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股“盖章风”在全国多地陆续掀起,“集章热”渐渐盛行,各大文化场馆纷纷推出文创印章,吸引了一大批集章爱好者前去打卡。
有人说,“以前有人,痴迷集邮,现在就有人,热爱集章。”同样是一种收藏行为,继集邮之后,集章又成为一种文化新风尚。
从一件文物到一款文创印章,集章文化搭建起博物馆与游客之间的桥梁,使传统文化以更加鲜活的形象走进公众视野,也是拉近游客和历史文化距离的最接地气的方式。
前不久,临海市博物馆推出了17枚文创印章,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打卡,体验集章的乐趣,既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让博物馆更接地气、更受欢迎,让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享受艺术。
博物馆还可以这么“逛”
当下,不少年轻人喜欢的出游新玩法,就是逛“馆子”。来到环境好、不花钱的旅游打卡地,遨游在知识海洋里,探寻一片土地的历史,感悟一个地方的文化。
自从临海市博物馆上新了17枚文创印章后,市民、游客在参观展厅的同时,又打开了一种逛博物馆的新方式——通过打卡集章,与馆藏文物近距离接触,探索印章和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
在椒江上学的大学生汪璐瑶是一位集章爱好者,她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刷到临海旅游盖章攻略后,趁着课余时间约上三两好友,特地来到临海市博物馆打卡集章。
“来临海很多次了,但还是第一次安排‘集章游’,看到临海市博物馆出了文创印章,就想来打卡,还带了一本集章本。”汪璐瑶说,她平时有做手账的爱好,通过文字、照片来记录生活,这次集章后,可以在手账里加入新元素,让手账更充实,“我们做的临海集章攻略里还有灵湖游客中心、兴善门游客中心等多个打卡点,盖章也为了纪念一下我们去过这个地方,让旅途更有意义。”
用盖章的方式纪念某地,不止汪璐瑶有这样的想法。95后临海姑娘钱亚妮是一名老师,跟学校同事一起参观博物馆时,发现服务台的一角有“临博打卡盖章处”,一排排印章整齐摆放在架子上,一旁的台面上还张贴着盖好的章作展示。
“这些印章的图案真好看,我们没带集印本,就把印章盖在门口领取的宣传册上,带回去收藏起来,不仅有纪念意义,回去后还可以通过印章回顾一下馆藏文物和临海的历史文化。”钱亚妮说。
“文创印章推出一周时间,就迎来了不少人,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打卡,自带集章本,盖完章后再去展厅找印章里的文物,沉浸式体验看展乐趣。”临海市博物馆宣教部宋攀利说,以这样的方式逛博物馆,互动性更强,也能更直观地了解文物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
印章里的宋韵文化
这些精挑细选的“重量级”文物,在临海市博物馆二楼的台州历史文化展厅里,都能一一寻找到。其中,有不少文物来自宋朝,蕴藏着宋韵文化。
文创印章里有一件文物的原型,是宋末元初龙泉窑青釉划花月影梅纹瓷斗笠碗,这是馆内的国家一级文物。碗如其名,造型呈仰斗笠状,从侧面看有一道弯月和几支梅花的图案,胎质非常薄,很难烧制,体现了很高的制瓷工艺水平与艺术水平。
“在宋朝,如此斗笠形状的碗,是精美的茶具,常被宋人用来点茶。”宋攀利说,前段时间大热的宋朝大剧《梦华录》将宋代点茶文化一捧而红,宋代以品茶为兴,上自帝王下至普通民众,对茶事活动的参与和热爱程度都是史无前例的,他们品茶会友,引茶赋诗,以茶入画。
另一件宋末元初龙泉窑青釉瓷公道杯,也是国家一级文物,是宋代文人雅士所用的瓷质酒具。此杯通高6.6厘米,中央堆塑一立状寿星,杯底有小孔。“当时的工艺水平很高超,酒具体现了古人对虹吸原理的巧妙应用。”宋攀利介绍,酒具能让酒水控制在只盛八分,酒过多即从底部全部漏掉,一滴不剩,非常公平,也带有“满招损谦受益”的节制寓意。
