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养海鲜,盐碱地变“金银滩”

陇达水产养殖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彭仁凯展示刚捞上来的石斑鱼。

石斑鱼养殖基地

首批援疆科技特派员、浙江大学教授舒妙安(右)在现场指导。

石斑鱼

养殖户在清理池子。

南美白对虾

鲻鱼养殖

新疆苏盐水产养殖基地

下载望潮客户端 更多精彩等你来

台传媒记者蒋回力 雍 昕 高鲜朝

“再过个把月,一斤重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就能上市了,阿拉尔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尝到正宗的‘海鲜’。”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四团陇达水产养殖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彭仁凯开心地说。

大棚内,热气腾腾,深蓝色的“海水池”一字排开,增氧机在卖力工作;大棚外,秋风送爽,整齐连片的大棚蔚为壮观。

新疆地广人稀,分布着广泛的盐碱地。全国15亿亩盐碱地,新疆就占了三分之一。

第一师阿拉尔市,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第一大沙漠)北部。“海鲜陆养”如点沙成金,让离海洋遥远的内陆新疆成为海鲜养殖宝地。

在常人眼中,盐碱地是“不毛之地”,种啥啥不行。但正是这种特殊的土质,为一些盐水生物养殖创造了奇特的机会。“海鲜陆养”新模式,正在包括一师阿拉尔在内的南疆地区试点推广。

2023年9月以来,浙江先后组织两批援疆科技特派团来疆开展科技帮扶。经过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和台州市援疆指挥部的牵线搭桥,首批援疆科技特派员、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水产养殖学科教授舒妙安研发出“盐碱水的‘类海水’调控技术”,为陇达水产养殖农民合作社成功养殖石斑鱼指明了方向,打通了“海鲜陆养”模式的“任督二脉”。

舒教授向记者解释,在盐碱地上建立设施化大棚海产养殖基地,让“海鲜”们在盐碱水里“入乡随俗”。在这样的“人工海水”里自然生长的水产品,不但肉质细腻、口感鲜美,而且健康无污染。开展海鲜工厂化养殖潜力很大,既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活海鲜,又能为养殖户增收,还能充分开发利用新疆广袤的盐碱地资源。

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试养成功,让彭仁凯又生出了新的想法,他明年准备接着尝试金鲳鱼、东星斑等海鱼的养殖,让合作社15个大棚都“住满”海鲜。

“新疆的海鲜产品成为新晋‘网红’特产,希望能让更多人有机会品尝。”台州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阿拉尔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牟锡荣表示,他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的指示,持续加大对盐碱水养殖产业的支持力度,将盐碱地变成“金银滩”。

2024-09-26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11156.html 1 3 沙漠养海鲜,盐碱地变“金银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