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先生存后传承

张笑川雨

“做艺术,一定要能赚钱。”这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汤春甫一直倡导的理念。幼时,父亲去世,他为了生存,上山跟师父学习干漆夹苎技艺;年少为了谋生,他远渡南洋,在国外塑像近10年,赚取了第一桶金。拥有资本后,他才回国创办公司,完善、发扬这项传统技艺,完成对国外的文化输出。

其他非遗项目亦是如此,只有让非遗传承人生存下来,非遗技术才能够得到传承;让非遗传承人“富起来”,非遗传承才有更大可能“活起来”。

民俗学者马知遥曾介绍,“其实,大多数的非遗起初不是用来观赏的,而是谋生的一种手段。”非遗文化必须要有机融入到生活化场景中,才不会成为标本。就如干漆夹苎技艺,原本可用于塑像、修建宫殿、制作牌匾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场景消失,该技艺就向着博物馆、艺术馆、餐饮文旅等新兴场景延伸,探索各种需要应用漆艺的领域。技艺能应用,才有生存空间。

非遗生存,要让传承人看到技术本身的经济价值,成为“受益人”。时至今日,仍有很多非遗技艺采用传统的“师带徒”的模式,在出师前没有经济收入,还要为师父打杂。学习成本高,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如果能让学习初期就创造收益、让技术提升带来收入上升空间、让非遗技术可应用于多领域,使技术本身就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相信会有更多“受益人”愿意成为“守艺人”。

非遗传承人想要拓展生存空间“富”起来,则需迎合现代市场进行创新。在制作工艺上,要了解年轻人喜爱的表达元素,紧跟潮流。比如金华火腿通过跨界合作的形式,推出火腿冰淇淋等新奇产品,不断拓展产品“朋友圈”。展现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借助电影、短视频、直播等可视化、场景化的呈现,让非遗变得鲜活。台绣就将作品融入到《伞少女》动画电影中,进入更多年轻人的视野。花丝镶嵌代表性传承人何青则开通抖音号,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讲解玉石蜜蜡和花丝镶嵌工艺,1年多收获了超200万粉丝,累计卖出工艺品超30万件。

因此,非遗技艺想要依靠外力,还得先从内部创造生机。先谈生存,再求传承。

2024-07-17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05716.html 1 3 非遗,先生存后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