临海的制瓷业在宋朝时期到达了巅峰,种类繁多、花纹精致。这件国家一级文物五代青釉线刻戏曲人物纹四系瓷瓶,也被设计成了文创印章。
“这件瓷瓶上有两个戏曲人物,线条随意,应该是窑工看完戏后,随意刻画而成。”宋攀利说,宋朝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井文化的兴盛,戏剧日渐繁荣,百姓在闲暇之余,会去看看戏。这件“文青”窑工的随手之作,让后世人见证了这一历史,不但是一则极好的民间美术实物史料,还是一笔最早的戏剧表演形象的记录。
此外,还有两枚文创印章背后也蕴藏着“宋韵”,分别是北宋夔龙钮云雷纹铜大晟应钟、宋钱氏波曲纹龙首衔环大铜瓶。
从印章里探寻古城
台州府城,巍巍千年。跟着文创印章,探寻古城的千年文脉,也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1988年于临海市沿江镇发现的国家一级文物商代青铜直内戈,带我们穿越回距今约三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探寻部族自治的“瓯越人”在临海地区的生活,见证中原文化与越地文化的碰撞融合。
通过三国东吴人沈莹所著的地方志《临海水土异物志》,可以探寻三国东吴临海郡的物产和风土。其中,物产部分记录了各种动植物,海洋动物就有90余种;风土部分则记载了台湾原住民山夷与大陆百越民族同根同源的文化渊源关系,也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献。
“在《临海水土异物志》中记载着,早在1600多年前,临海就有了一年两熟的双季水稻了。我们看到的干姜也被选为贡品上供,临海吃姜的历史很悠久了。”宋攀利说,与稻谷相关的还有一件文物是唐代的青瓷多角瓶,临海方言的“角”和稻谷的“谷”同音,此瓶便是寄托了当时的民众对五谷丰登、多子多福的期许。
同为唐代的文物还有一件“重量级宝贝”,是吴越钱氏金书铁券,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铁券,曾在临海存放了八百年之久,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金书铁券是唐昭宗李晔赐予钱镠的免死牌。吴越钱氏是当时临海的大家族,钱镠后人钱景臻是宋仁宗女儿秦鲁国大长公主驸马。”宋攀利介绍,这件文物颇具传奇色彩,曾受到六位皇帝的御览,乾隆皇帝在览后归还时还赐了特制的装券宝匣一只,浙江的官员为了保护乾隆的匣子又加制了一个写着“天章云汉”的箱子,原件就收藏在临海市博物馆内。
台州府城墙、东湖、桃渚所城、龙兴寺千佛塔……17枚印章的背后,是一件件鲜活的文物,也是一段段尘封千百年的历史。
七成馆藏来自于他
据介绍,临海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逾5万件,涵盖青铜、书画、陶瓷、金银玉器、古籍等,文物收藏量居台州各地之首,体现了台州乃至浙东南历史文化的正脉。而这些馆藏文物中,有七成都是来自于台州文博与图书馆事业奠基人项士元。
项士元是临海城关人,是临海近代文化发展的重要人物。他创建创办了《青年》《微光》《工学》等报纸副刊,一生撰写史学、文学、新闻学、金石学、方志学、民俗学、语言学等著作多达157种,在学术方面造诣颇深,尤其在目录学和方志学方面享有盛誉。
“1950年项士元回临海后,对台州文物的保护和征集作出了很大贡献,次年3月成立了台州专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征集了各类文物古籍8917件(种),两年后,他最后一次将所有藏书和几十箱文物捐赠给国家,收藏于临海市博物馆。”宋攀利说,项士元作为临海市博物馆首任馆长,致力于征集、保护临海本地的文物,为博物馆奠定了重要的藏品基础。
记者 徐颖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