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王寒很忙。
二月在上海当美食推荐官,三月打卡大埃及博物馆和埃及的海鲜市场,四月走京杭大运河,来到世界美食之都淮安和扬州,又受邀参加三毛散文奖颁奖典礼,到了定海,放下行李,就直扑“深藏”在浙江海洋大学里的海洋生物博物馆,一路奔波下来,已是暮春。
丰子恺说:“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在江南,暮春时节,有樱红蕉绿,有三鲳四鳓,也有王寒新鲜出炉的《东海寻鲜》。
看封面,就知道这是本很有味道的书,二十四时,三十六味,桃花鲻鱼,清明马鲛,芒种虾皮,夏至鳎鱼,大暑鲈鱼,秋风白蟹……随着时节而来的,是东海扑面而来的鲜味。
《东海寻鲜》是王寒“故乡有味道”系列的第三本。
近年来,王寒持续书写故乡的人文与风物,从《台州有意思》《大话台州人》《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到《大地的耳语——江南二十四节气》《江南草木记》,直至“有味道”系列的《无鲜勿落饭》《江南小吃记》《东海寻鲜》。在她出版的二十余本著作中,其中有8部是为故乡而写,其中绕不开的,便是故乡的美食。王寒说:“我写这么多,是想为故乡存一份风物志”。她被称为最懂台州的作家。
东海寻鲜,故乡寻味
王寒出生于西子湖畔,成长于东海边。她说:“我的故乡在东海。”
在遥远的古代,华夏以东的海域,皆称东海,浩浩汤汤,横无涯际。现今地理学上的东海,是长江口以南、台湾海峡以北的海域,濒临沪、浙、闽、台四省,这一带,有中国最多的岛屿、最鲜的海味。
王寒说,来自东海的每一口鲜甜,都跟江河、大地、海洋有关。江河日夜奔流,在穿越千山万水的同时,也将陆地和大山的泥土带入大海。海洋中的大部分微量元素就来自这里,这是鱼儿最主要的养料,也是东海海鲜鲜美的源头。她在《东海寻鲜》中告诉我们,影响海鲜品质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季节和海域。
出版于2015年的《无鲜勿落饭》,从《不知许事,且食蛤蜊》《蟹话连篇》《吃了沙蒜力道足》《桃花红,泥螺肥》《虾勾弹列传》《大头梅童》等,到长潭的胖头鱼、《舌尖上的中国》出现过的三门跳跳鱼,将江海之鲜,写得淋漓尽致。《无鲜勿落饭》出版后,受到读者广泛好评,入选百道网年度好书榜、当当年度好书榜等,数字版权输出北美,书加印了七次,并在中国台湾出版了繁体字版,台湾的主流媒体给予整版推荐。
台州有200多种小吃,可以连吃几个月不重样。2021年出版的《江南小吃记》里,王寒写了64种“糯叽叽”的故乡小吃,配上64幅精美的美食插画,美味、风味、滋味三合一,勾人馋虫。王寒说,童年的小吃,是成年后的乡愁。《江南小吃记》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推荐书目。
王寒写美食,又不止于美食。她说,每一条鱼的背后,都有山川风物、人文地理。她的新作《东海寻鲜》,写了四十余种东海海鲜。她一路寻鲜,从杭州湾到象山湾、三门湾、台州湾,直到乐清湾。她去过凌晨三点的万济池菜场,在开渔节当天登上开往东海的渔船……在《东海寻鲜》中,她不仅写出东海海鲜之鲜,还写出鱼类与人类的情感羁绊——“千百年来,鲥鱼的鳞片成了佳人额上的花钿;东海的鲛鱼皮装饰了英雄豪杰的刀鞘;龙虾的空壳化身为华美的明灯;鹦鹉螺成为华美的酒杯;流螺成为唐宋宫廷幽幽的暗香;海月的贝壳成为明亮的窗户;钢盔一般的鲎鱼,软肋是蚊子;棺材头蟹见潮水就拜;角鮟鱇是天生的软饭男……”
作为浙江地域风物的代表性作家,王寒的作品立足故乡,立足江南,她的作品有浓浓的烟火味,字里行间,市井、脉相、俚语、奇闻、人情、美食、草木、节令、家常、民俗、民谚、史料、掌故,信手拈来,如一幅充满浙东风味的风物图,生动鲜活。《东海寻鲜》是一本美食书,更是一本海洋文化读本。
