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气温快速攀升,不少小动物也纷纷开始活跃,时不时出来与人打个照面,其中就包含蛇类。据了解,进入5月份以来,台州消防就接到了68起“蛇出没”的警情。
春夏时节,是蛇类频繁出没的高发期,居民“偶遇”蛇类时该怎么办?如何区分蛇有无毒性?
20多天68个报警电话,捕蛇警情增多
家中有蛇类等动物“造访”,大多数人都会向公安、消防等部门求助。5月以来,我市消防部门共接到蛇类扰民警情68起。
5月3日中午,天台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报警,赤城街道一村民在卧室发现一条菜花蛇。5月15日,黄岩一居民家中发现小蛇盘踞在窗帘上方。同天,台州湾新区一居民家门口的排水管下方发现一条蛇。5月21日,仙居县下各镇一村民家中发现一条菜花蛇。
从报警时间看,大多数蛇类扰民警情都发生在晚间,居民回到家中才发现的。而并非所有蛇都是“佛系做客”,也有入侵村民家中觅食的。
5月16日下午,黄岩区院桥镇一村民在自家鸭棚发现一条通体黑色的蛇。这条蛇长约70厘米,被发现时蛇身被用于圈鸭棚的网牢牢套住无法动弹。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用捕蛇器将其装入袋中。
5月20日上午7点20分左右,椒江区洪家街道应急救援队接到报警,洪家街道中心幼儿园灵济分园内有蛇出没。接警后副队长梁晓庆带队赶到现场,在卫生间的洗衣机底下发现了这个“不速之客”。
经辨认,这是一条无毒的菜花蛇,消防救援人员使用捕蛇器将蛇捕获后放生野外。“幼儿园周边有大片草地,去年该校杂物间也发现过蛇。”梁晓庆说,好在当天是星期六,学校没有小朋友上课,处理及时避免了伤人事件发生。
遇到蛇怎么办?保持距离谨防被咬
近期蛇类扰民警情多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蛇类扰民事件多发生在农村或是城乡接合部。台州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副处长潘志祥介绍,如果居民家处农村或房子周边有较多农田、树林等区域,蛇类出没的可能性较大。
“蛇类属变温动物,它们的活动受气温影响,随着环境温度的慢慢升高,蛇类也会慢慢变得活跃起来。”潘志祥说,当气温过高时,蛇类会选择一些阴凉处躲藏。台州野外3月份就能见到蛇活动,近期由于升温,有些蛇会因寻找阴凉地而误入居民家中。另外,也有蛇类为了食物而进入居民家中。如喜欢吃鸡蛋和老鼠的王锦蛇,就可能潜入家中养鸡的村民家中觅食。
“在台州,闯入居民家中的蛇类主要有赤链蛇、王锦蛇等无毒蛇。”潘志祥说,毒蛇潜入居民家中的警情也曾发生过,去年,天台县白鹤镇曾发生尖吻腹(俗称五步蛇)进入村民家中,咬伤老人的事件。
除了尖吻腹外,台州常见的毒蛇还有原矛头腹、短尾腹、舟山眼镜蛇、银环蛇、福建竹叶青等,有些已经出现在城乡接合部。分布上,舟山眼镜蛇经常出现在一些农田沟渠边;在农村,尖吻腹也可能出现在房前屋后,有些甚至进入村民家中。外观上,剧毒蛇通常头呈三角形,尾部较短,且突然变细;同时,毒蛇活动缓慢,喜欢盘起来。
蛇类对于环境变化感觉灵敏,一般情况下,在没有与人近距离接触时就提前遛了。而在居民家中,由于空间的限制,或者蛇本身躲在一些光线不足的角落,且人没有预判有蛇的存在,就可能会出现人与蛇距离太近,而被咬伤的情况。
被蛇咬伤,无毒也痛。潘志祥建议,发现有蛇,不管是否有毒,与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是首选。若在家中发现蛇,不要贸然惊动,与其保持距离,并及时报警或请熟悉蛇类的专业人员来处理。
被咬后获取蛇类特征尽快就医
在日常中不慎被蛇咬伤,要怎么处理呢?这些坑千万别踩。
“被蛇咬伤后,不管是否是毒蛇,都可以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台州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谢杰介绍,今年以来,医院已经接诊多名被蛇咬伤的患者。5月上旬,就有一名男子被原矛头腹咬伤小腿后,用捆扎法简单处理后到医院就诊。到达医院时,该男子被咬部位出现小范围红肿,注射抗蛇毒血清后,已经没有大碍。
被蛇咬伤后,在伤口上方用布条捆扎似乎是大多数人的普遍认知,有的还会用火灼烧伤口。对此,谢杰表示,不建议非专业人士使用捆扎法、挤压伤口排毒、灼烧伤口、用嘴吸等方法。这些方法一旦操作不当,很可能造成下肢缺血甚至坏死、毒素回流、表皮烧伤等,如果用嘴吸出蛇毒,还可能因吸毒液者口中溃疡,毒液进入人体,形成二次中毒,不但无法有效自救,还会造成二次损伤。
“被咬后尽可能获取蛇类特征,注意伤肢下垂,如果是脚被咬伤,可由他人背行。交通不方便的,可以拨打120急救电话,尽量在被咬后的一两个小时内到医院注射抗蛇毒血清,这是最有效的自救方法。”谢杰说,医生会根据伤口进行初步判断,伤口上留下两个牙印的一般考虑为毒蛇咬伤,有的留下四个牙印的,也可能是毒蛇。如果是半环形,且排列整齐的牙印,通常考虑为无毒蛇。
市面上常见的抗蛇毒血清有抗蝮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抗眼镜蛇毒血清、抗银环蛇毒血清,要想对症治疗,最好能提供照片。
“从接诊的情况看,大多数患者被蛇咬伤后,同行人都会将蛇打死,拿着照片到医院就诊,有的还直接将死蛇带到急症室。”谢杰说。
记者 陈佳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