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罗家辉
12月29日,临海三姓年糕制品厂。市民们排起长队,带着自家浸泡好的大米,等待着一年一度的年糕制作。
年糕,这种看似平凡的米制品,却能通过蒸、煎、炸或煮汤的方式,展现出百变风味,深受人们喜爱。随着春节临近,年糕制作“热潮”也在悄然掀起,年味也开始弥漫在城市街头巷尾。
三姓年糕制品厂由黄才能创办,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他介绍,进入农历十二月后,厂里的订单就络绎不绝。“很多人都是提前电话预约,天没亮就过来排队,希望能赶在年前拿到新鲜的年糕。”
加工厂进入了最繁忙的状态。每天早晨7点,黄才能和他的团队便开始忙碌,一直持续到晚上七八点,“估计要忙到春节前10天左右。”
市民刘女士带来了300斤糯米,等待制作年糕。她说自己每年都要做上几百斤年糕,不仅自家食用,还要分送给亲朋好友。
排队的队伍中,市民们热情地交谈着,有人聊着过去一年遇到的趣事,也有人互相分享年糕的不同吃法,比如煎得金黄酥脆的年糕片,或是放进腊肉汤里的软糯年糕块。
年糕制作的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市民们将自家浸泡好的大米称重并领取号码,随后交由师傅们处理。加工点里,蒸汽与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
浸泡后的大米被碾成细腻的米粉,接着送入机器中蒸煮大约20分钟。蒸好的年糕团晶莹剔透,散发着温暖诱人的光泽,师傅们迅速用木槌捣揉年糕团,这是决定年糕口感的关键步骤。
揉捣过的年糕,变得更加紧实而富有弹性。据了解,这里的年糕制作流程依然保留了人工捣揉的关键步骤,既保证了口感,也延续了手工制作的文化精髓。
黄才能介绍,加工厂不仅接受市民自带的浸泡大米,还提供直接购买成品年糕的服务,满足不同需求。“很多人觉得自带米做出来的年糕,更符合自家口感。而有些人则直接购买成品年糕,因为更方便。”
为了让排队的市民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温暖,黄才能准备了热茶,还贴心地蒸了一锅糯米拌红糖的炊饭,免费分发给排队的顾客当午餐。
夜幕降临,三姓年糕制品厂依旧忙碌,黄才能和他的团队继续穿梭在蒸汽与米香中。“我们今天预计要处理约3万斤大米,估计要忙到很晚了。”虽然疲惫,但黄才能的脸上却洋溢着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