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台州废塑料高值利用的“绿色逆袭”

台传媒记者谷尚辉

在椒江大桥附近的“海洋云仓”,环保志愿者、当地渔民、环卫工人、拾荒者等收集的塑料瓶、废旧渔网、浮标等海洋塑料垃圾初步粉碎压缩后,再运送到再生工厂,根据客户需求生产出塑料原料粒。

这一台州市首创的“蓝色循环”模式,通过市级部门、沿海县(市、区)政府、企业等共同发力,形成了海洋废塑料收集、运输、再生、高值利用的可循环价值链。

近年来,台州“无废城市”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废旧物资、生活垃圾以及工业固体废物等收运体系建设与融合,PCR再生材料也得到国际市场高度认可,这为来自生活、工业的废塑料实现规范化、规模化回收和循环利用提供了可能。

系列整治倒逼行业转型

台州是中国塑料制品重要的源头产地和集散中心。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从塑料模具、塑料机械制造,到塑料制品生产,再到原料贸易和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上世纪90年代,在原料与产能均不足的发展阶段,废塑料等具有较高回收利用价值的固体废物,成为台州制造业相当重要的原料来源。但拆解后的各种余料和废件,以及提取金属成分后剩下的强酸等,对当地环境带来极大影响。

2019年,中国颁发废塑料进口禁令后,台州本地有技术有资本的企业转为集中本地回收,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废塑料再生产业,通过废塑料收集、分选、破碎、清洗、二次造粒出售或者在自身产品生产中掺入一定比例的废塑料粒子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但废塑料的回收造粒和再加工,会造成一定污染,需要按照环评许可要求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才可合法生产。

为此,台州市针对废塑料小散乱企业和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了系列整治,严格的环境监管使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倒逼行业从“低小散”转向“集团化、规模化”转型。

在新塑料经济的发展趋势下,台州也在加大塑料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处理力度,提高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和再生塑料的使用比例。

“消费后再生塑料材料PCR来源于终端产品的组件、包装等材料,比如使用过的食品日化品包装、家居电器、汽车拆解等。”市生态环境局土壤与固体废物化学品处负责人康乐介绍,这些材料在产品循环链中已完成其价值,但又无法回到产品链的初始端,因此通过物理回收或化学回收的方式使其变成具有价值的工业生产原料。

他认为,PCR材料可追溯性认证体系,是证明生产的再生材料从原料回收到再生产具有全链条可追溯信息,能有效解决用原生材料充当PCR材料的问题。

塑料再生推动绿色升级

浙江通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力”)是台州最早研究改性塑料的企业之一。

该企业通过为下游塑料生产企业提供PCR,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对接国内外头部企业。比如台州市东宏家具有限公司通过使用通力的海洋废塑料PCR,其生产的桌椅等日用品出口海外,成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供应商。

这也使包括通力在内的PCR生产企业开展碳足迹全链条追溯成为台州重点扶持对象。PCR生产企业从原来的单一行业、单一的废塑料回收加工变成一个全产业链的企业。

“PCR对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企业在塑料制品当中添加一定比例的PCR,将有可能减税甚至免税,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相比较PCR生产企业,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的蓝色循环模式,则是通过另一种模式在推进减污降碳和绿色共富发展。

人们通过收集、分拣渔网、泡沫、塑料瓶等海滩、海洋塑料垃圾,以高于市价两到三倍的价格卖给“蓝色工厂”,形成市场对海洋环境治理正向激励机制。

“蓝色工厂”是加工企业。通过OBP海洋塑料认证、GRS全球回收认证,实现海洋塑料再生粒子全程可视化追溯,为废塑料再生粒子提供在国际市场上的高附加值。

该模式真正打通了海洋塑料的治理、产品高值利用和渔民共同富裕的路径,实现了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

目前,“蓝色循环”已经覆盖台州所有沿海县(市、区),并在浙江省宁波市、舟山市,山东省青岛市和海南省三亚市等地得到推广,累计收集海洋塑料废弃物约3000吨,成为中国单体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量最大的项目。

2024-10-14 “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12386.html 1 3 台州废塑料高值利用的“绿色逆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