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人天相 闽域青天

———黄岩双桂巷“朝议第”王士骏

▲王士骏故居双桂楼前天井

▲王士骏松溪县城城门“寅宾门”碑刻

黄 伟 /文

黄岩双桂巷王士骏故居,位于巷口北侧,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古宅原为双台门、横三透、三天井结构,是城内现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东接卢洛平宅“安易庐”、南临双桂巷、西沿天长南路(原支河)、北邻黄岩区招待所(原王舟瑶“后凋草堂”)。古宅坐北朝南,临巷台门门额“朝议第”。

近日,笔者经过黄岩天长南路,看到2013年被列为黄岩区文保单位的王士骏故居正在全力修复当中,不禁为之庆幸。感慨之余,用粗浅的笔墨,以时间顺序梳理了他的学宦生涯。

仗义乡绅,蒙冤入狱

王士骏,清道光十八年(1838)五月初二吉时出生于宁溪横街,取字吉人。王士骏从小在父亲的严加督学下,跟从孔亦常(讳桂冬)等黄岩众多塾师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科举学业基础。考中秀才成亲后,育有二子。父母去世后,他继承了几亩土地与一间小当铺,打算就在宁溪做个有些声望的乡绅度过一生。

年轻的王士骏正直又热心,经常主动站出来处置一些家族纷争。当时,宁溪有乡豪与沙埠岐田寨义兵作对,岐田寨义兵焚烧了乡豪的豪宅。乡豪迁怒于调解纠纷劝阻械斗的王士骏,认为是他从中作祟,烧了他家房屋,劫了他家当铺。王士骏到黄岩县衙、台州府申诉,但一直没有得到公正审理。

清同治三年(1864),乡豪兄长被岐田寨义兵杀害,乡豪怀疑王士骏是幕后主使,向台州知府刘璈谗言。刘璈对岐田寨起义恨之入骨,听信一面之词,未加详审就将他关入大牢。王士骏在狱中得知家中的房屋和当铺都已不在,只好断了经商的念想,开始发奋苦读,寄希望于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寻找出路。他坚持每天晚睡早起狱中读书,这种迎难而上的求学精神感动了狱卒和后任知县陈宝善。同治四年(1865),其冤案终于得到复审,定为错案后,他被无罪释放。

苦学成才,赴闽上任

王士骏平安出狱,但他的嫡母李太宜人却因担忧他的案情而一病不起。他悲痛之余,反复思考,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于是立志考取功名,才有机会为官一方为民伸冤。他的好朋友王西垣骑尉非常器重他,长期不断资助他读书,才使他能专注于学习。

同治十二年(1873),35岁的王士骏到台州府城参加十二年一次的拔贡考试,高中榜首。次年,王士骏北上入都求学,其间与众多名士作《消夏集》,倡和往复诗篇众多,在京城名声大噪,但最后朝考未中,只得返回家乡。

王士骏深受黄岩知县孙憙赏识,当孙憙担任鄞县知县时聘请他为记室,帮助他校刻《求古录》《逊志斋集》,文笔精审,至今辑有《求古录礼说校勘记》存世。孙憙调任东塘同知后,邀请他一起前往共事。其间,山西、河南两省连年发生灾荒,黄岩众多绅士参与赈灾。王士骏的族叔鹤轩(江若幹岳父)在当地比较有声望,他汇集不愿领奖绅士的三千奖金,用来资助他。他与同知孙憙和太史朱桂卿商量后,将奖金入赀赈局使用。

清光绪六年(1880)六月,王士骏由浙江的几位上司共同举荐到福建发审局任职。上任途经闽地分水关、福鼎县、白林、福安镇、大王岭等地,他将沿途所见人文景观,作诗记录在《南征日记》中。如《分水关》:“分水岭头旧设关,浙疆尽处见桐山。南来心事知多少,第一关神引路难。”再如《福鼎县(大危城)》写道:“分水关头据上游,山居非屋水非舟。儿郎半逐潮生活,老死何曾识首丘。”

十任知县,闽域青天

王士骏到福建后,首先在发审局工作,光绪七年(1881)八月,他被任命为漳州平和知县。那时当地民风彪悍,百姓常常械斗。他上任不久,就募集壮士缉捕前犯。他按事实剖决曲直,对过错方予以惩罚,对有理方颁发公告并张贴广而告之。处理完毕,他立即打道回府,不收任何费用。因处理得当,械斗发生前就解决的纠纷占了九成左右,其余纠纷最终也都能得到解决,消除了百姓的许多无妄之灾。

王士骏高度重视司法公正。他将诉讼案件分为三等,涉及全村合族的作为第一等重要,一接到状纸立即批准开审;双方争讼坟山林地的作为第二等重要,限期半个月判决完毕;其他的每月例行处置。任上三月,为两个死囚平反,平息了三起到京上访大案,陈年积案基本公正处理完毕。

光绪十九年(1893)冬,王士骏调任松溪知县,这时他已在福建第五个县任知县了。松溪县地处武夷山脉中间,十年九灾,经济落后。王士骏到任后设立劝耕教织所多处,带领百姓勤劳致富。松溪县城被水冲坍,他悉心谋划加以设计,历时三年修筑城墙,光绪二十四年(1898)六月竣工。时至今日,松溪县城城墙仍存1982米,城门上仍存他题的“寅宾门”三个大字,是一处宝贵的文化遗产。

