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广双季茭白“三改两优化”栽培技术、化肥减量增效“三新”,助力茭白抢“鲜”上市

黄岩:“茭”出致富新答卷

茭农们在打包刚采收的秋季茭白。台传媒记者沈海珠摄

台传媒记者沈海珠

台传媒通讯员孙红红 朱幼萍

“山中白玉,水中人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对绿色食品的追求,茭白的市场需求逐年上升。眼下,正是秋季茭白丰收的季节。连日来,黄岩的茭农们忙着采收秋季茭白,凭借鲜甜水嫩、品质优良的特点,当地的秋季茭白一经上市就走俏市场。

黄岩是“中国茭白之乡”,也是全省最大的双季茭白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设施茭白生产基地之一。目前,黄岩双季茭白常年生产规模达2万余亩,年产量近3.1万吨,年产值超1.6亿元。

秋茭供不应求

秋日茭叶随风舞,绿浪翻滚茭白香。10月16日,记者走进黄岩区北洋镇官岙村茭白种植基地,看到成片的茭白迎着风翻滚着绿浪,嫩绿的茭白叶一丛丛挺立水中。茭农们穿梭于茭叶之间,将成熟的茭白从水田里拔起,剪掉长叶,装入筐内,一派丰收的景象。

“我们通过使用杀虫灯、天敌、黄板等进行物理杀虫,利用生物防治控制化肥施用量和用药次数,并使用有机肥,这样种植出的茭白产量高、个大、色白、口感佳。”台州市黄岩官岙茭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良珍告诉记者。“我们基地种植了400多亩茭白,今年秋茭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价格高于去年同期。目前收购价格为每公斤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元。现在上市初期每天产量为2500公斤,供不应求。”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茭农们收割了茭白后,将茭白叶直接还到茭白田里。“将茭白叶直接还田或还地覆盖,可防草害和水土流失,又可保湿抗旱。直接还田并结合免耕栽培,有益于第二年除草和及时删苗定植,促进茭白早生快发。”蒋良珍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黄岩双季茭白全面推广“三改两优化”(改设施栽培、改培土护茭、改带胎苗种植、优化施肥、优化病虫防治)栽培技术,以农膜覆盖栽培、培土护茭、带胎苗种植模式使棚栽茭白比周边茭白产区提早了30天至45天,比露地茭白提早上市40多天,占据了市场空档。

除了在茭白种植过程中,实行冷水灌溉、覆土栽培、绿色防控、错峰上市外,在黄岩区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黄岩的茭白种植大户、合作社在茭白品种上加大创新力度,大力推广种植了浙茭8号、浙茭3号、龙茭2号等优质新品种,经过多年的新品种引进、培育和改良,分季节实施大棚、小棚、地膜、露天等多样化种植方式,茭白种植已形成早、中、晚多季茭白品种,一年四季都可尝鲜。

记者了解到,再过20天左右,黄岩全区秋季茭白将全面上市,并可一直延续到11月底。

发展新质生产力

“现在我们的秋茭种植不一样了,在区农业农村局专家指导下,我们运用了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技术,400多亩茭白田铺设了黑白地膜,这也是今年夏季气温较高,但我们的茭白基本未受影响的主要原因。”蒋良珍说。

蒋良珍口中的“黑白地膜”是在茭白田田埂边缘覆盖一层宽约1米、由黑色与白色正反两面构成的薄膜,黑色一面深入田埂底下,白色一面裸露在外,这样可以将茭田里的水分和泥土进行有效隔离。

记者了解到,茭白覆膜后,可以遮挡住杂草生长所必需的阳光,有效阻止了杂草的生长,不打除草剂种出来的茭白也会更绿色、更健康。而且一季茭白的生长周期大概需要施4次配方肥,现在有了这层膜,在保证茭白品质的前提下,起码可以少施1次肥料。最关键的是该技术使用的是全生物降解地膜,可以通过自然界的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茭白成熟采收后全部消失在土壤里,实现生态与增收共赢。

近年来,黄岩区围绕施肥新技术、肥料新产品和施用新机具,印发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对购置同一档次的机具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鼓励茭白种植实现“机器换人”。如今,茭白种植中的培土、除草、间苗等环节均已实现“机器换人”,其中,茭白除墩机将工作效率提升10倍以上,极大降低人力成本。

此外,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力量及专家队伍,黄岩区还支持加强茭田种养间套技术研究及推广。截至目前,已形成茭白甲鱼、茭白河蟹等共育技术,茭田综合产出能力持续提高,实现每亩田增收近1万元。

今年,“黄岩茭白”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入选浙江省第三批“土特产”百品榜名单。4月,台州市黄岩官岙茭白专业合作社入选2023年度“品字标浙江农产”名单,实现黄岩在省农业“品字标”上零的突破。截至目前,黄岩区已培育“北洋清水”“西红岩溪”“沈李牌”等黄岩茭白品牌,其中,黄岩“西红岩溪”茭白市场价格利润上升近20%。

2024-10-22 全面推广双季茭白“三改两优化”栽培技术、化肥减量增效“三新”,助力茭白抢“鲜”上市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13011.html 1 3 黄岩:“茭”出致富新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