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庞晓栋
打气球、贴彩带、包装礼品……乙巳蛇年正月初一,在天台县平桥镇胡庄村文化礼堂,陈红正忙着布置舞台,为后天的“吃粽”做准备。
1994年出生的陈红是重庆人,今年是她嫁到天台的第三年。按照乡风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三,亲朋好友都会来婆家拜年,一起吃午饭,也就是正月走亲戚,天台俗称“吃粽”。
“以往只是简单的饭局,今年恰逢婆婆70周岁,我们想抓住这个契机,给过年增加些仪式感。”陈红说,她在网上看到一句话,“以前的年味,是长辈给你的仪式感,现在我们长大了,该由我们把年味传递下去了,人不能只接受不传承。你感受不到年味是因为你由感受年味的人,变成了制造年味的人。”让她深受启发。
“何不借鉴婚庆模式,也布置一个舞台,准备些互动游戏和礼品,让亲戚们积极参与,热闹过节?”这个想法得到家人一致认可。
从创意到组织,早在几个月前,陈红及其家人就安排了所有事项。她介绍,在她的“节目单”上,不仅有小侄女的口琴演奏、伯父伯母的情歌对唱,还有全家一起参与的抖音热门舞蹈。“有时候形式确实大于内容,我越来越觉得过年的仪式感很重要,能为这份仪式感作出自己的贡献,我觉得很开心。”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家里的“过年主理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张罗春节,并为传统年俗注入新鲜的细节和灵魂。
热爱汉服的年轻人范海燕对蛇年春节早就有了诸多计划。“小时候对过年的传统仪式觉得无所谓甚至嫌麻烦,但离开故乡工作后,却特别怀念童年时的春节,放假了就想回家好好过年。”
今年,她给家人也准备了汉服,带着他们一起穿汉服逛赭溪老街、拍照。她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漂亮、整齐的盘发,头发上还有各种珠子、花朵等。“能够在喜庆的日子里穿着汉服,尽情地打扮,对我来说就是新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