王寒走遍了中国所有省(市、自治区),走过4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南极。每到一地,她都会品尝当地美食,走得多,吃得多,看得多,对于美食的见解与描述,她的视野和格局更加开阔。文学评论家、浙工大人文学院王姝教授评价她,“王寒写出一种世界眼光下的本土滋味。”
台州是美食高地
前几天,“杭州是不是美食荒漠”的争论,冲上热搜。王寒说,杭州是不是美食荒漠,见仁见智。但台州绝对是个美食高地。她认为台州的美食,可以用“鲜嗒嗒,糯叽叽,甜蜜蜜”九个字来形容。台州海鲜鲜嗒嗒,台州的近海捕捞和滩涂养殖,居浙江第一。台州小吃糯叽叽,台州是碳水王国,有200多种小吃。台州的水果甜蜜蜜,台州是浙江的果园,光橘子,就有200多个品种。在王寒眼里,台州菜最大的特色是“鲜”,鲜甜、鲜美、鲜活,其中鲜甜为最高境界。
王寒在《鲜在台州山海间》里写道:春天一到舌尖苏醒,山里头的黄泥笋,海里头的雪里梅(梅童鱼),是台州人开春的第一口鲜。夏日的乌米饭、乌饭麻糍、甜酒酿,更有桑葚、樱桃、枇杷、杨梅,在舌尖上掀起新一轮的甜酸风暴……为了舌尖上的第一口鲜,台州人愿意披星戴月去海鲜市场抢鲜。九月黄鱼的蒜瓣肉,软玉温香,东海黄鱼焖土灶饭、荠菜黄鱼羹、家烧黄鱼、黄鱼年糕,哪一样不让人叫绝?小寒一到,虾蛄满腹黄膏,油带丰腴肥厚。在台州,沙蒜要配豆面,岩蒜要炒年糕,带鱼要与萝卜丝搭档,用王寒的文字来形容,便是“好像戏曲中的生配旦”。
台州人唯“鲜”是从,讲究“鲜货不过夜”。有了好食材,才有好品质。这是台州成为美食高地的基础。
台州菜从非主流到主流
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一线城市,请客吃新荣记,吃台州菜,俨然成了一件诚意足、上档次的事。台州菜从非主流跃升到主流。
新荣记是中餐的天花板,共摘下过49颗米其林星,是中国大陆获得米其林星最多的餐饮店,最新的餐馆已开到日本。近年来,台州餐馆走出台州,遍地开花,仅在上海,就有1300多家台州餐饮店安营扎寨,不仅有新荣记、林家一、顺记、台乡缘、隆台、厨官、鼎琪、台州府、樾鲜等高端餐饮,还有遍地开花的中低档各类台州饭馆。几乎每条主街道4公里内,都能找到一家台州餐馆。
在王寒眼里,美食的最高境界是大道至简,是什么菜就是什么味,鱼是鱼味,虾是虾味,山是山味,海是海味,而台州的家烧法,正是突出食材的本味。沙蒜烧豆面、黄金脆带鱼、鲳鱼年糕、红烧辣螺肉、农家盐卤豆腐煲……这些让大城市吃货惊艳的台州菜,在台州人眼里,只道是寻常。但最普通的,往往最能打动人,正所谓“看似平常却奇崛”。
今年2月,王寒受邀成为“拾味台州”的美食推荐官。为家乡代言,王寒驾轻就熟,张嘴就来。她说,食材好是台州菜的基础和精髓,台州人不守旧,敢创新,让台州菜有味道、有腔调,是如今台州菜风靡大城市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食还需勤吆喝
推广一座城市,美食是极好的媒介。近几年,台州美食名声在外,自驾来台州寻味的沪杭吃货越来越多。在上海的这场美食推荐会上,王寒为家乡打出了响亮的美食广告——“台州,是一座‘来了就想吃,吃了还想再来’的城市”。
王寒说,台州应该有像宁波汤圆、嘉兴粽子一样,具有标识性的、国人皆知的大众美食。美食可以为一座城市引流,让一座城市扬名,比如沙县的小吃,最近大火的淄博烧烤。在大众传播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美食还需勤吆喝。对美食的宣传和推广,比的是谁推广得早,谁推广的力度大。三门青蟹、涌泉蜜橘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前些年,缙云成立烧饼办,大力推广烧饼,现在缙云烧饼名气在外,其实仙居烧饼历来出名。隔壁永嘉大力推广麦饼,可是临海的麦饼,是《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吃了都叫好的小吃。台州应该加大对美食和美食文化的挖掘、推广和投入,让台州真正成为一座“来了就想吃,吃了还想来”的美食之城。
记者 陈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