色种植,推出绿色稻米;2016年,杨丰山“四好农村路”修建完成,蜿蜒在梯田间,长6.5公里的田间道路由原来的4米拓宽至6米;2019年,中国水稻研究所就与杨丰山村展开结对帮扶,每年免费为村民提供千余斤优质水稻种子,同时提供技术指导。

稻米品质实现跃升,农户收入不断提升。现今,杨丰山的梯田面积由原先500多亩扩大到如今的2500多亩,杨丰山大米的价格从原先的两元五角一斤到现在的十六元一斤。

2023杨丰山梯田花海半程马拉松鸣枪起跑,400余名跑友齐聚杨丰山共赴春日之约。6月,浙江首届古梯田农耕文化周暨“九三助共富”杨丰山插秧节举行,现场摸鱼、抓鸭、赛插秧,欢声阵阵。

“杨丰山拥有着独特的梯田风光,潜力巨大,发展文旅大有可为。”杨丰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方平说,早在2014年,朱溪镇就举办了首届“走进仙居朱溪港,聚焦大美杨丰山”采风活动,摄影师们用镜头记录下了梯田美景。

而后,杨丰山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办了一场场丰富多彩的丰收节、油菜花节等各类农事节庆活动,吸引越来越多远方的客人和摄影爱好者前来。

旅游兴起来了,山上的业态也丰富起来了。

近年来,杨丰山强村公司——仙居县杨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了带动发展的龙头,其集农业、休闲旅游、研学、康养、特色餐饮等业务于一体,同时聚焦文化产业发展,深挖乡村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非遗传承、民俗体验、研学教育等方面的“文化引领”行动,不断加速农村碎片化资源集中转化利用。

此外,以林洁、王伟敏、徐海杰为代表的一批乡贤将项目带上山,将流量带上山,仙居县烟霞杨峰山露营地服务有限公司、云上杨丰民宿等陆续在杨丰山村安家。

“客人在杨丰山游玩之后,总要带点大米回去,我们一个月就能卖一千多斤杨丰山大米。”在云上杨丰民宿的休息厅,负责人王伟敏指着角落的几箱大米礼盒,说,“我们每个月都要从强村公司拿货,看,这里原先堆满了大米礼盒,现在都卖得差不多了。”

记者手记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如何引导广大农民追求更有品质、更加文明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共富是乡村振兴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仙居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令人欣喜的是,不论是高迁村、感德村还是杨丰山村,他们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满足群众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本村的文化基因和人文资源,通过文化引领、产业带动、人才支撑,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让乡村文脉更厚实、文化更繁荣、文明更深入。

在一批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文化共富示范村”背后,是仙居人文乡村建设的久久为功——

打造特色IP。仙居围绕地域环境、资源禀赋、人文风貌等,系统挖掘梳理在地文化,实施仙居历史文化挖掘研究工程,深入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发掘弘扬地域民俗乡风、儒学传统、人文精神等文化资源,形成下汤文化、山水文化、御史文化等主题文化IP,切实活化文化地标、转化产业优势、润化乡风文明,在激发群众爱国爱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同时,实现了文化与产业的共同繁荣。

繁荣文化产业。仙居牢固树立“文化+”理念,深入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催生新产业、新创意、新业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如今,“仙里仙气"“埠八样”“云上杨峰”"茶隐小院”等网络文化创意工坊为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人气产品杨梅酥、杨梅酒,还有“如意桥”网红雪糕等产品备受好评,杨梅节、油菜花节、杜鹃花节、星空音乐节、龙舟邀请赛等大型活动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彰显乡村人文魅力。

夯实文化之基。仙居实施文化惠民暖心行动,加大力度优化文化空间布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打造乡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其中,“文化顾问团”和“文艺星志愿”服务队与各村结对帮扶,开展村史、村歌、村艺等培训指导;文化乡贤、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担任“文化村长”,通过开展名家讲堂、文艺骨干培训班、非遗研学等方式培育乡土文艺人才队伍;在“大气仙居文化共富”主题创作采风活动中,一批以乡土文化、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题材的精品力作涌现。

在人文乡村建设上,仙居以文脉厚村、文创富村、文化惠村、文艺塑村、文明润村、人才兴村等六大工程为突破口,做到了村村有特色、处处有亮点,实现了农民更富裕、生活更富足、精神更富有。

2024-07-12 ——看仙居如何谱写人文乡村的共富协奏曲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05367.html 1 3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