离开松溪之后,王士骏辗转福建各地,还曾出任福清知县,政绩卓著。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仙游一县就摊派到2.4万两,当时又逢旱灾,百姓无力上缴捐税,天怒人怨。福建巡抚考虑到王士骏的人望,1902年初再次任命他为仙游知县。他上书请求减免,但未获批准。当年五月,当地百姓和税局的矛盾突然激化,闽浙总督派军队镇压,许多无辜百姓受到伤害,这就是仙游历史上著名的“抗税暴乱”。为推卸责任,知府反诬王士骏处理不当。这年秋天,王士骏被免职,并充军至张家口。

从光绪六年(1880)六月开始,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福建任职23年,王士骏历任漳州平和、福安、闽县、仙游、松溪、福清等地知县十任,政绩斐然。每到一地,民众公认称他为“王青天”,王舟瑶《赠王吉人大令叙》文中称王世骏为“古循吏”。王咏霓也曾在《道西斋尺牍·与王吉人大令》中称他治闽有“青天”之谣。

谪戍豪杰,痛失故友

光绪二十九年(1903),王士骏因事充军张家口,这次处分,对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来说,是触及灵魂的。或许从此时起,他对自己奉献了毕生精力的封建王朝产生了怀疑,认识到这个王朝已经腐朽不可救药。在被押送张家口的路上,他在日记中写道:“癸卯因事遣戍燕北,旅次有感,因题以志意。逊荒老人玺云氏书。”

充军期间,王士骏带着一批苦役选地、备料、盖房,管他人的劳保用品和薪水发放,办厂生产各类生活用品,采办织造机、印刷机等。张家口现有的织造厂、印刷厂、家具厂、玻璃厂,如果可以追溯到1904年,那么其创始人就是王士骏这批当年大清囚徒。

与此同时,当年在朝廷军机处的领班章京,俗称小军机的同乡好友王彦威一直在努力为他平反。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十三日,王彦威终于给他带来好消息,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兴奋地写下了《得弢兄书通知恩诏减免书》。然而,还没等到正式批文传来,五月十三日,王士骏就接到了同乡好友俞棣笙的急件称王彦威一病不起。这个消息让王士骏急得手足无措,匆匆从张家口赶到京城王彦威府邸,与众多乡人一起料理王彦威后事。

王士骏和王彦威曾在这年春天时约定,一起勒马收帆,回老家安享晚年。如今王彦威与世长辞,羁于远道的孤臣“歌谁和、泣谁问,缓急谁为援手”,王士骏心中之痛又能与谁说。

平反昭雪,课子育孙

光绪三十年(1904),王士骏平反昭雪,光绪皇帝御批赦令,这份赦令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回家前,王士骏拜访了福州人金台书院掌教、五城学堂总教习林纾。林纾告诉他15年前从京都回到福建家乡,听当地父老乡亲传诵他治闽政绩,并从邻居高耕云那里知道他当年“断案、题捐、试士”等往事,羡慕了10年,苦不相识,终于机缘巧合相得一见,深为感动。王士骏的斐然政绩,由此可见一斑。

66岁的他终于回到了离开30多年的故乡,后来在双桂巷王宅书房——“抱冬心馆”作了一首七律《正觉寺消夏》,录呈给临海葛咏赏(逸仙),请他指正。这幅行书表达了他晚年颐养天年、诗酒怡园的心志,至今,手札仍然存世——“大千世界半尘嚣,溽暑终输佛地消。老树枝疏藤补荫,小园秋至菊生苗。主人诗思无元白,座客豪情比札侨。独有江郎才思尽,不将桃李报琼瑶。”

据黄岩第二高级中学王永清老师撰文叙述,王士骏晚年过上了“课子弄孙”的幸福生活。西方列强先进的科学技术给王士骏带来了强大的震撼,他认为只有科技才能振兴中华,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鼓励子孙学习列强的科学技术以报效祖国。在他的影响下,儿子王琎、王珽,孙子王启东,孙女王宝琳,外孙柯俊等人都曾在外国求学,学业有成。

情系桑梓,吉人天相

王士骏回到黄岩课子育孙之余,仍然心系桑梓,全力创办学校、备警禁烟、振兴实业,甚至与其他众多乡绅一起维护当地文脉。在清末民初的《王秉辰日记》中,他多次以“王士骏老伯”出现在文中。

现在的黄岩百年老校——锦江小学,1904年由喻长霖、王舟瑶、王士骏、柯逵等创立。原名黄岩公学,借用文昌祠,由王士骏主持学务。

1906年,王士骏受聘清献中学堂监督,在一年的时期内,他聘请专家和名师到校任教,增加了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改革旧式教学方法,对黄岩中学影响深远。

1915年,王士骏带头聚资重修杜范墓。至今,记载《重修杜清献公墓记》碑拓仍然存在临海市博物馆。1916年,王士骏去世,享年78岁。

参考文献:王棻《柔桥文钞》、民国《黄岩县新志》、《永宁逸秀——近代黄岩乡贤书画碑拓古籍文献》、《王士骏日记》

(图片均由本文作者提供)

2024-10-29 ———黄岩双桂巷“朝议第”王士骏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13629.html 1 3 吉人天相 闽域青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