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通讯员林利军 陈莉珍文/摄
“我们是三门交警,请骑白色电动自行车的女士戴好头盔”“红色电动车往后退,请不要闯红灯”……在上下班高峰期,三门县老城区、新城区的主干道、红绿灯处,不时响起无人机在“隔空喊话”。这是三门交警无人机“空地一体化”交管勤务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三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全面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将“低空警务”建设应用作为推动交管工作现代化的有力抓手,积极探索构建“空地一体、人机联动、协同作战”的“无人机+”交管实战新模式,使交管巡防从传统模式向自动化、机动化、可视化转变,“秒级”对人流、车流、动态预测研判、实时监控,实时提供事发画面,精准掌握事故的形态、影响的车道,为后方指挥台安排警力、调度提供依据,大大提升交管警务效能。
无人机“上岗”效率提升
“我们之前执勤时,往往是劝这辆电动车别逆行,而旁边的电动车又违法了,根本来不及劝阻。有了无人机就不一样了,通过对多种交通违法行为远程喊话劝导,有效提升了路口通行人员的守法率。”三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朱自宝对无人机“上岗执勤”赞不绝口。
10月9日中午,三门县城环湖东路发生一起两车刮擦的轻微事故。当事人陈先生还没报警,正在空中巡逻的无人机就发现了,并对事故现场进行航拍取证。交警通过无人机对车牌识别,并电话联系双方当事人将人车撤离到安全区域,引导双方使用“浙里快处”小程序快速处理了这起事故。
“以往从发生事故到等待事故处理,民警出警到现场需要10分钟左右,遇到早晚高峰则可能更长。用无人机出警,3到5分钟就能到5公里范围内的事故现场,提高事故的处置效率。”交警大队事故中队指导员叶伟直说,有了无人机的协助,不仅减轻交警工作压力,提升当事人对交通事故处理的满意度,还避免“小事故、大拥堵”现象发生。今年9月无人机“上岗”以来,共接处警500余起,平均处置效率比传统方式高出45%,城区拥堵指数下降15%。
无人机“执勤”更安全、全面
三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不断挖掘空中警力潜能,利用无人机进行高空喊话劝导、高空事故勘查,还承担临水临崖和易出现地质灾害部位隐患排查任务。
以往,对临水临崖路段隐患排查靠目测,有的地方靠人爬上爬下去排查,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而无人机可自由升降,镜头犹如敏锐的“鹰眼”,多方位、全覆盖、无死角协助交警勘查人员无法到达的地方,既减少了工作量,又能全方位清晰看到隐患盲区。“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拍摄视角佳、影像分辨率高、检测范围广等优点。”三门县交警大队综合中队民警鲍顶说,交警大队通过“空中+地面”勤务机制,共梳理路口警示柱、减速带、让行标志标线缺失、临水临崖路段防护措施缺失、路口绿化遮挡等各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400余处,并及时消除了这些安全隐患。
据了解,交警大队无人机巡逻将延伸到三门县各乡村,开展乡村道路巡查、交通违法喊话劝导、违法证据采集、事故现场勘查等交通管理工作,同时推进无人机“机巢”建设,推动远程自主升降、设备充电管理、数据实时传输等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完备,真正做到“巡”中有“防”有“痕”,大大提高见警率、见机率,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